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花15號

豫花15號

品種來源 河南省農科院棉花油料研究所1999年育成。原代號"86036",親本是:徐7506-57×P1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豫花15號
  • 審定情況 :2001年通過北京市審定
  • 生育期:128-131天
  • 適宜區域:北京地區
品種簡介,特徵特性,栽培要點,產量表現,

品種簡介

豫花15號
審定情況 2001年通過北京市審定。

特徵特性

早熟大粒型花生品種,春播地膜覆蓋生育期為128-131天,植株為直立疏枝型,連續開花,出苗整齊,葉橢圓形,深綠色。苗期長勢強,後期不早衰,植株較矮,抗倒伏,主莖高34-40.5厘米,側枝長36.9-42厘米,有效枝長7.0-20.4厘米,分枝數7-8個,結果枝數5-6個,單株飽果數13個,飽果率79.7%,單株生產力21克。莢果普通型,百果重210.8克,百仁重99.3克,籽仁橢圓形,種皮粉紅色,出米率73.9-77.4%。
抗旱性中等,抗枯萎病、鏽病,中抗葉斑病。
品質分析:蛋白質含量25.10%,脂肪含量56.16%。
產量表現 區試莢果產量317.67公斤/畝,籽仁產量242.94公斤/畝。

栽培要點

春播花生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播種。密度1-1.1萬穴/畝,每穴2粒,高肥水條件下0.9萬穴/畝。
加強田間管理,注意苗期病蟲害防治;中期應看苗管理促控結合,高產田塊要謹防旺長倒伏(一般在盛花後期每畝噴施50-100ppm的多效唑溶液40-50公斤);後期注意養根護葉,及時通過葉面噴肥補充營養,並加強葉部病害防治;成熟後及時收穫,謹防田間發芽。

產量表現

1997~1999年參加河南省麥套花生區域試驗,1997年8點平均莢果產量341.08kg/666.6m2、子仁產量242.42kg/666.6m2,分別比對照種豫花1號增產17.45%和19.51%,居第一位;1998年9點平均莢果產量291.04kg/666.6m2、子仁產量203.87kg/666.6m2,分別比對照豫花1號增產23.03%和31.26%,居第一位;1999年9點平均莢果產量306.43kg/666.6m2、子仁產量221.01kg/666.6m2,分別比對照豫花8號增產10.72%和10.54%,居第一位;三年平均莢果產量312.85kg/666.6m2、子仁產量222.43kg/666.6m2,分別比對照增產17.07%和20.44%,居第一位。1999年參加河南省生產試驗,平均莢果產量257.65kg/666.6m2、子仁產量189.20kg/666.6m2,分別比對照豫花1號增產6.91%和13.96%,子仁產量居第二位。1998~1999年參加全國(北方區)早熟組花生區域試驗,1998年平均莢果產量239.86kg/666.6m2、子仁產量169.97kg/666.6m2,分別比對照魯花9號增產15.77%和12.12%,居第二位;1999年平均莢果產量239.86kg/666.6m2、子仁產量260.14kg/666.6m2,分別比對照魯花9號增產12.06%和8.71%,居第二位;兩年平均莢果產量249.22kg/666.6m2、子仁產量177.81kg/666.6m2,分別比對照魯花9號增產13.95%和10.44%。2000年參加全國花生(北方區)生產試驗,平均莢果產量316.63kg/666.6m2、子仁產量225.30kg/666.6m2,分別比對照魯花9號增產12.94%和15.01%,居第二位。1998~1999年參加安徽省花生生產試驗,1998年平均莢果產量345.9kg/666.6m2、子仁產量231.2kg/666.6m2,分別比對照品種魯花9號增產26.5%和22.6%,居第一位;1999年平均莢果產量329.6kg/666.6m2、子仁產量240.8kg/666.6mz,分別比對照魯花9號增產16.9%和17.3%,居第一位;兩年平均莢果產量337.8kg/666.6m2、子仁產量236.0kg/666.6m2,分別比對照魯花9號增產21.7%和19.95%,居第一位。1998~2000年參加北京市花生區域試驗,1998年平均莢果產量301.5kg/666.6m2、子仁產量234.92kg/666.6m2,分別比對照種魯花9號增產4.5%和7.5%;1999年平均莢果產量314.0kg/666.6m2,子仁產量243.2kg/666.6m2,分別比對照魯花9號增產8.5%和9.5%,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00年平均莢果產量337.5kg/666.6m2、子仁產量250.7kg/666.6m2,分別比對照魯花9號增產17.6%和19.3%,增產達極顯著水平;三年平均莢果產量317.67kg/666.6m2、子仁產量242.94kg/666.6m2,分別比對照魯花9號增產10.16%和12.02%。1999~2000年參加北京市花生生產試驗,1999年平均莢果產量294.5kg/666.6m2、子仁產量224.48kg/666.6m2,分別比對照魯花9號增產13.3%和14.1%,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00年平均莢果產量306.5kg/666.6m2、子仁產量228.4kg/666.6m2,分別比對照魯花9號增產10.4%和9.1%,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莢果產量300.5kg/666.6m2、子仁產量226.4kg/666.6m2,分別比對照魯花9號增產11.08%和11.53%。2002年有關專家對河南省蘭考縣4hm2豫花15號超高產示範田進行實地測產,平均莢果產量571.5kg/666.6m2,小面積達到596.5kg/666.6m2。
品種名稱
豫花15號
地域
國家
年份
2001年
作物種類
花生
審定編號
國審油2001015
選育單位
河南省農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
公告或文號
詳細信息
審定編號:國審油2001015
品種名稱:豫花15號
品種來源:徐7506-57/P12
選育單位:河南省農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
省級審定情況:2000年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0年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徵特性:主莖高40厘米,側枝長43厘米,總分枝7條,結果枝6條,莢果普通型,果嘴銳、縮縊淺、網紋一般,多為二室果,百果重234.3克,出米率71.1%,籽仁橢圓形,種皮粉紅色,百仁重93.7克。中間型品種,一般麥壟套種生育期115天,植株直立疏枝;高抗網斑病、枯萎病,抗葉斑病、鏽病,耐病毒病;籽仁蛋白質含量25.93%,脂肪含量55.46%。
產量表現:1998-1999年參加國家北方區域試驗,平均畝產莢果249.2千克,比魯花9號增產13.95%;200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莢果316.6千克,比對照增產12.94%。
栽培技術要點:(1)麥壟套種5月20日、夏直播不晚於6月10日播種,儘量早播。(2)畝種植密度0.9萬~1.1萬穴,每穴2粒。(3)麥壟套種,麥收後要及時中耕滅茬,早追肥,適時進行根外追肥。(4)株高35厘米或在盛花後期噴施100毫克/千克多效唑,防旺長倒伏。(5)後期注意旱澆澇排。(6)葉片全部脫落前及時收穫,防田間發芽。
全國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花生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河南、安徽淮北地區、遼寧南部、山西太原、山東膠東地區作春播種植,在河南南部光熱資源充足的地區也可作夏播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