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疼痛恐懼的神經認知機制

識別疼痛恐懼的神經認知機制

《識別疼痛恐懼的神經認知機制》是依託西南大學,由Todd Jackson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識別疼痛恐懼的神經認知機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Todd Jackson
  • 依託單位:西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慢性疼痛現象非常普遍,已造成個人與社會經濟的巨額花費。隨著中國老齡化人口的增加,中國工業化、現代化與農村城市化的高速進程,該花費還將迅速增長。恐懼-迴避模型提出疼痛恐懼在身體損傷或急性疼痛演變為慢性疼痛、功能喪失中的作用。將疼痛評價為威脅或潛在傷害源,會引起個體迴避可能引起疼痛的活動,導致身體活動缺乏、情緒憂鬱與疼痛增加。本項目包括:第一,採用眼動研究高疼痛恐懼的慢性疼痛者是否存在警惕-迴避注意加工模式;第二,探究高低恐懼者對疼痛圖片與預期疼痛的ERP回響差異;第三,採用fMRI研究將疼痛刺激評價為潛在威脅時,前腦島-扣帶回中部的激活水平是否更高。第四,高疼痛恐懼者的注意偏向模式作為風險因子,能否預測慢性疼痛者的疼痛增加、功能損害與抑鬱情緒。項目首次採用眼動、ERP和fMRI識別健康與臨床疼痛者的疼痛恐懼內在神經認知機制;首次考察注意偏向模式能否作為風險因子,預測疼痛患者後繼日常功能問題。

結題摘要

為解釋受傷和急性疼痛如何轉化為殘疾和慢性疼痛,恐懼迴避模型(Fear Avoidance Model, FAM; Vlaeyen & Linton, 2000)指出高疼痛恐懼者表現出與疼痛相關的注意和認知評價偏向,進而維持疼痛和功能缺損水平。雖然FAM得到了普遍的支持,但是有關疼痛恐懼或威脅的神經認知機制還知之甚少。為釐清該機制,並識別FAM相關特徵和其他認知-情緒因素對疼痛相關結果的預測作用,我們採用眼動追蹤,ERP,fMRI,行為實驗以及元分析方法,考察非痛被試對實驗室誘發急性疼痛和臨床被試對術後疼痛以及慢性疼痛的反應。眼動研究結果表明,(1)非痛被試和(2)慢性疼痛被試都沒有表現出假設中的對高威脅疼痛視覺線索的“警覺-迴避”注意模式。相反,相對於低威脅疼痛圖片(圖片意味著接下來一定沒有感覺刺激)來說,兩個群體均表現出對高威脅疼痛圖片(圖片意味著接下來可能會有疼痛刺激)早期的注意朝向和持續的注意警覺。對慢性疼痛被試而言,基線時對疼痛圖片(而不是中性圖片)持續的總注視時間顯著預測6個月後更高的疼痛強度。前期的ERP研究發現,低威脅疼痛圖片(描述自身導致疼痛)和高威脅疼痛圖片(描述他人導致疼痛)誘發的早期N1波幅無顯著差異,但高威脅疼痛圖片誘發比低威脅疼痛圖片誘發更小的P3波幅。著重考察N2pc成分的ERP研究發現,慢性疼痛被試表現出對情緒面孔(疼痛和高興)的早期注意偏向,並且,那些表現出對疼痛面孔的早期注意抑制(更小的N2pc波幅)的慢性疼痛被試在6個月後傾向於報告疼痛強度的增加。在fMRI研究中,我們考察了預期近疼痛閾限刺激時的大腦活動。結果表明,與低疼痛恐懼者相比,高疼痛恐懼者報告更高水平的任務恐懼,並在威脅評價和負面情緒加工相關區域(即中部扣帶回,中部枕葉皮層,顳極)有更多的激活。但是高、低疼痛恐懼者在所謂的“疼痛矩陣”相關腦區上的激活並無顯著差異。 最後,三個行為實驗和4個元分析考察了(1)非痛成年人和大鼠對傷害性刺激的反應,和(2)認知-情緒因素對手術疼痛和慢性疼痛的影響。結果發現,雖然某些FAM特徵(威脅評價,疼痛災難化)能夠預測疼痛反應,但是其他因素包括疼痛自我效能具有相當、甚至更重要的預測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