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東南大荒坡起義

豫東南大荒坡起義,爆發於1928年3月18日。這次起義是根據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和中共河南省委的指示,在豫東南特委的直接領導下進行的。也是豫東南地區在大革命失敗後首次規模較大的武裝起義。由於缺乏實踐經驗和準備不足,這次起義沒有取得成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荒坡起義
  • 發生時間:1928年3月18日
  • 發生地點:潢川、固始、商城
  • 主要人物:汪厚之、蔣明華、馮新宇等
事件背景,事件經過,評價,

事件背景

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由瞿秋白同志主持,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緊急會議。“八七”會議糾正和結束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撒銷了他的總書記職務,選舉了臨時中央政治局。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號召黨和人民堅持革命,決定發動農民舉行秋收暴動。
“八七”會議後,中共中央將會議決議通知河南省委,並指示“河南於九月十日與兩湖一致的舉行秋暴”,以“河南暴動掩護保障湖北暴動的勝利”。‘但因交通的不便,“中央的指示遲至九月二十五日才送到河南”。河南省委接通知後,立即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八七”會議精神,並成立豫南、豫中、豫北三個特委,分別指揮和組織各地的武裝起義。
一九二八年二月初,省委召開第三次全省代表大會,會議討論了河南目前政治形勢和工作方針,選舉產生了新的省委。會議根據豫東南地區貫徹“八七”會議以來工作進展情況,決定成立豫東南特委,以加強對發展著的工農運動的領導,並要求儘快發動武裝起義。代表大會後,省委立即派汪厚之省委委員赴潢川籌建特委會,不久,豫東南特委正式成立,汪厚之為書記。特委成立後的中心任務就是大力開展豫東南地區的工農武裝鬥爭。為此,特委成員分赴潢、商、固、息、羅等縣,調查了解情況,選擇起義地點。
經過全面考察了解,特委決定首先發動大荒坡一帶農民舉行起義。因為,第一,大荒坡位於潢、商、固三縣交界處,離國民黨的統治中心大城市和交通線距離較遠,敵人鞭長莫及,統治薄弱;第二,這裡地處豫東南的中心,起義便於擴大影響,也便於各縣革命力量配合。加上這裡地勢較北部和西部優越,多土山丘嶺,起義之後,便於立足和開展游擊活動,第三,大荒坡黨的組織和民眾基礎較好。這裡和附近的馮家崗、河陂寺、傘陂寺等地,早在一九二六年冬就建立了黨的支部和農民協會組織。二七年秋潢川縣委建立後,又首先恢復了這一帶的黨組織和農民運動。大荒坡張家後樓的張秋石,是這一帶有名的土霸,擁有幾十人的反動武裝,平時作惡多端,欺壓百姓,危害鄉里,民眾極為痛恨。二七年十二月底,潢川特支成員胡日新、費醒初曾帶領三十多人的農民武裝,夜襲過張秋石。民眾受過鍛鍊,甚好發動。
根據以上條件,特委把大荒坡作為起義地點是適宜的,而且攻打張秋石的寨子,目標不大,加上有利的地形,只要認真做好準備,起義完全有成功的把握。起義地點確定之後,在特委的領導下,各地黨組織加緊各項準備工作,籌措經費,收集武器炸藥,抽調力量組織隊伍。迎接戰鬥時刻的到來。正當我加緊發展革命勢力,積極準備武裝起義的時候,豫東南地區的政局也出現了有利於革命的變化。

事件經過

一九二八年三月十六日,特委在馮家崗召開各縣縣委書記會議,討論決定,立即發動起義,除掉張秋石,奪取敵人武裝建立革命武裝,沒收土地財產,開展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府。會議研究制定了起義計畫,將參加起義的人員編為三路隊伍:大荒坡、河陂寺、馮家崗、徐家寨等地農民協會會員為第一路,負責人張相舟;潢川部分黨員和省立潢川七中部分進步學生為第二路,特委委員范易負責;從附近縣抽調的農會骨幹和各縣縣委負責人編為第三路,由特委委員龔怡情負責。三路隊伍一百餘人,長短槍十四支,其餘為大刀、長矛、角權、土銃等。省委委員特委書記汪厚之為起義總指揮。並準備好了標語傳單和蘇維埃政府布告。
三月十七日晚,三路隊伍分別由住地出發秘密集結於大荒坡附近的紅盆窯。特委書記汪厚之向大家作了戰地動員,然後,又從中挑選了十四名精幹,組成衝鋒隊,由范易帶領,擔任突擊寨門,並布置了各隊進寨以後的具體行動任務。午夜時分,向張秋石的寨子發起進攻。但事不湊巧,是夜正遇張家大辦喪事,老奸巨滑的張秋石很有反革命警惕,令其三十多人家丁武裝,四周嚴備警戒。於是,我衝鋒隊剛一衝鋒,便遇到防守寨門的敵人頑抗。當我正準備加強衝鋒力量時,寨內敵人已布好陣勢,從周高牆、屋頂上向外瘋狂射擊。不幸寨門外草垛著彈起火,我軍失去隱勢,而且被通明火光暴露於敵人眼皮之下,敵人居高臨下,集中火力向我掃射。在此生死關頭,特委書記汪厚之臨危不懼親臨火線指揮,但幾經衝鋒,仍突不破寨門。正當戰鬥激烈進行的時候,附近的地主民團和其他土匪武裝聽見槍聲,紛紛趕來援助張秋石,從外部將我包圍。在腹背受敵的形勢下,起義隊伍英勇戰鬥,共產黨員、農會會員衝鋒陷陣,他們用大刀、長矛、角權、土銃同敵人展開肉博戰,給敵人以很大殺傷。但因敵我力量懸殊、槍彈不足,不好扭轉戰局,繼續戰鬥下去更與我不利。於是,特委下令撤出戰鬥、向外突圍。在汪厚之等人的指揮下,終於殺出了一條血路,使大部分隊伍衝出包圍。為掩護部隊突圍,汪厚之等三十餘人不幸犧性或被俘。被俘的同志被土霸張秋石就地槍殺。他們在敵人的屠刀下寧死不屈,高呼“打倒土豪劣紳”、“共產黨萬歲!”英勇就義。

評價

這次起義是根據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和中共河南省委的指示,在豫東南特委的直接領導下進行的。也是豫東南地區在大革命失敗後首次規模較大的武裝起義。由於缺乏實踐經驗和準備不足,這次起義沒有取得成功。但是,它和這個時期全國其他地區的武裝起義一樣,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和重要意義。它表現了豫東南地區的黨和廣大革命民眾在歷史的轉折關頭敢於革命,勇於探索的大無畏精神和英雄氣概,它打擊了敵人,喚醒了人民,為以後黨勝利地領導豫東南地區的商城起義及其他起義,建立紅軍,創建豫東南革命根據地起了預演和先導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