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文化志

《豐城文化志》是江西省豐城市文化局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豐城文化志
  • 作者:江西省豐城市文化局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甘家旺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記述的文化。是指在豐城市文化局行政職能所轄(含文化部門歷史管理)範圍內的文化歷史和文化現狀。 二、本志貫徹實事求是的方針。志書力求思想性、科學性和資料性的統一,以達存史、資政、教化之功能。 三,本志遵循詳今略古的原則。所述時間上溯不限,下限為2006年,個別校記延至定稿前。 四、本志體裁以志體為主,兼用記、傳、圖、表、錄、注、附等形式。以類記事,橫排縱寫。大事記以編年體為主,兼用記事本末體。

作品目錄

封面
豐城文化志
《豐城文化志》編修工作領導小組
《豐城文化志》編修人員
題詞
(題書者為《辭海》主編、原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題書者為原中共豐城縣委書記、宜春地委宣傳部部長、宜春市政協副主席)
(題書者為豐城市人民政府市長)
(題書者為宜春市文化局局長)
圖片
龍柱牌樓
鎮水鐵牛
第二行政大樓(部門綜合大樓)北大門(豐城市文化局在五樓西側辦公)
文化大會堂
豐城劍誕生地——浙江德清莫乾山(圖為莫乾山西山門)
豐城劍鑄造者——莫邪、干將塑像。1985年落成於莫乾山阜溪橋(又名飛虹橋)上方
豐城劍埋藏地——江西豐城榮塘鎮(圖為掘劍後形成的劍池)
豐城劍氣——2002年矗立於豐城楊柳湖景區的豐城市市標
吳王光劍(安徽博物館藏)
吳王光劍銘文(安徽博物館藏)
雙劍化龍(福建閩江連線埠南平市的市標)
徐孺子家祠
豐城縣人民政府立“徐孺子家祠”匾
孺子亭
孔子廟
桂林書院
龍光書院
徐孺子家祠“一榻千古”匾
雷禮畫像
徐孺子(錄自豐城白土《隱溪族譜》)
朱善像(錄自《中國歷代狀元錄》)
徐達墓
鄧子龍墓(豐城杜市鄧家村前)
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鄧子龍墓
鄧子龍塑像(豐城杜市)
鄧子龍畫像(雲南保山)
鄧子龍“劍掃風煙”崖刻(雲南滕沖)
紀念鄧子龍殉國四百周年書法二幅(周起山書)
洪州寺前山古窯遺址
洪州窯龍窯窯床(前)
洪州窯龍窯窯床(後)
實地考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洪州窯遺址保護規劃
白馬寨村前
厚板塘古巷
厚板塘村前
白馬寨牌坊
劍匣亭
劍匣亭內的劍匣石蓋
劍匣亭碑文背面的李白詩(周起山書)
玉琮
玉鉞
玉琥
青瓷博山爐
青瓷灶
印花瓷模
青瓷獸足硯
木葉紋碗
綠釉瓷枕
刻花蕉葉枕
銅鏡
青白釉瓷枕
竹簟
青花瓷觚
中共豐城縣委第一任書記吳建業烈士
吳建業烈士遺囑
1935年紅軍書寫在鐵路艾湖廬下村民房牆上的標語——“只有蘇維埃才能救中國”
2001年夏征農籌款修繕後的桂林書院,大革命時期夏征農曾在此成立農會
劍聲中學創始人熊恢
嚴家淦為熊恢題“天錫純嘏”
蔣介石(中正)為熊恢題“壽”
楊向時手稿
楊向時
楊向時(左)、辛如珠(右)與演員
范慶雲在雕刻
許真君降孽龍治水圖
東方巨龍(范慶雲作品)
1956年春毛澤東在北京懷仁堂接見熊佛西(原載1956年3月《戲劇報》)
