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布維(讓·普魯維)

讓·布維

讓·普魯維一般指本詞條

讓·布維是一位法國設計師。 對現代家具和建築風格有重要影響,是一名典型的實幹設計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讓·布維
  • 外文名:JeanProuve
  • 出生日期:1901年
  • 逝世日期:1984年
簡介,設計理念和發展,後世評價,

簡介

讓·布維雖生於巴黎.卻是南錫人,父親是著名的“南錫藝術學派”的創始人之一。他從1916年到1919年在著名 金屬工藝師艾彌爾·羅伯特(EmileRobert)的作坊學藝。而後又去巴黎仍是學習金屬工藝的製作。所以讓·布維以後的家具設計都與金屬有關。服完兵役 後普魯威成為一名合格的金屬工藝師並於 1923年在南錫開辦了自己的金屬工藝設計室。剛開始他只為顧客設計製作一些門、窗、欄柵花格之類,但從 1924年起他開始充分利用剛發明不久的電焊技術製作金屬薄板家具,其設計中強烈的現代工業美學氣息立刻吸引了一批前衛設計大師的注意。其中包括柯布因耶 及其事務所其他設計師。他們都開始從普魯威工作室中訂購他設計製作的金屬家具。
讓·布維的設計極其新穎而大膽,並時常結合機械裝置設計出各種可調節的椅子來,為此他多次獲得獎項,1929年他成為“國際藝術家聯盟”的創始人 之一,並於1930年聯盟的第一次展覽會上展出他的一批作品,其中包括三種可調式坐椅。同時他建立自己的家具製作公司,並在南錫開辦了一家更大的工廠,生 產家具及有關機械,其家具設計更多地被用於機關學校中。隨著1944年法國解放,讓·布維被選為南錫市長;繁忙的公務並不妨礙他於1947年大規模擴建他的 工廠,使之更為成功,它很快成為吸引當時青年建築師的一個設計中心,到1950年已擁有250名工作人員,讓·布維的創造性工作贏得了舉世公認並被授與許多 榮譽地位。1954年讓·布維辭去工廠老闆的職務而去巴黎重新建立他的設計事務所,但第二年又與別人合作成立另一家家具製作公司,並一直為這家公司工作到 1966年。
讓·布維
1927年,讓·布維設計的家具

