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呼吸道病綜合徵

本病開始於豬繁殖和呼吸綜合徵病毒的發現,曾稱為由霉形體引起的呼吸道病,認為是病毒和細菌的混合感染。後來發現豬肺炎霉形體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病毒(PRRSV)相互加強作用。1998年,在英國夏明翰召開的第十五屆國際豬病會議(IPVS)上,出現PRDC和18周齡牆,2000年以後,世界範圍內接受這一綜合徵概念。
1 PRDC的主要病因
1.1 傳染性病原
1.1.1 病毒:豬繁殖和呼吸綜合徵病毒、豬偽狂犬病病毒、豬圓環病毒、豬流感病毒、包涵體鼻炎病毒、豬巨大細胞病毒等。
1.1.2 細菌: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巴氏桿菌、豬霍亂沙門氏桿菌、豬鏈球菌、化膿桿狀桿菌、克雷伯氏桿菌等。
1.1.3 霉形體:豬肺炎霉形體等。
1.1.4 寄生蟲:附紅細胞體、弓形體、蛔蟲等。
1.2 非傳染性病因
1.2.1 有害氣體:如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等。
1.2.2 灰塵:灰塵中常常有細菌、黴菌或病毒,易引起傳染性肺炎的發生。灰塵是肺炎的誘因,也可引起非傳染性肺炎。
1.2.3 溫度、濕度和通風條件。
1.2.4 豬群密度、豬群的流動引起的應激反應。
1.2.5 異物:吸人固體、液體等異物,可導致異物肺炎。
1.3 PRDC危害最大的病原
豬繁殖和呼吸綜合徵病毒、豬肺炎霉形體等。
1.4 當前豬場中Pm)C相關主要疾病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豬偽狂犬病、豬斷奶後多系統衰竭綜合徵、豬流感、豬喘氣病、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鏈球菌病、豬肺疫、豬附紅細胞體病等。
1.5 PRDC病原體間的關係
1.5.1 幾乎所有的豬場都感染了與PRDC;有關的病原體。
1.5.2 很難在豬群中清除所有這些病原體。
1.5.3 單一感染的病原體危害較小。
1.5.4 豬群在應激因素作用下機體免疫力下降,病原互相作用也可引起免疫抑制,造成多病原感染而發展成為嚴重疾病。
1.6 PRDC病原體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1.6.1 豬肺炎霉形體麻痹和破壞呼吸道黏膜纖毛系統。
1.6.2 豬繁殖和呼吸綜合徵病毒破壞肺泡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
1.6.3 豬流感病毒破壞黏膜纖毛系統,損傷呼吸道上皮細胞。
1.6.4 偽狂犬病可造成豬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紊亂,干擾機體的免疫力。
1.6.5 發熱和厭食也影響機體的免疫力。
2 PRDC 的防治措施
PRDC是許多病因混合或協同感染和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控制混合感染比控制單一病原更困難,一種疾病的控制可影響其他疾病的發生與發展,重點應放在容易控制的病原上。對PRDC的控制應採取綜合措施,即改善飼養管理、免疫接種、藥物防治等,其中管理因素對該病的控制起重要作用。
2.1 加強飼養管理
2.1.1 引進沒有呼吸道症狀之種豬,做好隔離和風土同化等工作。
2.1.2 同一單元分娩的母豬具有相等或相近的胎次。
2.1.3 同一周內斷奶的仔豬在同一欄內飼養。
2.1.4 全進全出的方式比流水式較少發病。
2.1.5 減少氨氣等有害氣體。
2.1.6 通風和溫度的調控。
2.1.7 飼養密度控制。
2.1.8 設立病豬隔離欄,及時將保育舍或生長舍的病殘豬隔離治療。
2.1.9 加強消毒等措施。
2.2 免疫接種
2.2.1 檢討和改進原有的免疫程式。
2.2.2 注意加強豬偽狂犬病、豬瘟、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的免疫接種。病毒性弱毒疫苗可產生免疫干擾作用。兩種病毒性弱毒疫苗接種間隔應不少於7天。
2.3 藥物防治
2.3.1 切斷疾病傳播環節,在以下四個階段用藥:
a)執行“後備母豬管理程式”,淨化其體內病原體。
b)哺乳料中添加藥物,切斷從母豬到仔豬的垂直傳播和寄養造成的產房內的水平傳播。
c)在斷奶仔豬母源抗體降低時,切斷不同來源的斷奶仔豬混群飼養發生的水平傳播。
d)在13—15周齡及18—22周齡,切斷生長育成豬疾病的發生。
2.3.2 當PRDC暴發時:
a)飼料添加高於正常劑量30%的敏感藥物。
b)也可通過飲水給藥。
c)病豬注射抗生素3—5天。
d)對症治療,如懷孕和哺乳母豬發病,應及時靜脈注射葡萄糖生理鹽水,並添加抗生素、解熱藥物。
2.3.3 策略性用藥:如懷孕母豬料、哺乳母豬料、斷奶仔豬料定期添加敏感藥物。
2.3.4 間隔用藥:如呼吸道病較嚴重,應以一定的間隔短期治療量用藥。常用的藥物有支原淨、泰農、利高黴素、氟甲碸黴素、普樂健、泰樂菌素、土黴素、金黴素、氟哌酸、阿莫西林、碘胺等藥物,各豬場可根據本場情況,選用單一或聯合用藥,制定本場的預防保健用藥計畫和治療計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