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雄半細毛羊,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按藏史記載,早在上千年前,象雄便有了養羊的歷史。1964年,西藏阿里地區扎達縣成立良種場,以高原型藏羊為母本,新疆細毛羊和內蒙古茨蓋羊為父本,進行三品種雜交,進行象雄半細毛羊的培育工作。象雄半細毛羊肉毛用特徵明顯。
2018年9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准對“象雄半細毛羊”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象雄半細毛羊
- 產地名稱: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
- 品質特點:體質結實,結構勻稱,肉毛用特徵明顯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62號
- 批准日期:2018年9月5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特徵,內在品質指標,生產性能指標,繁殖性能,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歷史文化,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
象雄半細毛羊外觀結構堅實,鼻樑稍降起,頭部毛覆蓋至兩耳根聯線處,耳中等長,傾斜下垂,胸部寬深,背腰平直,腹部充實,尻部寬平略斜,大腿豐滿,四肢結實,蹄質黃色,體軀圓筒型,前肢毛至關節,後肢毛至飛結。身被毛白色,毛叢結構良好,彎曲一致,羊毛大多中等彎曲,毛密度高,光澤度強,油汗白色或乳白色,腹毛著生良好。公羊大多有螺旋形大角,母羊無角或有小角。肉毛用特徵明顯。
象雄半細毛羊具有腿肩背部脂肪豐滿,肌肉不顯露,大理石花紋豐富,脂肪和肌肉硬實,全身骨骼不顯露,腿部肌肉較豐滿充實,微有肌肉隆起,背部和肩部比較寬厚。肌肉結構緊密,有堅實感,肌纖維韌性強,外表有風乾膜,不黏手,肌肉色鮮紅,有光澤;脂肪呈白色,具有羊肉正常氣味,煮沸後肉湯澄清透明,具有肉湯固有的香味和鮮味。羊毛細度在56-58支之間,同質性好,油汗適中,毛產量平均達到2.16千克。
內在品質指標
象雄半細毛羊羊肉蛋白質含量為20.0-23克/100克,脂肪含量為7.0-7.7克/100克,維生素A含量為9.8-10微克/100克,維生素E含量為0.5-0.6毫克/100克,維生素B3含量為4.4-4.7毫克/100克,鐵含量為25-26毫克/100克,鎂含量為24.5-25毫克/100克,錳含量為0.18-0.23毫克/100克,鉀含量為340-370毫克/100克,鋅含量為1.9-2.4毫克/100克,硒含量為8-12u克/100克,飽和脂肪酸含量為3.5-4.2克/100克,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為2.5-3.1克/100克,16種胺基酸總含量為16-19克/100克。
檢驗結果顯示:象雄半細毛羊羊毛平均細度25.27微米,其中1歲羊羊毛細度在22微米左右,低於其他各年齡羊羊毛細度;2歲羊和5歲羊羊毛細度在25微米左右;3歲羊和4歲羊羊毛細度在26微米左右。毛叢長度平均69.55毫米,1歲羊羊毛平均長度在62毫米左右;5歲羊毛叢長度在68毫米左右;而2歲、3歲、4歲羊毛叢長度均在71-73毫米間。平均淨毛率58.58%,不同年齡段淨毛率均分布在56%-60%間,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淨毛率有逐漸降低的趨勢。各年齡段象雄半細毛羊羊毛白度、光澤度、黃度平均值都在66左右,沒有隨年齡增長出現顯著差異。
生產性能指標
象雄半細毛羊成年公羊平均體重55-62千克,胴體重20-25千克。成年母羊平均體重35-45千克,胴體重22-27千克,周歲公羊平均體重15-20千克,胴體重8-16千克,周歲母羊平均體重13-19千克,胴體重7-14千克。
繁殖性能
象雄半細毛羊公羊性成熟期為8-18個月,2.5歲配種,母羊性成熟期為6-12個月,發情周期17-19天,受胎率92%,妊娠期148-152天。
產地環境
阿里地區地形複雜多樣,地勢自南向北次第抬升。噶爾縣為高山寬谷區,札達縣為高山峽谷區。
象雄半細毛羊保護區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高度4300-5500米。草場類型以高山荒漠草場為主,主要牧草有高山針茅、變色錦雞兒、苔草等,植被生長低矮稀疏。人工種植的飼草有箭筈豌豆、披鹼草、燕麥草、紫花苜蓿、青稞等。適宜象雄半細毛羊養殖。
象雄半細毛羊保護區屬高原亞寒帶乾旱氣候區,氣溫較低,晝夜溫差大。無絕對無霜期,相對無霜期90天左右,年平均溫度不到1℃,年最低氣溫為零下36℃,平均年降水量約為150毫米。
歷史淵源
按藏史記載,早在上千年前,象雄便有了養羊的歷史。象雄本土即現阿里地區所轄全境。
1964年,西藏阿里地區扎達縣成立良種場,進行象雄半細毛羊的培育工作。以高原型藏羊為母本,新疆細毛羊和內蒙古茨蓋羊為父本,進行三品種雜交。
