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賭:太平洋戰場的落日

豪賭:太平洋戰場的落日

二戰中,日本作為德、意兩國的同盟,在亞洲戰場上分擔戰爭壓力,當戰爭持續走向深入,日本卻愈來愈感到這壓力難以負荷。為了打開僵持的戰爭局面,同時出於軍國主義先天盲目的自信,日本於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挑起與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美國的太平洋戰爭。 在這場實力懸殊的對決中,日本憑持的只有一時的運氣與被軍國主義精神蠱惑、悍不畏死的軍人。然而,中途島海戰瓜島戰役之後,失去命運女神眷顧的日軍,在美軍一系列打擊下連連敗績,人員、裝備均遭受無法彌補的損失,本土爆炸的兩顆核子彈的巨大威力更瓦解了國民的戰爭意志。日本將國家未來豪擲在戰爭賭桌之上,最終只能飲下自己釀造的苦酒。

基本介紹

  • 書名:豪賭:太平洋戰場的落日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14102782
  • 作者:朱旭
  •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頁數:218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鳳凰天下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圖文並茂,呈現日本不同歷史時期的戰爭動機與實戰表現
著意探查和歸納軍國主義的歷史源流和社會土壤
警惕日本潛在的軍國化傾向,認真做好戰略、戰術軍事預案

作者簡介

朱旭,“鳳凰觀天下”系列作者,自幼喜愛軍事,出沒於國內各大軍事論壇,見解精闢,多有令人出乎意料之語。

圖書目錄

第一章偷襲珍珠港
彩虹計畫/002
美日諜戰對決/012
虎!虎!虎!——偷襲成功的信號/019
美利堅的“國恥日”/028
第二章喋血南洋
“威爾斯親王”的隕落/038
“馬來之虎”山下奉文/046
麥克阿瑟大意失荊州/054
盟軍之殤——緬甸滲透戰/063
第三章鏖戰太平洋
杜立特空襲東京/074
珊瑚海海役/084
中途島戰役/090
黑色五分鐘/096
第四章浴血群島
激戰科科達/ll0
血肉爭奪之瓜島戰役/ll7
東京特快一使日本陷入窘境/123
山本五十六命喪所羅門/127
第五章觸底的“生命線”
血戰塔瓦拉/l38
麥克阿瑟大反攻/l43
擊破“絕對國防圈”/l47
第六章一敗再敗
十萬遠征軍鐵血抗日/l60
美日對陣帛琉島/l63
萊特島死亡決戰/l67
菲律賓之戰!/171
第七章目鴉洪標東京
攻克硫磺島/l78
美軍登入沖繩島/l83
秘密武器之“神風”特攻隊/188
“大和”號的沉沒/192
第八章無望的瘋狂
最後的抵抗/l98
天火的懲罰/202
“小男孩”和“胖子”/206
太陽在這裡下山/211

