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部·秈》是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創作的《本草綱目》中的條目。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谷部·秈
- 作者:李時珍
- 創作年代:明代
- 出處:本草綱目
- 作品體裁:條目
《谷部·秈》是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創作的《本草綱目》中的條目。
《谷部·秈》是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創作的《本草綱目》中的條目。作品原文釋名占稻、早稻。氣味甘、溫、無毒。主治溫中益氣,養胃和脾,除濕止泄。1作者簡介李時珍(約1518~1593),明代傑出醫藥學家。字東璧,晚號瀕湖山人。蘄...
秈,漢語二級字 ,讀作秈(xiān),指水稻的一種,又叫旱稻,溫暖氣候下種植,種子作為食物,顏色有紅、白兩種。一般秈稻米粘性較差、粒型長而窄;粳稻米性粘、米粒短而圓。漢字釋義 [名](1) 秈稻 [indica rice]一種一年生的禾草,水稻的一種,米粒細而長,在溫暖氣候下廣泛栽培,種子用作人類食物,穀殼和...
第二篇谷部 稻類 稻 粳 秈 稷粟類 稷 黍 蜀黍 玉蜀黍 粱 粟 薏苡 罌子粟 阿芙蓉 麥類 小麥 大麥 蕎麥 苦蕎麥 麻 類 胡麻 大麻 菽豆類 大豆 赤小豆 綠豆 豌豆 蠶豆 豇豆 扁豆 醃造類 陳廩米 櫱 米 酒麴 炊蒸類 飯 粥 糕 粽 寒具 蒸餅 豆腐 粉皮 第三篇菜部 葷辛類 菘 芥 白芥 蕪菁 萊菔 ...
在分類學方面,改進了傳統的分類方法,將植物分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五部;將動物分為虫部、鱗部、介部、禽部、獸部、人部六部。部下再分類,每類下記述若干種植物或動物。李時珍對“類”下所記述的植物的排列順序是有講究的。他將一些從巨觀上具有明顯特徵的自然類群會集在一起。如在山草類中...
野秈 穀雨種,處暑收。不用小秧,逕行撒播,漫無行列,收成較多。民國,江陰縣續志,卷十一,稻 江蘇江陰 中科稻 立夏種,寒露收。有用谷種撒播,不栽小秧者,收成頗豐,與秈稻同種,收時約晚二十日。民國,江陰縣續志,卷十一,稻 江蘇江陰 芒草 撒置田中, 不須栽插, 成熟最早。陂澤卑下之處,每多種...
由於長期使用刃部十分光滑,磨損嚴重,特別是中間作為刃部的扁蒲扇面,磨蝕破損尤甚。在羅家角遺址也發現稻穀、骨耜等遺存。出土稻穀156粒,其中粳谷55粒,秈谷101粒。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放射性碳14測定,並經樹木年輪校正,這些穀粒距今6905±155年。而在屬於馬家浜文化的原吳縣草鞋山遺址不僅發現稻穀遺存,...
中國的稻穀分為4類:秈稻谷(又分早秈、晚秈)、粳稻穀(又分早粳、晚粳)、秈糯稻穀和粳糯稻穀,以出糙率為主劃分等級,但糙米沒有標準。國際上稻穀品種根據顆粒大小和形狀分4種類型:超長粒稻,粒長7.5mm以上;長粒稻,粒長6.61~7.5mm;中粒稻,粒長5.51~6.6mm;短粒稻,粒長5.5mm以下。稻穀和糙米...
收成: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過去是農民一束一束,用鐮刀割下,再紮起,利用打谷機使稻穗分離,現代則有收割機,將稻穗捲入後,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出來,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為稻穀。乾燥、刪選:收成的稻穀需要乾燥,曬穀需時時翻動,讓稻穀乾燥。刪選則是將癟谷等雜質刪掉,用電動分谷機、...
竹豐優28,秈型雜交水稻。全生育期169天。株高105.3厘米,分櫱中等,株高株型適中,莖桿粗壯,生長繁茂、整齊,劍葉寬大直立,結實率偏低,大穗大粒,熟色好,易落粒,葉鞘、穎尖紫色,枝梗頂谷有短芒。成穗率66.9%,穗長25.4厘米,穗粒數170粒,穗實粒數135粒,千粒重29.4克,穀粒長度比3.5。米質...
第一類:秈稻谷,即秈型非糯性稻穀。根據粒質和收穫季節又分為早秈稻穀和晚秈稻穀。第二類:粳稻穀,即粳型非糯性稻穀。根據粒質和收穫季節又分為早粳稻穀和晚粳稻穀。第三類:糯稻穀,按其粒形和粒質分為秈糯稻穀和粳糯稻穀兩類。稻穀經礱穀機脫去穎殼後即可得到糙米。糙米屬穎果,它的表面平滑有光澤。在...
合肥、廬江兩地的人民熱衷於種植稻子,因水稻乃“谷中之最美者,色有紅白,種有粳秈,熟有早晚”,生長期短,所謂“稻走著吃,麥等著吃”,水稻是“手拿黃秧七十七,連栽帶割一百一”,在民以食為天的年代,種植水稻,當然是人民的首選。於是,巢湖流域出現了:“隔歲種成麥,起麥秧稻田。晩禾亦云竟,冬菜...
矮腳絲苗和高腳絲苗:均屬晚秈中熟品種,全生育期130天左右,畝產150~200公斤。矮腳絲苗株高90cm左右,葉青綠、穗中等長,著粒疏,谷色麻黃,粒細長,稃端微顯彎曲,生勢較弱,分櫱力較強,抗病蟲性較差,米質極優,高腳絲苗株高110~120cm,葉色青綠,谷色麻黃,粒細長,分櫱力弱,抗旱性、抗病性強,...
敬穀神節,也就是祭祀五穀神的節日,在邯鄲西部武安、涉縣一帶廣泛流傳著一句民謠:“六月六,老漢騎驢看 谷秀。”這裡的人們把六月六稱為“敬穀神節”。敬穀神的習俗 在邯鄲西部的武安一帶至今還流行著六月六敬穀神的習俗。六月六前後,當地農民所種的穀苗都已出穗,遠遠望去一片金黃。為了慶祝,也為了祈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