2005年7-8月,扎達縣良種場經過選育,初步形成了茨新藏改良綿羊品系,受西藏自治區農牧廳委託,農牧廳畜牧獸醫推廣中心和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等有關專家對良種場半細毛羊育種工作進行了階段性的鑑定驗收。將茨新藏羊暫命名為“阿里地區毛肉兼用半細毛新品種群”。
2013年,扎達縣良種場育種群的規模改良羊存欄數量已達到8177隻,以茨新藏改良羊(即象雄半細毛羊)為主的改良育種推廣工作,已達到自治區內育種標準的生產性能指標和新品系的種群數量。
“十三五”期間(2016年-2020年),阿里地區堅持“突出區域特色,發揮比較優勢,整村整鄉推進,促進產業集聚”的發展思路,依託良種場,發展養殖大戶,規劃建立象雄半細毛羊主產區域,適度發展現代規模化養殖。把象雄半細毛羊品牌建設作為突破口,逐步建立“專業合作社+基地+農牧戶”的生產行銷機制。
2018年1月8日,象雄半細毛羊入選國家畜禽新品種目錄,正式命名為‘象雄半細毛羊’國家級新品種。
生產情況
2017年,阿里地區良種場現已組建核心群3000隻,出欄量達到了300隻。
2018年,阿里地區象雄半細毛羊養殖規模達2.8萬隻,產毛量72噸、肉產量89.6噸。
產品榮譽
2018年9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准對“象雄半細毛羊”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8-03-2506。
質量安全要求
明確登記產品市場準入所遵守國家強制性技術規範名稱、具體內容和相關法律法規規定。
特定生產方式
1、品種選擇:象雄半細毛羊是利用引進的新疆細毛羊和茨蓋羊與當地羊經50多年雜交育成的適應當地生態條件的優良品種。
2、養殖方式:終年以天然放牧為主,枯草季節補飼少量飼草。生產的羊肉營養豐富、品質優良,產品安全、健康、無污染。
3、包裝:包裝材料必須符合農產品包裝和標識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包裝袋上註明產品批號並加注“象雄半細毛羊”字樣。
4、標識:所使用的文字應當使用規範的中文和藏文(出口例外)標識標註的內容應當準確、清晰、顯著、完整、持久。
5、貯存:包裝好的產品應存在清潔、避光、乾燥、通風、無污染和有防設施的無鼠害的環境。
6、運輸:運輸過程中注意防潮,嚴禁與有毒物品混裝,嚴禁用含殘毒,有污染的交通運輸工具產品。
專用標誌使用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報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1.1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的地域範圍。
1.2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1.3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1.4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2、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的權利:
2.1可以在產品及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2.2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3、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的義務:
3.1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3.2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
3.3明確規範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3.4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3.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3.6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歷史文化
漢文史料分象雄為大小羊同。象雄本土即現阿里專區所轄全境。十世紀初,吐蕃王室後裔尼瑪,避奴隸起義軍,逃竄象雄,占其地,置為吐蕃王室分支屬民,故改稱為阿里(意為屬民)。古漢文音譯象雄為羊同或揚同,近人音譯為象雄,與藏語音更為接近。象雄實乃苯教文化之源,象雄乃古代青藏高原之大國,雍仲苯教之發祥地。據漢文史料《通典》、《冊府元龜》、《唐會要》等載:“大羊同東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於闐,東西千餘里,勝八九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