序言

在東亞地區的近代歷史上,素有軍國傳統的日本是影響這一地區和平的一大不穩定因素。妹犁擔這不僅僅是由於日本在二戰中窮兵黷武,帶給鄰國莫大傷害,更由於迄今為止,它仍然擁有極具威脅性的戰爭殺傷力,且歷來對侵略歷史缺乏真正的反省。
2012年以來,日本與中、俄、朝、韓等國因島嶼之爭不斷引發糾紛,國內右翼勢力喧囂塵上。東亞地區的和平會不會因此受到干擾,甚至被打斷,自然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日本在巨大的國際及國內壓力下,會不會鋌而走險選擇戰爭?日本自衛隊的軍力會不會輕易突破《和平憲法》的限制,在短期之內迅速膨朵項束脹,一如往昔之彪悍?對於這些問題,人們或許有所預期,卻很難得出確切的答案,因此,重新回顧日本的戰爭歷史,在當下顯得更有意義與必然。
“軍國日本”系列叢書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了日本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戰爭動機與實戰表現,同時也著意察探和歸納軍國主義在日本歷史上的源流以及它所生長的特殊的社會土壤。
日本軍國主義對於戰爭的狂熱,從歷史與文化的角度追尋,與公元12世紀末興起並延續數百年的武家政治不無淵源。源賴朝創立鎌倉幕府之後,武士取代公卿躍升為統治階層,國內尊武之風盛行,在社會上形成了以武力解決問題的普遍信念。室町幕府末年的戰國亂世是此種心理最典型的體現,常態下恪守等級制度、強調服從與盡忠的日恥霸囑本社會,對這一時期大規模出現的下級武士僭越、背叛、謀殺領主並取而代之的所謂“下克上”事件,竟無真正意義上的批判和牴觸,而是靈活地默認了權力更迭。日本社會裡存在如此的文化基礎,即,愈是在非常態的歷史時期,愈容易把武力征服作為解決問題的第一順位,表現出一種遵從強者邏輯行事、弱者任其凋零的赤裸裸的叢林作風。
走入近世後,明治維新這場變革進一步強化了日本社會對武力的尊崇。正如戴季陶在其名著《日本論》中所指出的,軍國主義不可能限于思想上的表現,而一定要成為一種制度,軍事組織的力量成為政權重心,日本在明治時期不但完成了軍國主義的制度化,而且是以驚人的高效完成了這一進程。據日本學者估算,在天皇制的舉牛嘗敬最初十年,軍事費占到全部經費的80%以上。在國內一般機械工業尚無影子時,日本的炮兵工廠、橫須賀造船廠已發展為世界一流的大工廠,軍事上必要的鐵路、電話、電報等設施在完全無視經濟需要的情況下被迅速建立,對鄰國軍事情報的蒐集和運用,則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精細程度。即便如此,山縣有朋1880年向天皇遞交《鄰邦軍備略》時,還在指責政府分不清“強兵”與“富國”的本末關備腳騙系,對軍備擴張的重要性缺乏認識。而伴隨著軍隊近代化改革完成、參謀本部設立、陸海軍大臣武官制等一系列事件,軍界巨頭們得以掙脫政府內閣的制衡,真正可以隨心所欲地放手行事了。
軍國化進程的結束對日本未來的戰略選擇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武力的運用,除了擴張,自仔慨凳肯然再無他途。孱弱的亞洲諸鄰被徹底拋棄,以西方列強殖民策略為學習對象,日本決意侵吞琉球群島、台灣島、朝鮮半島甚至中國大陸,在東亞建立由其主導的新秩序。鑒於東亞戰略與清國、俄國兩大國存在重大衝突,日本挑動事態,主動求戰,日清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接連爆發。這兩場戰爭中,日本最終得勝雖有僥倖成分,但世界各國卻不得不悚然心驚地承認,這一尚武之國對於戰爭技巧的純熟運用,以及開國短短數十年內其軍國化的軍隊表現出的驚人戰力提升!日本躋身於世界一流強國之列,但也從此在擴張的道路上一去不回。
戰功煊赫的日本軍部在極端民族主義的刺激下,對外擴張的衝動更難扼制,軍國主義演變為無理性的戰爭狂熱。1937年全面侵華後無法迅速打垮中國,又在北進的諾門坎戰役中遭到重挫,日本不得已將戰略目標轉向東南亞。憑藉著與德、意兩國結盟,以及用一紙中立條約穩住蘇聯,它孤注一擲,在西太平洋上挑戰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美國,在各國盟軍的聯手打擊下,終至一敗塗地。上帝欲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在發動了一場與其綜合國力極不相稱的、不斷擴大的戰爭後,日本終將絞索套上了自己的脖子。