設計理念和發展

讓·布維設計風格的獨特來自工業生產的因素遠大於“國際式”的影響,他對材料的選擇和生產製作的方式都源自飛機製造工業。早在20年代,讓·布維就 以其獨特的工業手法設計出一批充滿創意的金屬家具,如摺疊椅、躺椅、疊落式椅及旋轉式辦公椅等,除以板狀金屬作為其家具的主體構架外, 讓·布維設計中最主要的特點是對機械調節系統的探索,同時也使用流行的現代材料如層壓膠合板等。讓·布維40年代的家具設計趨向於優雅,當然,這種優雅只是與 他早期的粗獷風格比較 而言。如1942年設計的休閒椅,主體構架換成鋼管,但坐面及靠背部分則出人意料地使用鋅皮板,而腿足的球狀結尾則將成為50年代日漸流行的式樣。 1945年讓·布維也設計過一件木製椅,其特點中可自由裝拆式,但其兩根主要連線軸仍是金屬構件。綜其一生,讓·布維作品中最大的特點仍是對金屬的使用和大膽 的處理方式,這種特徵在他1950年為斯特拉斯伯格大學設計的椅子中表現得最為明顯,其金 屬構件相互之間的連續均直截了當並明顯地表現出來。
在伴隨消費主義誕生的後現代主義還未到來前,實幹型的讓·布維用毫不遮掩的螺帽、螺栓連線的輕質金屬薄片,宣告了自己對現代工業設計的理解,那就是“誠實”。“沒必要勾勒烏托邦。 ”讓·布維說, “只有具體的經驗才能推動進化。”和那些心比天高的浪漫主義未來派不同,他從沒想過要造個酷炫科技城讓人們駕著飛船穿梭在高樓之間。這位法國大師的首次個 展如今正在倫敦設計博物館舉行(2007 年12 月7 日至2008 年3 月25 日),看看這些硬朗而決不妥協的作品,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根本就是個華而不實、半瓶子醋的娘娘腔理論家。上世紀30 年代,讓·布維和勒·柯布西耶、夏洛特·畢瑞安德(CharlottePerriand)、羅伯特·馬萊史提文斯(Robert Mallet-Stevens)等人共同創辦了相當於法國包浩斯的現代藝術學校。但出身“工人階級”的他,總是無法與這些明星般的同仁們打成一片。這位天 性樸實、自學成才的設計師對頭銜與光環毫無興趣,他的理論很簡單:現代主義是為了幫助民眾,而機械量產是達到這個目的的最佳途徑。唯有機械,才能達到“手 工藝運動”的理想:創作不只是為了那些時尚精英,而是為了讓每個平凡人都能享受美麗的生活。由於對現代設計“草根化”的詮釋,讓·布維自然而然地顯得與法國 文化的“殖民主義”性格格格不入。
讓·布維
1930年的設計
讓·布維總是對虛假、時尚以及為造型而造型嗤之以鼻。他科學地歸納出結合機能、最適材料、簡單經濟造型以及省工省料的量產模式。1931 年,他為南錫大學城設計的家具既實用又瀟灑,只用4 個粗壯堅固的組件構成的扶手椅,有著極簡主義者的灑脫。1939 年,他提出,為什麼建築不能像汽車、椅子、飛機那樣切分成幾個組件,量產這些組件,再加以拼裝?為什麼不能“預製”和“量產”建築?接著,他為二戰中的法 國軍隊設計了“可移動的兵營”。讓·布維1948 年的作品—大方地展現製造痕跡的“Visiteur”椅子風靡歐洲,想必《丁丁歷險記》系列連環畫的讀者一定對它的造型印象深刻。1967 年,他設計了位於法國首個商業中心巴黎拉德芳斯區的國家工業科技中心(CNIT),其斷面用極細的不鏽鋼支撐玻璃牆面,如今,這座建築成為獲獎無數的法國 歷史建築。1971 年,他在杜皮蓬中心設計比賽中擔任評審時,選中了理察·羅傑斯(Richard Rogers)的骨架結構建築,從而間接影響了諾曼·福斯特(NormanFoster)等一代建築大師。儘管如此,當我在巴黎超五星的氣隆 (Crillon)酒店與安德烈·普特曼(Andree Putman)女士在大理石餐桌上共同進餐時提到讓·布維的名字,這位“法國設計界的波伏娃”搖了搖頭,好像遇到巨大的獅身人面像那樣茫然。
事實上,讓·布維是個不精通算賬的實幹家,他在1952 年瀕臨破產後,只得給勒·柯布西耶擔當技術顧問。1956 年,他為依雲礦泉水所在的Cachat 泉邊設計了一個美得史無前例的泵房。然而,他最好的作品卻並非棲身於阿爾卑斯山腳下,而是遠在非洲叢林。設計於1949 年的“熱帶小屋”(maisons tropicales)可能是普魯佛的巔峰代表作。當時,受政府委託,讓·布維為湯加、尼亞美以及剛果等殖民地設計臨時住宅。他設計的易於組裝拆卸的“盒式 骨架結構建築”由立柱支撐,遮光柵格和藍色玻璃舷窗保證透光,而可調式門板則便於空氣流通。然而,現實與理想總是失之交臂,昂貴的造價和材質的不易運輸, 導致了“熱帶小屋”未能成批生產。

後世評價

讓·布維去世後,他設計的那些“沒有華服包裝,只有一身自然健美胴體”的家具,一度被視為十分老土。直到上世紀90 年代,那些廉價的金屬制公共設施突然變得如同《花花公子》般走俏。在美國,讓·布維的復興到達高峰。羅伯特·魯賓(Robert Rubin),這位前華爾街風雲人物,從剛果收集來廢棄的“熱帶小屋”並在曼哈頓重新組裝,最後賣得500 萬美元的高價。當然,這次從德國維爾- 萊茵設計博物館出發的世界巡迴展,又將是普魯佛熱潮的另一高峰。
設計潮流被認為是一種毫無意義的反覆無常,讓·布維的例子就是明證。憑著一如既往的踏實,讓·布維將自己在機械上的智慧獻給了建築與設計。1947 年,勒·柯布西耶收到一張普魯佛送給他的灰色金屬桌子,柯布西耶說:“它完美到我幾乎沒有注意到它。”這句話出自這位熱愛跳著康康舞高調出鏡的建築師之 口,既是對普魯佛的讚揚,也飽含對今天這個浮華時代設計專業人士們的訓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