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接種是現代防治 結核病 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卡介苗是活的結核菌苗,其用法有嚴格的規定。而近年來,卡介苗接種差錯的事故時有發生,我們近年來治療了63例這類患者,都是因卡介苗誤種於肌內和皮下引起了局部併發症。我們在這裡總結、分析這些患者的臨床資料,找出原因並探討預防措施,以幫助同行避免或減少發生此類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警惕卡介苗誤種
- 類別:網路熱點
- 屬性:醫療事故
- 數量:63例子
卡介苗接種是現代防治結核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卡介苗是活的結核菌苗,其用法有嚴格的規定。而近年來,卡介苗接種差錯的事故時有發生,我們近年來治療了63例這類患者,都是因卡介苗誤種於肌內和皮下引起了局部併發症。我們在這裡總結、分析這些患者的臨床資料,找出原因並探討預防措施,以幫助同行避免或減少發生此類問題。
在所患者中,兒科有9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他們的年齡在20天至3歲,其中6例誤種於臀部及上臂肌內、3例誤種於皮下。在這些患兒中:發生於接種 B肝 疫苗、風疹疫苗的同時誤種卡介苗者各1例,均種於肌內;發生於接種百白破疫苗的同時誤種卡介苗者6例,其中4例誤種於肌內、2例誤種於皮下;尚有1例為接種卡介苗時誤種於皮下。此外,在這9例患兒中,有8例發生超量注射,卡介苗液量為0.4~1.0ml。患兒從誤種至就診時間為:誤種後24小時內就診者2例;48小時內就診者5例;誤種後2個月才就診者1例;更有1例是誤種後10個月才就診。在這些患兒中,有6例來自農村、3例來自城鎮。
在所有患者中,有54例為傳染科患者。他們均為男性,同時就診,年齡在18歲至22歲之間。患者因1個月前參加所在單位統一安排的卡介苗預防結核病接種時,被誤種於左上臂中部皮下或肌內,4周后接種部位均出現一個半球狀隆起。該隆起物直徑約2.0~2.5cm,質硬,邊界清楚,不活動。
在兒科治療的9例患兒臨床經過為:7例於誤種1~5天后及時就診。患兒的注射部位均出現1個1.0cm×l.0cm×l.0cm的紅腫硬結。當患兒住院後,我們立即給予異煙肼治療,按每天每公斤體重8~10mg進行環行局部封閉,每天1次,連用1~2周。當患兒局部紅腫消退後,改為靜脈點滴異煙肼每天每公斤體重8~10mg和利福黴素即立復欣每天每公斤體重10~30mg,療程1~2周。待患兒病情穩定後,改為口服異煙肼每天每公斤體重8~10mg及利福平每天每公斤體重10~15mg,共治療3個月~1年。由於治療及時,在7例患兒中,有6例接種部位未出現膿腫和潰瘍。經隨訪,硬結在1個月消失者1例、3個月消失者4例、4個月消失者1例。僅1例患兒,在治療2個月後,誤種卡介苗部位出現大小約7.0cm×5.0cm×7.0cm的膿腫,並流出黃色膿液約100ml。患兒在3個月後癒合,遺留1個1.0cm×2.0cm×l.0cm條索狀物;5個月後,患兒的病灶組織被切除,病理學檢查示乾酪狀壞死物質,確診為結核菌感染。此外,在9例患兒中,有1例於接種卡介苗2個月後就診時,表現為低熱、跛行及接種同側鎖骨上、腹股溝可捫及4~5個大小約1.0cm×l.0cm×0.5cm的淋巴結;另有1例患兒在接種卡介苗後10個月就診,接種局部結痂,但左腋下已形成1.0cm×l.0cm的淋巴結膿腫,破潰流膿。因為這2例患兒就診時病程已較長,故局部奉行封閉,僅給予異煙肼口服治療。最終,9例患兒全部臨床治癒,隨訪6個月~2年,均無復發。
在傳染科治療的54例患者臨床經過為:患者接種卡介苗後4周時,左上臂三角肌中部出現一個半球狀隆起。該隆起物直徑約2.0~2.5cm,質硬,邊界清楚,不活動。患者均為住院手術治療,切開左上臂接種部位硬塊,清除裡面的乾酪狀壞死物質和周圍纖維狀組織,加引流條包紮,每天換藥1次。同時,給予患者口服異煙肼每天1次,每次300mg,還口服利福平每天1次,每次450mg,共治療1年。6個月至8個月後,患者的傷口全部癒合,經1年隨訪,全部病例無復發。
卡介苗接種,是實施一次人工的原發性結核菌感染,使機體對結核病產生特異性的免疫,達到預防原發性感染、粟粒性結核和結核性 腦膜炎 發生的目的。
卡介苗是一種減毒型活疫苗,它的致病力強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正常劑量卡介苗皮內接種到人體,膿皰向體表破潰後直接暴露於空氣中,分泌物從體表排出,不會引起疾病,只引起免疫應答起到預防結核病的效果。而若將卡介苗注射於肌內或皮下,其不能向體表破潰癒合,結核菌可大量繁殖,侵蝕周圍組織,形成滲出、變質、增生等改變。