歷史雖已證明軍國主義道路必將日本引向滅亡,但在今天,亞洲各國對日本的軍國化傾向仍應保持適當警惕,並認真做好戰略及戰術的軍事預案。在這一方針指引下,“軍國日本”系列從書著重選擇了幾個關鍵性的時點,從戰爭本身出發,展現戰爭細節,剖析軍國文化。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幫助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軍國日本,或許不失為一種珍視二戰成果、維護地區和平較好的方式。
“軍國日本”系列叢書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了日本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戰爭動機與實戰表現,同時也著意察探和歸納軍國主義在日本歷史上的源流以及它所生長的特殊的社會土壤。
日本軍國主義對於戰爭的狂熱,從歷史與文化的角度追尋,與公元12世紀末興起並延續數百年的武家政治不無淵源。源賴朝創立鎌倉幕府之後,武士取代公卿躍升為統治階層,國內尊武之風盛行,在社會上形成了以武力解決問題的普遍信念。室町幕府末年的戰國亂世是此種心理最典型的體現,常態下恪守等級制度、強調服從與盡忠的日本社會,對這一時期大規模出現的下級武士僭越、背叛、謀殺領主並取而代之的所謂“下克上”事件,竟無真正意義上的批判和牴觸,而是靈活地默認了權力更迭。日本社會裡存在如此的文化基礎,即,愈是在非常態的歷史時期,愈容易把武力征服作為解決問題的第一順位,表現出一種遵從強者邏輯行事、弱者任其凋零的赤裸裸的叢林作風。
走入近世後,明治維新這場變革進一步強化了日本社會對武力的尊崇。正如戴季陶在其名著《日本論》中所指出的,軍國主義不可能限于思想上的表現,而一定要成為一種制度,軍事組織的力量成為政權重心,日本在明治時期不但完成了軍國主義的制度化,而且是以驚人的高效完成了這一進程。據日本學者估算,在天皇制的最初十年,軍事費占到全部經費的80%以上。在國內一般機械工業尚無影子時,日本的炮兵工廠、橫須賀造船廠已發展為世界一流的大工廠,軍事上必要的鐵路、電話、電報等設施在完全無視經濟需要的情況下被迅速建立,對鄰國軍事情報的蒐集和運用,則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精細程度。即便如此,山縣有朋1880年向天皇遞交《鄰邦軍備略》時,還在指責政府分不清“強兵”與“富國”的本末關係,對軍備擴張的重要性缺乏認識。而伴隨著軍隊近代化改革完成、參謀本部設立、陸海軍大臣武官制等一系列事件,軍界巨頭們得以掙脫政府內閣的制衡,真正可以隨心所欲地放手行事了。
軍國化進程的結束對日本未來的戰略選擇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武力的運用,除了擴張,自然再無他途。孱弱的亞洲諸鄰被徹底拋棄,以西方列強殖民策略為學習對象,日本決意侵吞琉球群島、台灣島、朝鮮半島甚至中國大陸,在東亞建立由其主導的新秩序。鑒於東亞戰略與清國、俄國兩大國存在重大衝突,日本挑動事態,主動求戰,日清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接連爆發。這兩場戰爭中,日本最終得勝雖有僥倖成分,但世界各國卻不得不悚然心驚地承認,這一尚武之國對於戰爭技巧的純熟運用,以及開國短短數十年內其軍國化的軍隊表現出的驚人戰力提升!日本躋身於世界一流強國之列,但也從此在擴張的道路上一去不回。
戰功煊赫的日本軍部在極端民族主義的刺激下,對外擴張的衝動更難扼制,軍國主義演變為無理性的戰爭狂熱。1937年全面侵華後無法迅速打垮中國,又在北進的諾門坎戰役中遭到重挫,日本不得已將戰略目標轉向東南亞。憑藉著與德、意兩國結盟,以及用一紙中立條約穩住蘇聯,它孤注一擲,在西太平洋上挑戰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美國,在各國盟軍的聯手打擊下,終至一敗塗地。上帝欲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在發動了一場與其綜合國力極不相稱的、不斷擴大的戰爭後,日本終將絞索套上了自己的脖子。
歷史雖已證明軍國主義道路必將日本引向滅亡,但在今天,亞洲各國對日本的軍國化傾向仍應保持適當警惕,並認真做好戰略及戰術的軍事預案。在這一方針指引下,“軍國日本”系列從書著重選擇了幾個關鍵性的時點,從戰爭本身出發,展現戰爭細節,剖析軍國文化。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幫助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軍國日本,或許不失為一種珍視二戰成果、維護地區和平較好的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