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義集鎮

豐義集鎮

豐義位於宜興城區西北24公里,東濱滆湖,北鄰常州市武進區湟里鎮東安界,宜興至常州公路穿境而過,是宜興市轄區的一個邊緣集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豐義
  • 外文名:fengyi
  • 別名:蔣元莊
  • 行政區類別:集鎮
  • 所屬地區:官林鎮
  • 下轄地區:豐義社區,興元村等
  • 電話區號:0510
  • 郵政區碼:214251
  • 地理位置:江蘇南部
  • 面積: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1.1萬
  • 方言:吳語——太湖片——宜興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
  • 著名景點:滆湖,豐義老街
  • 機場:無錫碩放
  • 火車站:宜興高鐵站
元末明初,天下三分。陳友諒據荊襄為漢,朱元璋據金陵為吳,張士誠據姑蘇為申。臧林的儲昂霄與陳友諒相善,義結金蘭,共謀大業。陳友諒自立為漢王,封儲昂霄為英武大元帥。朱元璋為一統天下,用謀打敗了陳友諒,又將儲昂霄擒獲後絞殺,其子儲伯度為避滿門抄斬而逃至豐義,被蔣傑(蔣氏第九十九世孫,字人鳳)收留門下,入贅為婿,為儲氏繁衍留下了一脈。自此,儲氏代興,蔣氏日衰,後人為念姻親恩義,乃更名蔣莊為豐義。
豐義鎮區建設以豐義為中心,先後修築了韶豐公路、蔣韶公路、戈潘公路,形成了全鎮縱橫交錯的交通網路。豐義老街南面新辟的一條街道開始向西、向南北延伸,形成了與老街相呼應的新的十字街口,鎮區面積從解放初的1.32平方公里左右,擴展到1987年的2.43平方公里,新建的供銷社、文化中心、郵局、電信、銀行、影劇院、超市、商場、菜場、休閒廣場,廣電站、新的政府辦公大樓以及整齊的路燈和綠化,為新街平添不少景色。時至並鎮前,鎮區規劃已近5平方公里。
境內河網密布,東靠滆湖,湖攤蘆葦盛產野鴨,閘蟹,北與常州以河流隔開。豐義街東、縱貫南北的孟津河,在歷史上是一條連線常州的黃金水道。豐義依水而居,得水而活。常州至溧陽、常州至宜興的輪船通航後,豐義成為進入宜興西北境內第一個“活水碼頭”,自然也成了附近村鎮的交通樞紐、物資集散中心和經濟、文化中心,自東向西一華里左右的街道,遍布了各類商店和公共服務機構。至解放前後,豐義僅茶水業(茶店)就有十多片,可以想見當時豐義的熱鬧程度。宜興原屬常州府管轄時,信件郵包只要註明“常州西門外豐義鎮”即可收到。
2004年2月14日官林與豐義兩鎮合併後,豐義的政府機構全部撤除,豐東、丰南、豐北、豐西,以及古莊、水產等村全部合併為豐義村。全村戶數達到2600多戶,常住人口近 8000餘人(其中居民戶1600多人,不含外來人口),若按原5平方公里規劃區計算,鎮區人口超過11000餘人。豐義雖已撤除政府機構,但豐義作為一個集鎮的功能仍在發揮著它應有的作用。每年農曆三月廿八的廟會(集場),前來趕集的民眾依然如舊,集鎮的人氣仍然不減。
豐義在歷史上曾多次建立過治所。解放後,作為鄉鎮人民政府所在地,豐義鎮區開始走上一條快速發展的道路。1976年,在原有鄉辦綜合廠、農機廠的基礎上,豐義鄉辦工業開始起步,第一個鄉辦骨幹企業----軋鋼廠正式投產。1983年,金屬材料廠(金輝集團、江潤集團的前身)開始運行,以後又相繼創辦了鋁型材廠、氣流紡紗廠、護卡膜廠、縫紉機針廠等重要骨幹企業,形成了有色金屬、農機、機針、化工、紗錠、繡品、注塑、電線電纜等支柱產業,蜂皇牌機針被省和無錫市列為免檢優質產品。1986年,豐義的工業產值超過億元,成為宜興市第一個億元鄉,並保持了連續多年全市第一的歷史紀錄,成為宜興市最富有的一個鄉鎮。2003年全鎮在冊企業121家,年產值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2家,江蘇金輝集團、宜興市振豐銅材廠、江蘇海達電纜有限公司江蘇長峰電纜有限公司等企業位列全市銷售收入前100強,全鎮實現工業產值超過40億元,工業應稅銷售收入33億8千多萬元。省級以至全國性的農業機械示範單位現場會、滆湖“螃蟹節”、“養兔比賽”,成為豐義農副業的一個個亮點。1991年,豐義鄉與全市其他7個鄉鎮一起,被授予首批“江蘇省民眾文化先進鄉鎮”先進稱號。
豐義是個人傑地靈之地,讀書之風世代尤盛。宋時,徙居豐義的蔣氏因重視教育而以才名顯,出現了盛於漢、盛於唐、尤盛於宋的第三個人才高峰,兄弟子侄二十多人考取進士、位居朝廷高官。蔣堂、蔣之奇、蔣璨、蔣興祖、蔣貞淑(蔣興祖女)、蔣芾、蔣重珍、蔣捷等人名重一時,望重鄉邑。時至明清時期,儲氏一族嶄露頭角,應試入榜的秀才、舉人、進士、翰林等人才比比皆是。或“五鳳齊飛”、或“三鳳齊飛”、“前五鳳”、“後五鳳”、“後三鳳”、兄弟同科高中的事例一時傳為佳話。故在官林地區曾有“南史(義莊)北儲(豐義)”之說,足以窺見當時豐義人才之興旺。曾經掛在豐義儲氏宗祠“敕封江南第一家”的乾隆皇帝御題匾額;西柵門口羅磚石刻的乾隆御書“儒林里”,東柵門口的“西滆名家”;現存的“迎巽巷”、“賀家弄”、“構思弄”、“進士弄”等地名;
“鳳凰橋、獨石廟,玉帶河、韭菜橋,井欄圈、十八條,湖西草堂十八窖”的民間俗語以及大量歷史遺存,印證了豐義人文薈萃的輝煌歷史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民國初年創辦的市立第三初級國小和女子學校(後合併為豐義國小),反映了豐義人重視教育、人才為先的理念。從豐義走出的中科院院士、當代著名光學專家薛鳴球以及遍布全國各個領域的豐義籍的當代知識分子,繼續為豐義增添新的光彩。
豐義,因交通、人口及其他原因,在全市一直都是默默無聞,但是豐義對於宜興的經濟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是宜興市企業家最多的鄉鎮。豐義和官林合併後,豐義眾多老闆紛紛前往官林辦企業等,為官林實現大鎮又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所以,我愛豐義,我為自己是豐義人而自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