預防接種 工作由於接觸面廣,任何環節疏忽,均易出現差錯。我們分析醫護人員造成上述63例患者誤種卡介苗的原因是:責任心不強,沒有執行查對制度;有的單位組織制度不嚴,人員分工和職責不明確,貪圖工作上方便,同一地方存放或同一時間接種多種疫苗,造成疫苗使用的差錯;對卡介苗認識不足,對其接種部位、劑量、方法不了解;從事預防接種的工作人員未經培訓。
所以,我們認為:應對預防 保健 人員加強培訓,提高其責任心;對卡介苗的保存應做到專人負責,不能與其他疫苗、藥物混放;使用疫苗時,應認真執行核對制度和操作規程。這樣,才能預防和杜絕上述問題的發生。
在所患者中,兒科有9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他們的年齡在20天至3歲,其中6例誤種於臀部及上臂肌內、3例誤種於皮下。在這些患兒中:發生於接種 B肝 疫苗、風疹疫苗的同時誤種卡介苗者各1例,均種於肌內;發生於接種百白破疫苗的同時誤種卡介苗者6例,其中4例誤種於肌內、2例誤種於皮下;尚有1例為接種卡介苗時誤種於皮下。此外,在這9例患兒中,有8例發生超量注射,卡介苗液量為0.4~1.0ml。患兒從誤種至就診時間為:誤種後24小時內就診者2例;48小時內就診者5例;誤種後2個月才就診者1例;更有1例是誤種後10個月才就診。在這些患兒中,有6例來自農村、3例來自城鎮。
在所有患者中,有54例為傳染科患者。他們均為男性,同時就診,年齡在18歲至22歲之間。患者因1個月前參加所在單位統一安排的卡介苗預防結核病接種時,被誤種於左上臂中部皮下或肌內,4周后接種部位均出現一個半球狀隆起。該隆起物直徑約2.0~2.5cm,質硬,邊界清楚,不活動。
在兒科治療的9例患兒臨床經過為:7例於誤種1~5天后及時就診。患兒的注射部位均出現1個1.0cm×l.0cm×l.0cm的紅腫硬結。當患兒住院後,我們立即給予異煙肼治療,按每天每公斤體重8~10mg進行環行局部封閉,每天1次,連用1~2周。當患兒局部紅腫消退後,改為靜脈點滴異煙肼每天每公斤體重8~10mg和利福黴素即立復欣每天每公斤體重10~30mg,療程1~2周。待患兒病情穩定後,改為口服異煙肼每天每公斤體重8~10mg及利福平每天每公斤體重10~15mg,共治療3個月~1年。由於治療及時,在7例患兒中,有6例接種部位未出現膿腫和潰瘍。經隨訪,硬結在1個月消失者1例、3個月消失者4例、4個月消失者1例。僅1例患兒,在治療2個月後,誤種卡介苗部位出現大小約7.0cm×5.0cm×7.0cm的膿腫,並流出黃色膿液約100ml。患兒在3個月後癒合,遺留1個1.0cm×2.0cm×l.0cm條索狀物;5個月後,患兒的病灶組織被切除,病理學檢查示乾酪狀壞死物質,確診為結核菌感染。此外,在9例患兒中,有1例於接種卡介苗2個月後就診時,表現為低熱、跛行及接種同側鎖骨上、腹股溝可捫及4~5個大小約1.0cm×l.0cm×0.5cm的淋巴結;另有1例患兒在接種卡介苗後10個月就診,接種局部結痂,但左腋下已形成1.0cm×l.0cm的淋巴結膿腫,破潰流膿。因為這2例患兒就診時病程已較長,故局部奉行封閉,僅給予異煙肼口服治療。最終,9例患兒全部臨床治癒,隨訪6個月~2年,均無復發。
在傳染科治療的54例患者臨床經過為:患者接種卡介苗後4周時,左上臂三角肌中部出現一個半球狀隆起。該隆起物直徑約2.0~2.5cm,質硬,邊界清楚,不活動。患者均為住院手術治療,切開左上臂接種部位硬塊,清除裡面的乾酪狀壞死物質和周圍纖維狀組織,加引流條包紮,每天換藥1次。同時,給予患者口服異煙肼每天1次,每次300mg,還口服利福平每天1次,每次450mg,共治療1年。6個月至8個月後,患者的傷口全部癒合,經1年隨訪,全部病例無復發。
卡介苗接種,是實施一次人工的原發性結核菌感染,使機體對結核病產生特異性的免疫,達到預防原發性感染、粟粒性結核和結核性 腦膜炎 發生的目的。
卡介苗是一種減毒型活疫苗,它的致病力強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正常劑量卡介苗皮內接種到人體,膿皰向體表破潰後直接暴露於空氣中,分泌物從體表排出,不會引起疾病,只引起免疫應答起到預防結核病的效果。而若將卡介苗注射於肌內或皮下,其不能向體表破潰癒合,結核菌可大量繁殖,侵蝕周圍組織,形成滲出、變質、增生等改變。
預防接種 工作由於接觸面廣,任何環節疏忽,均易出現差錯。我們分析醫護人員造成上述63例患者誤種卡介苗的原因是:責任心不強,沒有執行查對制度;有的單位組織制度不嚴,人員分工和職責不明確,貪圖工作上方便,同一地方存放或同一時間接種多種疫苗,造成疫苗使用的差錯;對卡介苗認識不足,對其接種部位、劑量、方法不了解;從事預防接種的工作人員未經培訓。
所以,我們認為:應對預防 保健 人員加強培訓,提高其責任心;對卡介苗的保存應做到專人負責,不能與其他疫苗、藥物混放;使用疫苗時,應認真執行核對制度和操作規程。這樣,才能預防和杜絕上述問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