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望新文集》是2012年南方出版傳媒、廣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謝望新、余紅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謝望新文集
- 作者:謝望新、余紅梅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12年6月1日
- 出版社:南方出版傳媒、廣東花城出版社
- 頁數:2474 頁
- ISBN:9787536063365
- 定價:311 元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南方著名評論家謝望新的文集,含小說、散文、報告文學、評論等。
圖書目錄
謝望新文集1
手機簡訊長篇小說
中國式燃燒
引言1
第一章 十七日夢
第二章 秋日陽光
第三章 今生今夜
第四章 深重陰影
第五章 突然歸來
第六章 鳳凰小屋
第七章 男人女人
第八章 大智慧號
第九章 愛情不老
第十章 兩個夢境
第十一章 守候幸福
第十二章 美麗愛稱
第十三章 有分無緣
第十四章 天府之旅
第十五章 上善若水
第十六章 因愛生錯
第十七章 偷來的幸福
第十八章 為你停留
第十九章 別小小屋
第二十章 異國情思
第二十一章 小屋三日
第二十二章 “小妹”來嗎
第二十三章 送走生命
第二十四章 海的女兒
第二十五章 月圓月缺
第二十六章 無奈分手(上)
第二十七章 無奈分手(下)
引言2
第二十八章 發給天空的簡訊
引言3
引言4
與數字“3”連結的命運(跋)
謝望新文集2
散文
行走的歷史——關於廣東電視台的一種記憶
珍藏一個名字:母親
我拒絕過一個母親
我住在祖母的胸膛上
她們在我生命中走過
有一種生命在你沉默里
寒冷春天的女人們
愛情是不允許遺失的——致青年詩人程毓霖
魂之大氣,根之文化——致旅日著名畫家傅益瑤
好想當面叫一聲:父親
懺悔是人類的美德
五台山車禍紀實
早逝的憂思——灰化場上悼超盛
你帶走一片陰雲——送別柳君赴澳大利亞留學
我與潮汕“緣”
歷史賦予鶴山遼闊的天空——一個“掛職”縣委副書記的回憶與思考
未來的領袖們——致澳門青年商會總會崔世昌、崔世安先生
文學!生命的節日——我的中學時代
並非期冀的,卻收穫了——我的文學評論之路
報告文學
一個英國皇家水兵的傳奇
“囚徒”——一個劇作家的遭遇
落難者和他的愛情
寒凝大地發春華
跳動的生命火花
站在西樵山上鳥瞰
綠意初綻
改革者的“手術刀”
珠江鋼琴人
潮汕一將才
奉獻與索取的差值
作家,你需要什麼(代跋一)
“冰心散文獎”獲獎感言(代跋二)
謝望新文集3
文學評論
女性小說家論
夫婦作家論綱
中年女性評論家論
方方及方方作品感應的記錄
為了輝煌時刻的到來——黃蓓佳創作的評判與預想
落潮之後是漲潮
為張欣和張欣的小說而作
新穎嬗變——試談張梅
縴夫與犁鏵
在精短的篇幅中尋求巧思
晶瑩美,冰冷美
特區文學在形成自己的文學形態——兼及劉西鴻
深圳文學大面積豐收
才華閃爍
女性磨難的紀實與沉想
許雁劇作的魅力
暨南大學饒芄子教授執教四十周年賀辭
五台山車禍與蔣子龍創作心態——讀《飢餓綜合症》寫下的夢話
不可磨滅的歷史之章——莫應豐長篇小說《將軍吟》再認識
關於張一弓創作論辯的筆記
我,浪潮之外的孤魂——關於肖復興中篇創作的擬函
瀟湘一奇
我們正年輕
山西有個“洋”作家
殘缺的真實
關於巴金
在對生活思考中的探求
文學的三重奏
歷史會記住這些名字
願這裡長起參天大樹
讚美大海,別忘了涓流
真實的,更是文學的
試談報告文學的構思
“文匯”風格
傑出傳記文學在中國的缺失
天才話劇作品《雷雨》不朽
南方文化論綱
請不要丟失和遺忘南方
走出五嶺山脈
續談“走出五嶺山脈”
三談“走出五嶺山脈”
“廣派”文學批評的歷史與基本特徵速寫
期盼廣東文學評論再次漲潮
一座城市與一種文化——關於廣州
歲月風流
建設自己文化和精神的故鄉——關於深圳
繼承中發揚創新中超越
寫月亮寫太陽之作
歐陽山及其創作斷論
性格的閃光
細微見宏旨素樸覓奇崛
他提供了什麼啟示?
生活搖籃喚起的創作激情
擁有自己的一方聖土
在深沉的旋律中涌盪著浩歌
亟待開發的一塊文學領地
南方文學品格與現代“資本”形象——《商界》初辯
《商界》再辯
追尋性格創造的蹤跡
展露青年心跡的窗扉
奇妙的角度
《小姐同志》引起的思考
謝望新文集4
文學評論
含蓄美意象美
緣分是什麼?
