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氏抗戰紀念樓位於廣東省信宜市合水鎮排東石龍村。該樓坐東北向西南,始建於1942年春,落成於抗日戰爭勝利的1945年8月。全樓為土木結構,建築總面積1300平方米。分為前後兩座,前座7間一字排開,中間3個拱門,正中拱門上方橫額保存了當年監察院院長、著名書法家于右任題書的“謝氏抗戰紀念樓”7個黑體凸面大字,左邊豎書“于右任題”4個黑體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謝氏抗戰紀念樓
- 地理位置:廣東省信宜市合水鎮排東石龍村
- 占地面積:建築總面積1300平方米
- 歷史人物:謝日暘
簡介,紀念對象,
簡介
謝氏抗戰紀念樓位於廣東省信宜市合水鎮排東石龍村。該樓坐東北向西南,始建於1942年春,落成於抗日戰爭勝利的1945年8月。全樓為土木結構,建築總面積1300平方米。分為前後兩座,前座7間一字排開,中間3個拱門,正中拱門上方橫額保存了當年監察院院長、著名書法家于右任題書的“謝氏抗戰紀念樓”7個黑體凸面大字,左邊豎書“于右任題”4個黑體字。後樓一座7間3層,兩座樓之間兩頭各有1座橫廊把兩樓連線起來,像個四合院。後樓中間前面橫額上還保存當年原行政院院長、時任立法院院長孫科題書的“紀念樓”三個凸面黑體大字,右邊豎書“謝氏抗戰紀念樓落成紀念”11個黑體字,左下角豎書“孫科題”3個黑體字。
謝氏抗戰紀念樓落成時,有民國的黨政軍要員、知名人士共18人特為該樓題詞紀念賀喜,刻上木匾送到謝氏抗戰紀念樓懸掛於后座樓3樓中間大廳上。題詞有:蔣中正題“文武兼資”,李宗仁題“忠義傳家”,孫科題“民族英雄”,李濟深題“浩氣長存”,宋子文題“忠義流芳”,陳誠題 “捍國庇宗”, 白崇禧題“義烈可見”,張群題“夜寐夙興”,程潛題“民族英雄”,陳立夫題“保家衛國”,薛岳題“邦家之光”,還有張發奎、陳沛、吳鐵城、彭學沛、羅卓英等人題匾。這些題匾大部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現保存完好的有:白崇禧題“義烈可見”及陳誠題“捍國庇宗”的匾額以及孫科、于右任題書的橫額。
謝氏抗戰紀念樓的興建是謝日暘在抗日戰爭有功,經民國政府批准建設,作抗戰永久紀念。
紀念對象
謝日暘,字立中,祖籍信宜,生於1909年11月16日,他從小在信宜長大,在信宜中學畢業,考上中山大學讀一年後,1928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七期,1930年後在粵軍,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師上校參謀處長。1939年升任三十七軍六十師少將參謀長。第一次長沙大會戰後的1939年冬,謝日暘根據自己參戰的體會,特上書向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主席薛岳建議保衛長沙的戰略方針:用“天爐戰法”與日軍決戰。薛岳接納了謝日暘的建議,並於1939年11月17日召開長沙防衛會議討論“天爐戰法”並正式確定用這個戰略方針。1941年9月、10月和1941年12月至1942年2月分別進行第二、三次長沙大會戰,均採用了“天爐戰法”,都成功地擊潰了日軍對長沙的大規模進攻,勝利地保衛了長沙,取得了預期的戰果。
謝日暘為此作出了大貢獻,立下大功勞。為表彰其功績,除授予其勳章外,還特準他在家鄉信宜建立“謝氏抗戰紀念樓”,作永久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