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豐潤中學校的前身是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豐、玉、遵三縣聯合創辦的“遵化州官立中學堂”(位於遵化城東北之龍泉文社舊址)。民國元年(1912年),豐潤知識界召開聯席會議,會上決定成立“豐潤中學校”,校名初為“豐潤預備中學”。民國二年(1913年)2月初,正式開辦“豐潤縣中學校”,校址選定縣城南車軸山南麓建校。民國三年(1914年3月),把佛殿與禪房改成教室、宿舍。
校長室建於民國五年(1916年);大門建於民國六年(1917年);總務處室建於民國八年(1919年);會議室建於民國九年(1920年);圖書館建於民國十一年(1922年);教室建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六角亭建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
1960年,豐潤中學校被確定為河北省重點中學,更名“河北豐潤車軸山中學”。後曾幾易其名。
1984年,重新確定為河北省重點中學,恢復校名“河北豐潤車軸山中學”。
2019年,在豐潤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兩年投資3億元,對車軸山中學包括豐潤中學校舊址進行整體改造提升。
建築格局
豐潤中學校舊址位於唐山市豐潤區任各莊鎮的車軸山南坡上,北距豐潤城區約10千米,西鄰車軸山村,南距唐山市區約15千米。總占地面積約5711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280平方米。現存主要建築有大門、總務處室、校長室、會議室、圖書館、教室和六角亭等。
主要建築
大門
大門位於山腳下,面闊9.2米,由四柱三門組成。柱為石砌方柱,尖圓柱頭。門為鐵木製成,中間門為兩扇四抹扇,兩側單扇門為三抹扇。中間門楣處雕有時任河北省民政廳廳長孫奐倫書寫的校名“豐潤中學校”5個大字。門兩側連線抹八角圍牆。
總務處室
總務處室位於大門北面約38米處的第一層台地上。為磚石結構,四坡頂,平面呈倒“凹”字形。正房坐北朝南,面闊28.46米,進深5.8米。中部一間為穿堂,半圓形拱券大門,內為紅磚拱券,地麵條石鋪設。穿堂兩側各有套間式房間兩間,南立面設窗6個,北面各設門一個、窗兩個。正房北側有坐東朝西和坐西朝東的廂房各兩間,面闊9.8米,進深6.2米,每間設門、窗各一個。廂房的門、窗上均用尖拱,其餘各處門、窗上用弧形拱券。正房南立面頂部設女兒牆,分兩層、明間女兒牆下層刻“中學校”3字,上款為“民國三年立”,下款為“新城白寶瑞”,是時任縣長白寶瑞於民國三年(1914年)為學校題寫的匾額;上層刻篆書“中學”二字組成的警鐘圖案。
校長室
校長室位於總務處室北面的第二級台地上。為磚石結構,兩坡頂,面闊25.09米,進深6.8米,共5間。中部一間為穿堂,東西兩側各有兩個房間。緊挨穿堂兩側的房間較小,在穿堂東、西兩側牆上設門;其東、西兩側各有一較大房間,於南面設門。室內地面鋪設幾何圖案的瓷磚。窗上均施弧形拱券,中間穿堂用三心圓拱券,拱券中間均置券心石。南側有台階可下至總務處室,台階兩側垂帶欄板、欄桿。
會議室
會議室位於校長室北面,面闊18.74米,進深10.7米,磚石木架結構。中間設門,兩邊各設四個窄長窗,窗上用平肩券,券臉正中設券心石。會議室內部隔成兩間,南面為一大間,北面為一小間,兩室間以石砌牆體相隔,牆體中部開半圓形拱門,拱門兩側各設兩個小門。東、西兩側山牆南端各開一個側門,門外各有向上的石質台階可至圖書館所在的第三級台地。現闢為校史展覽室。
圖書館
圖書館位於第三級台地上,為帶前廊的券柱式二層樓房,磚石水泥結構,兩層樓頂均用木質梁架。面闊18.08米,進深9.50米。一層廊柱為方形石質,柱間用半圓形拱券,兩券相交落在方柱上,組成連拱廊;二層廊柱為六邊形石質。券石均用浮雕裝飾,一層為圓形與四葉草形相間,二層為圓形與四棱形相間,券臉正中均設券心石,各券間填以山花裝飾。廊柱間和樓頂部設寶瓶式護欄,樓頂正中設三角形女兒牆,中間開光處浮雕一座光芒四射的警鐘,旁邊填以山花裝飾。樓門設在中間,進去即為樓梯間,可登至二層;二樓樓梯間有門可通至前廊。兩層左右各有一較大的房間,門開在樓梯間,各有窄窗4個開向前廊;二層向樓後設窄窗10個。
教室
教室與圖書館毗鄰的兩側各建有平房兩間,東、西兩側另有坐東朝西和坐西朝東的廂房各一排兩間,與圖書館一起組成類似四合院結構的平面呈“凹”字形的建築群組。均為磚石結構,梁架為木質桁架結構,木基層用椽木葦箔,紅瓦頂。每間教室正面均於前、後各設門一個,兩門之間設窗四個;東西坐落的教室北牆均設有窗三個,窗上飾尖拱,上部設有法式牛眼窗。
六角亭
六角亭位於大門東側,水泥石木結構,平面為六邊形,邊長2.48米,通高6.49米。石砌基座,東側有台階可登亭。亭柱為水泥澆鑄,共6根。頂為六角攢尖,木架青瓦頂。
歷史文化
革命傳統
豐潤中學校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民國八年(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學生投身於這一鬥爭中,學校成立了“十人救國會”,組織全校罷課,聲援“五四”運動。民國十七年(1928年)學校成立黨支部,當時有20名學生加入了共產黨。民國十八年(1929年)又成立了學生黨支部,選舉曹化春(後名宋敏之,曾任農機部紀檢組書記,副部級)為支部書記,成為豐潤縣最早建立的黨組織之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豐潤中學校師生成為革命的進步力量,譜寫了壯麗的反帝、反封建、抗戰救國的歷史篇章。安體誠(曾任黃埔軍校校刊主編、毛澤東主辦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政治經濟教員)等30多名學生在戰爭年代出生入死,獻出了寶貴生命;李頡伯、吳德、李爾重等在建國後擔任了高級領導職務;宋之的、楊向奎等30多位同志一生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成為不同行業的專家學者。
文物價值
豐潤中學校舊址是中國近代歐式建築的典型例證之一,不管是主體建築的平面設計、立面設計、內外裝飾還是建築材料的運用都體現了歐式建築的特徵,如圖書館的連拱廊、裝飾寶瓶的欄桿,教室和總務處室的尖拱窗,教室的牛眼窗,總務處室、校長室的半圓拱、弧形拱和三心拱窗等。而六角亭的六角攢尖形式以及木架瓦頂的特點則將中式建築融入其中,體現了中西結合的建築特徵。豐潤中學校舊址同時也是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
保護措施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豐潤中學校舊址位於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南約10千米。
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豐潤中學校舊址,路程約15.1千米,用時約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