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質子fp殼原子核的beta衰變實驗研究

《豐質子fp殼原子核的beta衰變實驗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李智煥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豐質子fp殼原子核的beta衰變實驗研究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 項目負責人:李智煥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遠離beta穩定線原子核衰變性質的精確測量對於理解許多重要的物理量如閉殼、形變、形狀變化、對效應以及同位旋對稱性是必不可少的。最近研究人員利用CSR上測量了A=41,45,49,53(Tz=-3/2)原子核的質量,檢驗了這個質量區IMME公式對T=3/2四重態的適用性。他們發現其他質量的實驗結果與計算結果符合得很好,但A=53核與IMME的預言有著顯著的偏離。當時由於缺乏IAS態的實驗數據,他們沒有給出IMME在A=43,47,51的T=3/2四重態的檢驗。本課題擬通過beta-質子-gamma方法,系統研究fp殼豐質子Tz=-3/2的beta衰變,一方面尋找子核的IAS態,完善衰變綱圖,利用IAS態的能級信息進一步檢驗IMME 對A=43,47,51核的適用性;同時,通過實驗測量得到衰變子核的激發能級以及beta衰變強度分布函式,結合理論分析,以加深我們對A~50質子滴線附近核結構的認識。

結題摘要

測量了“反轉島”附近十餘個原子核的半衰期,研究發現半衰期在Z = 13處出現的系統性“下沉”與反轉島邊界區域原子核的正常軌道和闖入態軌道的演化相關聯,因此可以將其作為反轉島的北部邊界的清晰的標誌。通過分析β-γ-γ符合譜以及與γ符合的β時間譜,觀察到子核34 Si中1193keV和3326keV之間的符合關係,並建立了一條激發能4519keV的能級,其來自於母核34Al的1+isomer的β衰變。基於新的實驗結果,我們研究了“反轉島”區N =19∼22四條同中子素鏈的半衰期的系統性變化規律,並與殼模型計算結果進行了比較。對於34Si中新確立的2+能級,結合實驗和理論計算,討論了34Si中建立在激發態上的γ不穩定結構存在的可能性,首次給出了“反轉島”核區三軸形變存在的實驗證據。 對於A~50區的實驗,目前通過擬合生成核的半衰期,已經得到目標核49Fe的半衰期及鄰近核48Mn、47Cr和46V的半衰期與前人的結果基本是一致的。 進一步的beta緩發質子,beta緩發gamma的數據處理和物理分析還在進行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