1959年冬熊佛西為江蘇省話劇團導演《文成公主》(圖為與演員張輝、田野說戲)
1964年冬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部分幹部於北京
王雲38歲時的作品
王雲32歲時的作品
曾山東世家(從左至右):張兆源、曾麗麗、曾山東、曾繼榮、程素珍
“瓷雕曾”的第二代傳人曾山東
豐城劍光電影院
豐城張巷鎮文化中心
豐城尚莊新塘村文化中心
岳家獅舞
花釵鑼鼓
勿忘國恥(劉耕發書法)
人民需要藝術(表演者:泉港白富村劇團)
夏征農手稿
江西省京劇團在文化大會堂演出的《岳家小將》劇照
吉安代表團在豐城劇場演出的《陶母截髮》劇照
夢想嘉年華KTV歌廳中的包廂一角
金馬步行街廣場之夜民眾在跳健身舞
仿古長城上的網咖一條街
豐城市泉港鎮首屆農民戲劇節
陳立夫為李由廂題“三餘書屋”
江南毛筆之鄉——豐城袁渡王家洲村民在做毛筆
王士成及其作品
王小光及其作品
攝影《船家》(作者:劉耕發)
書法《振興中華》(作者:雷蔚青)
版畫《秋日》(作者:任秋華)
小品《價廉物美》(表演:熊光平、丁旭)
《豐城文化志》編修工作領導小組成員
《豐城文化志》編修人員
1999年9月,豐城市文化局獲宜春地區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文藝匯演優秀組織獎
2000年6月,豐城市文化局獲首屆江西農民藝術節組織工作三等獎
2006年12月,豐城市文化局獲宜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表演藝術調演優秀組織獎
豐城文化景觀分布圖
目錄
前言
凡例
概述
第一篇 戲劇
第一章 劇種
第一節 漢劇
第二節 京劇
第三節 花鼓戲
第四節 木偶戲
第二章 劇目
第一節 傳統劇目
第二節 現代劇目
第三節 劇本創作
第四節 小品
第五節 省戲劇節
第三章 演出團體
第一節 班社
第二節 專業劇團
第三節 業餘劇團
第四章 演出場所
第一節 城區舞台
第二節 鄉村戲台
第五章 音樂曲牌
第一節 地方戲曲
第二節 曲牌
第三節 戲劇在文學中的地位
第二篇 社會文化
第一章 軼聞傳說
第一節 豐城劍氣
第二節 許仙降龍
第三節 孔廟大門
第四節 縣令治水
第五節 陽明祭風
第六節 詩吊征魂
第七節 文曲星光
第八節 鐵牛鎮水
第二章 碑記石刻
第一節 中山王神道碑記
第二節 改建雷公腦石堤記
第三節 重建劍匣亭記
第四節 小港閘記
第五節 大安義渡碑記
第六節 寶氣亭記
第七節 劍匣亭記
第八節 鐵牛鎮水記
第九節 楊柳湖記
第十節 征南將軍甘從矩簡介
第三章 曲苑工藝
第一節 踩高蹺
第二節 曲藝隊
第三節 雜技團
第四節 岳家獅舞
第五節 毛筆微刻
第六節 日用工藝
第七節 裝飾工藝
第八節 楊柳湖石雕
第四章 民間文藝
第一節 故事
第二節 對聯
第三節 龍舟
第四節 龍燈
第五節 燈彩
第六節 彩舞
第七節 花釵鑼鼓
第八節 絲弦鑼鼓
第五章 方言習俗
第一節 方言
第二節 諺語
第三節 彩詞
第四節 歌謠
第五節 社火
第六節 嫁娶
第七節 葬祭
第六章 檔案史志
第一節 檔案
第二節 黨史
第三節 族譜
第四節 鄉志
第五節 專志
第六節 縣誌
第七節 序選
第八節 志乘
第三篇 民眾文化
第一章 文化組織
第一節 文化館
第二節 文化站
第三節 俱樂部
第四節 文化室
第五節 文化戶
第二章 文學藝術
第一節 語言藝術
第二節 表演藝術
第三節 造型藝術
第三章 文藝成果
第一節 歷代書目
第二節 首屆大獎
第三節 十年檢閱
第四節 五十年集
第五節 文藝輯存
第六節 世紀藝苑
