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愛上科學的動物書1

讓孩子愛上科學的動物書1

大象的鼻子為什麼那么長?斑馬的條紋是黑的還是白的?魚的肚皮為什麼是白色的?袋鼠用幾條腿走路?青蛙什麼時候產卵? 孩子們總是會有五花八門的問題,很多問題大人也回答不上來。這是他們認識自然,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在不斷產生疑問和得到解答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知識越來越豐富,視野越來越寬廣,頭腦越來越聰明。 熊谷聰是日本著名的科普讀物作家,他熱愛自然,喜歡動物,更愛和孩子們分享自己的知識和發現。在本書中,熊谷聰為孩子們展現了一個奧妙無窮的動物世界,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和生動可愛的插圖,一一解答了孩子們愛問的問題,並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從小愛上大自然,成為一名小小科學家! 海報:

基本介紹

  • 書名:讓孩子愛上科學的動物書1
  • 譯者:張偉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8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4267953
  • 品牌:新經典文化有限公司
  • 作者:熊谷聰
  •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 頁數:167頁
  • 開本:16
  • 定價:25.00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作者簡介

[日]熊谷聰
日本著名科普讀物作家、漫畫家,著有《讓孩子愛上科學的動物書1》《讓孩子愛上科學的動物書2》《讓孩子愛上科學的動物書3》《觀察生物》《給動物學家準備的小小觀察手冊》《哺乳類觀察手冊》《蝙蝠觀察手冊》等作品。

圖書目錄

前言
眼睛篇
為什麼貓的瞳孔會變成豎條形?
為什麼鼯鼠在夜裡也能看得見?
松鼠的視野有多寬?
為什麼狐狸的眼睛夜裡會發光?
牙齒篇
你吃的食物搭配合理嗎?
為什麼馬的臉長而貓的臉圓?
松鼠怎么吃核桃?
大象的鼻子為什麼那么長?
腿之篇
馬有幾根腳趾?
恐龍的重心在前腿還是後腿?
怎樣讓模糊的腳印變得清晰?
袋鼠用幾條腿走路?
喙之篇
朱鷯怎么整理羽毛?
鷺鷥為什麼能抓住水裡的魚?
叫聲篇
熊的叫聲是什麼樣的?
為什麼貓要“喵喵”地叫?
隱蔽色篇
斑馬的條紋是黑的還是白的?
老虎的條紋是橫的還是豎的?
為什麼魚的肚皮是白色的?
野外篇
金雕不用拍翅膀也可以飛起來?
什麼樣的鴿子容易受到猛禽襲擊?
蝙蝠為什麼要成群出洞?
野生水獺究竟在哪裡?
為什麼有欄桿的橋會被河水沖走?
鼯鼠的”房門”應該朝什麼方向開?
松鼠換毛從頭開始還是從尾巴開始?
日本的果子狸是哪裡來的?
為什麼狸媽媽會咬自己的孩子?
山村篇
神仙真的把貢品吃了嗎?
青蛙在什麼時候產卵?
為什麼巨人的花園等不來春天?
老鼠究竟有多聰明?
為什麼海龜要進行長途旅行?
酸雨有什麼危害?
生出桃太郎的桃子後來被吃掉了嗎?
保護篇
為什麼野生大象可以保護綠地?
水棲螢火蟲生活在什麼樣的地方?
為什麼布穀鳥要“布穀布穀”地叫?
蝙蝠究竟是好動物還是壞動物?
是誰陷害了極樂鳥?
生態系統是什麼樣的?
鼯鼠為什麼會在空中滑翔?
為什麼小短尾信天翁要一直拍翅膀?
天鵝能體會到你的愛心嗎?
結束語
附錄

序言

很多動物的名字都是根據它們的叫聲取的。熊在日語中的發音是“庫馬”,也就是說,熊會發出“庫馬”的叫聲。
“不可能!”你肯定會這么想吧?其實我當初也不相信。即使我現在跟別人說熊會發出“庫馬”的叫聲,他們也都會說“不可能”,根本不相信我說的話。確實如此,這種事就像說蛇的叫聲是“哈比”一樣,聽起來讓人難以置信。
但是我真的聽過熊“庫馬”的叫聲。在這本書里,我就想談一談類似的情況。
我是一個野外考察者。
所謂野外考察,指的是自己親自到野外去尋找野生動物留下的糞便、腳印和食物的痕跡等,並以此來推測動物的行蹤。我們把觀察地點稱作“現場”,把動物留下的那些東西稱為“現場信息”。
有些記號可能是野生動物故意留下的,例如“圈繩定界”的爪印。這種情況與在鹿的屍體邊留下氣味來表明“這是我的”的行為不同,後者被稱為“位置標記”。在國外,人們稱這種故意留下的記號為“信息卡片”,也就是“名片”的意思。
確實如此,我們在不得不停一會兒車的時候,也會在雨刷里塞上自己的名片。
我持續做了20多年的野外考察。許多動物的行為和表現經常會讓我想到,“如果是我,我會怎么做?”“原來動物的情況也和人類一樣。”
但是有人說,這樣的想法過於“擬人化”了,這是站在人的角度做出的判斷,存在著“想當然”的可能,因此在動物學研究中是不可以這樣做的。
不過我並不認為這樣的事情就一定不能做。
我們把海鳥築巢的地方稱為“集群”,每個巢之間保持著合適的距離,與鄰居離得既不會太近又不會太遠。
對這種情況進行量化考察——幾平方米的範圍內有幾個巢——是很重要的。不過我總覺得,這種情況跟我們在賞櫻花時彼此之間保留一定距離是同樣的道理。
雖然我非常願意了解科學給我們做出的關於動物的解釋,但我不希望我們僅僅把動物看成是研究對象,而應該充滿感情地對待它們。讓我們把自己的目光跟動物看齊,把它們看成是與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大環境裡,和我們流淌著相同血液的鄰居。
當然,我為了不讓這些成為“想當然”,一直在親自進行考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