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焦系統及非正常眼矯正虛擬仿真實驗

變焦系統及非正常眼矯正虛擬仿真實驗是鄭州大學建設的虛擬仿真實驗課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變焦系統及非正常眼矯正虛擬仿真實驗
  • 課程負責人:潘志峰
  • 建設院校:鄭州大學
  • 授課教師:杜艷麗、范春珍、史新偉
課程性質,教學目標,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在以往的相關課程中,對眼球結構及其成像特性講解中,往往以圖片、模型等方法來展示單一靜態的結構或狀態,都達不到動態展示眼球屈光調節過程、調節程度以及調節過程中眼球各組成部分形態的動態變化。尤其是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近視、遠視或散光等非正常眼等情況時,不能直觀理解成像變化和矯正原理,致使理論知識和實踐套用脫節。
本課程將一個經典且普遍,並對人類生活具有重要影響的非正常眼的成像與矯正作為解決目標,圍繞其結構、成像原理、矯正方法進行實驗參數的設計。我們採用虛擬仿真軟體充分模擬眼球結構、視力調節以及矯正治療時眼球的運動過程,配合真實實驗進行實驗教學則效果更好。從實際情況出發,以項目化教學為驅動,讓實驗教學不再是簡單重複和驗證,學生可以從更加真實、立體、生動的演示中了解和掌握專業基礎知識,促進光學實驗教學改革。作為《醫用物理學》課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模組之一,本實驗與課程中其它在實驗室中進行的常規實驗互助互補,最大程度的發揮了實驗教學在創新性、綜合性人才培養中所起到的作用。項目的開展還有助於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此外,實驗室面向臨床醫師藥師、眼視光配鏡師及中小學生開放,軟體系統通過網際網路認證訪問或單擊安裝使用,有利於到中國小及社區做科普宣傳及健康服務。

教學目標

1. 實驗教學過程目標:要求學生掌握眼球組織結構;理解眼球組織調節成像的過程和原理;掌握近視、遠視、散光等屈光不正的成因,明確矯正原理。
2. 實驗教學效果目標:本項目採用虛實結合的教學方法,降低實驗教學成本,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重複操作,學生通過多次實驗訓練能夠達到紮實掌握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
3. 臨床服務目標:為臨床、藥師、驗光師以及高職高專相關專業提供專門崗前培訓服務。
4. 社會服務目標:可以為中國小學生及社區居民普及視力保護及科學用眼保健知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