第四章 企業文化
第一節 豐礦文化
第二節 豐電文化
第四篇 詩詞歌賦
第一章 民間社團
第一節 龍澤詩社
第二節 龍山詩社
第三節 龍泉詩社
第二章 豐城劍詠
第一節 外十五首
第二節 內十四首
第三章 勝跡情懷
第一節 外十五首
第二節 內二十四首
第四章 韻文輯錄
第一節 抗戰詩文
第二節 詩集簡介
第三節 詩與其人
第四節 龍光寶劍賦
第五節 神劍化龍賦
第五篇 電影
第一章 發行放映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城鄉放映
第三節 重點影片
第四節 影片展映
第五節 豐城影片
第二章 放映單位
第一節 城區影院
第二節 鄉村網點
第三節 工礦網點
第三章 電影管理
第一節 放映培訓
第二節 技術革新
第三節 電影設備
第四章 影片宣傳
第一節 宣傳形式
第二節 影評輯錄
第六篇 圖書
第一章 圖書發行
第一節 私營書店
第二節 合作書店
第三節 公營書店
第四節 國營書店
第二章 發行網點
第一節 專營櫃組
第二節 兼營櫃組
第三節 個體攤點
第三章 經營管理
第一節 計畫管理
第二節 進銷管理
第三節 網點管理
第四節 勞動管理
第五節 財務管理
第四章 圖書收藏
第一節 書院藏書
第二節 館藏圖書
第三節 基層藏書
第四節 民間藏書
第五章 圖書管理
第一節 圖書蒐集
第二節 圖書整理
第三節 著錄編目
第六章 借閱流通
第一節 館內流通
第二節 館外流通
第三節 借閱管理
第四節 培訓輔導
第五節 宣傳利用
第七篇 文物景勝
第一章 歷史遺蹟
第一節 古遺址
第二節 古窯址
第三節 古墓葬
第四節 革命遺址
第二章 歷史遺物
第一節 建築
第二節 木匾
第三節 石碑
第四節 化石
第三章 館藏文物
第一節 一級文物
第二節 二級文物
第三節 其它文物
第四章 文保單位
第一節 國家級
第二節 省級
第三節 縣(市)級
第五章 文博事業
第一節 陳列室
第二節 博物館
第三節 文管會
第四節 文物保護
第五節 陳列展覽
第六章 文博論文
第一節 江西豐城龍霧洲瓷窯調查
第二節 縣市級博物館展品陳列初探
第七章 風景名勝
第一節 羅山
第二節 株山
第三節 龍頭山
第四節 十八間
第五節 沙湖
第六節 劍池
第七節 烈士陵園
第八節 梅仙嶺
第九節 仙姑嶺
第十節 佛光寺
第八篇 行政管理
第一章 機構設定
第一節 衙署所局
第二節 文化系統
第三節 三定方案
第二章 人事管理
第一節 人員配備
第二節 人員結構
第三節 文化專乾
第三章 經費
第一節 勞動工資
第二節 財政撥款
第三節 以文補文
第四章 文化市場
第一節 市場文化
第二節 市場管理
第三節 審批發證
第四節 市場稽查
第五章 調研規劃
第一節 工作調研
第二節 事業規劃
第九篇 文化名人
第一章 傳記
第一節 徐稚
第二節 雷煥
第三節 王季友
第四節 鄧子龍
第五節 熊佛西
第二章 傳略
第一節 曹仲元
第二節 熊朋來
第三節 揭傒斯
第四節 熊自得
第五節 雷禮
第三章 專題
第一節 科舉千餘年 無緣三狀元——豐城鼎甲人物概說
第二節 購敦煌經書 釋歸去來兮——陝甘總督毛慶蕃事略
第三節 多藏必厚亡 師勤而功半——黃產、劍聲與熊恢
第四節 一別隔千里 榮枯異炎涼——民國《豐城縣誌》總纂楊向時事略
第五節 荷槍酬壯志 揮筆繪新圖——夏征農三十年代文學生涯
第四章 剪影
第一節 版本學家熊譯元
第二節 美術書畫家王雲
第三節 寸木之上出真人
第四節 瓷雕曾及其傳人
大事記
後記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