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列當(中藥名)

豆列當(中藥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豆列當,中藥名。為列當科植物豆列當Mannagettaea labiata H.Smith的全草。分布於四川。具有消腫解毒,止瀉之功效。常用於癰腫瘡毒,無名腫毒,泄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豆列當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管狀花目
  • :列當科
  • :豆列當屬
  • :豆列當
  • 分布區域:四川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 保護級別:易危(IUCN標準)
入藥部位,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保護現狀,

入藥部位

全草。

功效

消腫解毒,止瀉。

主治

癰腫瘡毒,無名腫毒,泄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曬乾。

形態特徵

寄生草本,高10-11厘米,地上部分僅高3-3.5厘米。莖粗壯,極短。葉少數,鱗片狀,卵狀披針形,長1.5厘米,寬6-9毫米。花多數,常8-10朵密集簇生於莖的頂端呈近頭狀花序;苞片卵狀披針形,長1.8-2.2厘米,寬4-5毫米,頂端漸尖,兩面近無毛,連同小苞片和花冠裂片邊緣密被淡黃白色多細胞長綿毛;花梗長約0.5厘米或幾無梗;小苞片2枚,線狀披針形,長2-2.2厘米。花萼筒狀,長2.5-3厘米,頂端5裂,近軸面1枚裂片極小狹三角形,長、寬均為2-2.5毫米,或幾乎缺無,其餘4枚裂片近等大,狹三角形,長6-9毫米,基部寬3-4.5毫米,頂端近急尖。花冠二唇形,乾後黃色,直立,長5-6厘米,筒部明顯長於唇部,近圓筒形,向上漸膨大,上唇長於下唇,長1.8-2厘米,稍彎曲,全緣,頂端鈍圓,下唇3裂,裂片近等大,狹披針形,長1-1.2厘米,基部寬3-4毫米,先端漸尖,外面近無毛,內面及邊緣密被長綿毛,常具1-3脈。雄蕊4枚,著生於距筒基部1-1.2厘米處,花絲稍粗壯,長3-3.5厘米,中部以下密被長綿毛,向上漸變無毛,花葯長卵形,長3-3.5毫米,密被黃白色長綿毛,基部具小尖頭。子房卵球形,長7-7.5毫米,寬5-6毫米側膜胎座4,兩兩靠合,花柱長4-4.5厘米,被稀疏的柔毛,柱頭膨大,近球形。果實未見。花期6-7月。
豆列當
豆列當線稿圖

生長環境

常寄生於錦雞兒屬(Caragana)植物的根部。分布於四川。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IUCN)中,保護級別為易危(VU)。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