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始建豐滿大壩。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建成發電。由於勞動條件、生活條件惡劣,加之日本法西斯的殘暴統治,病死、餓死、凍死、累死和被各種慘無人道的刑法折磨、迫害致死的勞工,全部被扔到孟家東山溝壑里。這些勞工大部分是日偽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至民國三十年(1941年)從關內各地(以山東、河北兩省居多)招、抓、騙來的青壯年,總數約有11萬人。
日本侵略者為了掩飾他們的法西斯罪行,民國三十年(1941年)5月30日,在豐滿師生弔唁遇難礦工江東建起一座所謂“慰靈塔”。2002年,為了解決“壩東大移民”的居住問題,在“工人慰靈塔”附近蓋起了移民樓。2009年“十一”期間,有關部門將其遷到勞工紀念館院內。
1963年,豐滿發電廠在“萬人坑”修建了簡易的屍骨陳列廳。
1964年,豐滿萬人坑遺址建立了勞工紀念碑。
1971年,由吉林市總工會、市文化局在豐滿萬人坑遺址建成勞工紀念館。
遺址特點
豐滿萬人坑位於吉林城南25千米豐滿區孟家村東山。有3條100多米長、6米寬、4米深的天然溝壑,掩埋著日軍占領時期修築
豐滿水電站的勞工的屍骨達萬具之多,因此稱“萬人坑”。
文物遺存
工人慰靈塔
工人慰靈塔是淺褐色自然石塊製作,背面有一塊金屬牌,鐫刻著很多小字碑文。在碑文上可以看到這座石碑是民國三十年(1941年)製作。這塊“工人慰靈塔”石碑是偽滿洲勞工協會打著安慰死難勞工的旗號修建假慈悲道具,實際上是惟恐遭到勞工的罷工和反抗而建立在豐滿發電廠院內的,碑文“工人慰靈塔”是偽滿洲國第一任水利電氣局局長直木倫太郎親筆書寫。 其原址在豐滿萬人坑南約1500米處。
歷史文化
相關記載
“九·一八”後,日本侵略者妄圖把東北變為其賴以生存和進行侵略戰爭的物資供應地,在吉林豐滿修建號稱“亞洲第一大工程”的“松花江水力發電所”。如此宏大的工程從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破土到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春發電,僅用了5年多時間。據偽吉林省永吉縣警察局警務科副野田茂供認,從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0月至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9月,7年使用勞動者2250萬人次,平均每天使用1萬~1.2萬人,最高峰時一天1.8萬名勞工。這么多的勞動力,都是日寇通過騙招、強抓、攤派等手段從中國淪陷區掠奪來的。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冬季,大壩進入圍堰工程的施工,當時豐滿的氣溫約為-40℃,江面上的冰層有1米厚。日本人命令勞工破冰建造圍堰,對不慎落入江中的勞工不聞不問,無數勞工因此失去生命。掏洞取土,是勞工死亡比例極高的一項工作。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冬,日本侵略者為趕工期,強令勞工掏洞取土,僅一次塌方就死亡30多名勞工。歷時7年多的修築勞作,在冬季酷寒時節里,日本侵略者連一副手套都沒給勞工發放過,勞工們赤裸雙手穿著單鞋勞作,凍死者幾乎天天都有。在繁重的勞作中,勞工們直起腰喘口氣,監工們舉起鎬把就打,有的被活活打死。雙手沾滿勞工鮮血的劊子手王海彬親口供認,幾年間被他打死的勞工就有7人,打成重傷的不計其數。日本人經常以傳染病為由,強行把患病勞工拖出工棚,扔到“萬人坑”。工地上的“診斷所”被勞工們稱為“催死所”,勞工們生病不但得不到任何醫治,如果被送進了這裡,就等於等死或被活埋。為了及時處理死難勞工的屍體,日本人專門組成了拉屍隊。對他們來說,勞工死亡越多他們的利益越大,所以,有些勞工還沒等咽氣就被拖進了“萬人坑”。
主要展覽
吉林市勞工紀念館
吉林市勞工紀念館建成於1963年,位於原豐滿萬人坑遺址,紀念館由勞工苦難史展廳、紀念碑、“慰靈塔”以及屍骨廳等建築組成。成為吉林省重要的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文物價值
豐滿萬人坑遺址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罪證,同時也是東北人民始終不屈的反抗精神的見證。
保護措施
2020年9月,豐滿萬人坑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交通信息
自駕:自吉林省吉林市豐滿區政府開車前往豐滿萬人坑遺址,路程約15.1千米,用時約3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