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柳永》是著名作家梁衡寫的一篇歷史人物傳記散文。收錄於作者的自選集《覓渡》中。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讀柳永》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品出處:《覓渡》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梁衡
作品簡介,作品欣賞,
作品簡介
《讀柳永》是著名作家梁衡寫的一篇歷史人物傳記散文。文章通過對北宋著名詞人柳永生平遭際的概述,將人物放在歷史發展的大背景下進行理性的評判,高度肯定了柳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並得出了“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時,人各其用,無大無小,貴賤無分。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時不我失,有功於民,就能名垂後世,就不算虛度生命。”的精闢結論,由此揭示做人成事的道理。
作品欣賞
《讀柳永》
柳永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並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過又很快忘了他。但是近年來這根柳絲卻緊緊地繫著我,倒不是為了他的名句“楊柳岸曉風殘月”,也不為那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只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經歷和那歪打正著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柳永於詞的貢獻,可以說如牛頓、愛因斯坦於物理學的貢獻一樣,是里程碑式的。他在形式上把過去只有幾十字的短令發展到百多字的長調。在內容上把詞從宮詞中解放出來,大膽引進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語言,從而開創了市民所歌唱著的自己的詞。在藝術上他發展了鋪敘手法,基本上不用比興,硬是靠敘述的白描的功夫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就像電子顯微鏡掃描,你得佩服他的筆怎么能伸入到這么細微絕妙的層次。他常常只用幾個字,就是我們調動全套攝影器材也很難達到這個情景。
藝術高峰的產生扣自然界名山秀峰一樣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柳永自己也沒有想到他死後在中國文學史上會占有這樣一個重要位置。就像我們現在作為典範而臨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塊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頭,大部分連作者姓名也沒有。凡藝術成就都是陰差陽錯,各種條件交匯而成一個特殊氣候,一粒藝術的種子就要在這種氣候下生根發芽了。柳永不是想當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懷著極不情願的心情從考場落第後走向瓦肆勾欄.但是他身上的文學才華與藝術天賦立即與這裡喧鬧的生活氣息、優美的絲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發生共鳴。他在這裡沒有墮落。他跳進了一個消費的陷阱,卻成了一個創造的巨人。這再次證明了成事成才的辯證道理。一個人在社會這架大算盤上只是一顆珠子,他受命運的擺弄;但是在自身這架小算盤上他卻是一隻撥著算盤珠的手,才華、時間、精力、意志、學識、環境通通變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個人很難選擇環境,卻可以利用環境,大約每一個人都有他基本的條件,也有基本的才學,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來全在他與外部世界的關係如何處理。就像黃山上的迎客松,立於懸崖絕壁,沐著霜風雪雨,就漸漸乾挺如鐵,葉茂如雲,遊人見了都要敬之仰之。但是如果當初這一粒籽有靈,讓它自選生命的落腳地,它肯定選擇山下風和目而的平原,只是一陣無奈的山風將它帶到這裡,或者飛鳥特它銜到這裡,托於高山之上寄於絕壁之縫。它哭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一陣悲泣(也許還有如柳永那樣的牢騷)之後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決心,既活就要活出個樣子。它拚命地吸天地之精華,探出枝葉追日,伸著根頌找水,與風斗與雪斗,終於成就了自己。這時它想到多虧我留在了這裡,要是生在山下將平庸一世。
生命是什麼,生命就是創造.是攜帶著母體留下的那一點信息去與外部世界做著最大程度的重新組合,創造一個新的生命。為什麼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為在逆境下你心裡想著一個世界。上天卻偏要給你另外一個世界。兩個世界矛盾鬥爭的結果你便得到了一個超乎這兩個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而順境下,時時天遂人願,你心裡沒有矛盾,沒有企盼,沒有一個另外的新世界,當然也不會去為之鬥爭,為之創造,那就只有徒增馬齒,虛擲一生了。柳永是經歷了宋真宗、仁宗兩朝四次大考才中了進士的,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中絕大多數人都順順利利地當了官,有的或許還很顯赫,但他們早已被歷史忘得乾乾淨淨,但柳永至今還享此殊榮。
嗚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時,人各其用,無大無小,貴賤無分。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時不我失,有功於民,就能名垂後世,就不算虛度生命。這就是為什麼歷史記住了秦皇漢武,也同樣記住了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