風濕病,中獸醫上又稱痹症,主要侵害豬背、腰、四肢的肌肉和關節,同時也侵害蹄真皮和心臟,以及其他組織器官的一種常有反覆發作的急性或慢性非化膿性炎症,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病理過程。
基本介紹
- 別稱:豬風濕病
- 中醫病名:痹症
- 常見發病部位:豬背、腰、四肢的肌肉和關節,同時也侵害蹄真皮和心臟
- 常見病因:風、寒、濕侵襲引起
疾病概述,臨床症狀,診斷鑑別,防制措施,病原,發病特徵,醫治措施,處方1,處方2,處方3,處方4,
疾病概述
寒濕地區和冬春季發病率高。本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迄今尚未完全闡明,現有幾種說法:(1)一般認為風濕病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且與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溶血性鏈球菌浸入機體組織,引起潛在的局部性感染,並產生毒素和酶類,如溶血毒素、殺白細胞毒素、透明質酸酶和鏈激酶等。這些毒素和酶類刺激機體產生抗體,以後機體抵抗力再次下降時,鏈球菌再次感染機體,產生的毒素和酶類與先前形成的抗體相互作用而引起變態反應,從而發生風濕病。(2)有人認為病因是一種濾過性病毒,也不否認鏈球菌的作用,其代謝產物可提高機體的感受性。廣大獸醫工作者實踐中體會到寒冷、潮濕等因素在風濕病的發生上起著重要作用。
臨床症狀
風濕病的主要表現是發病的肌群、關節及蹄部的疼痛和機能障礙。疼痛表現時輕時重,可隨病畜運動而減輕,隨環境溫度升高而有所減輕,並具有季節性、反覆性、遊走性特點。
1.肌肉風濕 肌肉風濕時,患豬經常躺臥,不願起立,運步不靈活,觸診和壓迫患部肌肉,表面不光滑、發硬、有溫熱,並有疼痛反應。轉為慢性時,患部肌肉萎縮。頸部肌肉風濕時,病豬出現斜頸或頭頸伸直,低頭困難;腰肌風濕時,表現拱背,腰僵硬,活動不靈活;肩臂風濕時,患肢不敢負重,跛行;四肢肌肉風濕時,跛行,步幅縮短,關節伸展不充分;當多數肌肉發生急性風濕時,可有明顯的全身症狀,精神沉鬱,食慾減退,體溫升高等。
2.關節風濕 關節風濕病常呈對稱性表現,多發於肩、肘、髖、膝等活動性較大的關節。急性症狀表現為急性滑膜炎的症狀,關節囊及周圍組織水腫,患病關節腫大,有溫熱和疼痛反應,運步時出現跛行,跛行隨運動量的增加而減輕。病豬精神差,體溫升高,食欲不振,喜臥,不願站立與運動。慢性時,關節組織增生、肥厚,關節變粗,活動範圍變小,運步出現強拘。
診斷鑑別
依據病史、臨診症狀可做出診斷,必要時可內服水楊酸鈉、碳酸氫鈉、運步檢查,如跛行明顯減輕即可確診。
防制措施
(一)、治療 風濕病的治療原則是消除病因、加強護理、祛風除濕、解熱鎮痛、消除炎症。
1.解熱、鎮痛及抗風濕 1%水楊酸鈉注射液50mL靜脈注射,每日1次,連用5~7天為一療程,或用安其康寧注射液、撒烏安注射液等注射。也可內服水楊酸鈉5~l0g或口服阿司匹林3~10g、或口服保泰松、安乃近、布洛芬、消炎痛、消炎淨等,都有較好作用。皮質激素類藥:醋酸可的松注射液、氫化可的松注射液、地塞米松、強的松、強的松龍、潑尼松等,都能夠改善風濕病的症狀,但易復發。
2.局部治療 可採用塗擦刺激劑、溫熱療法、電療法及針灸療法。局部刺激劑可塗擦樟腦酒、水楊酸甲酯軟膏等。熱敷可採用酒精或白酒加溫(40℃左右),或用麩皮與醋按4:3的比例混合炒熱裝於布袋內進行局部熱敷。針灸療法可根據病情選用白針、水針、火針、電針,並根據病情選擇穴位,每日或隔日1次,4~6次為一療程。有條件者可用電療法及頻譜治療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