關於人類遺落與高揚的聯想
成長中的廣東公安文學
有獨特文學品格的檢察文學
廣東長篇小說創作三題
在藝術結構的探索中托舉歷史
百年輝煌的文學見證
編者所識與作者所求
轉型期的南方軍旅文學
衝破自己營造的“殼”
致珠海《春天送你一首詩》
翱翔而非蟄伏的一隻鷹
人格,一棵獨立支持的大樹
評論家的藝術情思
“才子”型散文群體的佼佼者
新時期廣東文學的一位重要代表
中年,生命成熟的歲月
“末代”大學生的反思與認同
無窮的眷戀與無盡的歌贊
顧盼於現代文明的長河
歷史前行的熱情歌者
新聞記者的智慧猶在
現代生活評判的視覺轉換
筆耕痴心不改
“兩棲”是人的一種完整
不可迷失自己
卓爾不群照亮時代
人格力量:獨立自持
南方:漂泊著的精靈——我感知中的郭小東
審美本性的詩歌評論
與時俱進的時尚人——題黃樹森
評趙寰話劇創作的藝術特色
一個劇本支撐起一個劇作家
梁宗岱百年誕辰學術研討會賀信
就當代文學問題答《當代文藝思潮》編輯部問
為評論家正名
“傳統批評派”與“新批評派”的功與過
再評“傳統批評派”與“新批評派”的功與過
商品經濟中的都市文化與都市人
廣東文化“三缺”
整合粵澳兩地的力量
廣東文學,在騰飛的新起點上
廣東文學正醞釀再次崛起
接納、寬容新的文學力量
我們把文學當事業來做
關於微型小說
關於通俗文學
序網路文學集《網玉》
簡訊小說是新的文學樣式
深情眷戀紙質書信
激情與細膩共存
社會主義文學的批判任務
社會主義文學的反封建任務
革命現實主義傳統的恢復和發揚——“傷痕文學”辯
關於敏感及“放”與“爭”的思考
關於“干預生活”與“寫真實”
時代與永恆
“現代意識”索解
文藝批評與藝術分析
要塑造形象,不要製造偶像
繼往開來,共創廣東文學新紀元——在廣東省作家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上的工作報告
2003年廣東省作家協會工作報告
2004年廣東省作家協會工作報告
在廣東省第二次青年作家代表大會上的閉幕詞
2005年廣東省作家協會工作報告
附:
新媒體文學的新意之作
尋找謝望新情感策動力
老房子著火
資訊時代的“柳毅傳書”
現代性中的古典復活
不留遺憾的表達
三個可能性
值得玩味的一部小說
語言和思想的燃燒
小說創作的新趨勢
人類新經驗的寫作
別有難度 因而難能
老派故事 新意讀解
在局限中展示人情感燃燒的溫度
掌控力和表現力
遊走在純粹與晦澀之間的愛情
用簡訊打謎語
在時尚中飛翔的靈魂嚮往
怎樣愛其實是怎樣生存
玫瑰花瓣上的民族寓言
理想之地圍困之城
《中國式燃燒》:望新與創新
謝望新手機簡訊長篇小說《中國式燃燒》在京研討
大愛與悲憫
回憶的力量
值得珍藏的記憶
美麗的憂傷
古典主義的浸潤
記憶、反思與心靈史寫作
記憶中的生命詩性
變中之痛:何處是家園?
珍藏起一個詞:救贖
問世間情為何物
黏熱的感覺
至情至性的書
真情的心雨
有心懷念,無意珍藏
無煙的焚燒
把握當代文學的脈搏
這裡春草青青
命運的選擇與永遠的受難
在形象思維和理性思維之間架起一座橋樑
面對這些“陳年”的文字
謝望新的八十年代
在宏約、超越中追求高格調
理性與情感相激相盪
時代與美的精靈
發展“廣派”批評
走出五嶺山脈
讓文學照亮心靈與現實
睿智激情中演繹美
是真名士自風流
文學·心靈的歸宿
電視文論集《春來春去》序
文學·精神的家園
人文精神的藝術傳達
點亮街燈的人
進軍亞太空域
文學不死(跋)
謝望新文集5
電視文論
歷史:曾在這裡停頓,然後大步前行——電視連續劇《情滿珠江》創意紀略與抒感
期冀相應值的回報——在電視連續劇《情滿珠江》北京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
《情滿珠江》的成功提供了什麼
理想主義、英雄主義的壯歌和悲歌——在電視連續劇《英雄無悔》廣州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
附:在《英雄無悔》策劃論證會上的發言
英雄、勇士、前行者、前驅者與人——在電視連續劇《英雄無悔》珠海開機儀式上的講話
我們又一回誠實的追求——在電視連續劇《英雄無悔》北京首映式上的講話
社會化生產的又一次重大實踐——在電視連續劇《和平年代》廣州簽字儀式暨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
創建嶺南氣派電視劇的一個時代——在電視連續劇《和平年代》廣州開拍儀式上的講話
鄭重的許諾,鄭重的兌現——在電視連續劇《和平年代》北京首映式上的講話
向著輝煌的目標前進
探索是不能停止的
“王朝柱式”的電視劇作法
高揚當代性唱響主旋律
我們首先選擇和面對現實
自信與胸襟——對實踐“主旋律與多樣化”的理解
願望南國氣派風格個生大作——致薩仁高娃
改革潮與嶺南風
嶺南電視劇的新風格
略論新時期影視藝術愛國主義的特點
文學的呼喚
奏鳴主旋律再鑄民族魂
探索永遠是值得肯定的
娉婷南粵又新春
第二屆“企業之星”文藝匯演賀辭
真我的風采——致劉德華
我們需要建樹性的突破
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立足廣東面向全國走上世界——廣東衛視的契機與對策
附:省委書記謝非三次接見謝望新台長談話
不辱歷史使命 再造時代輝煌
以開放的心靈認同世界文明——在’94第八屆全國省級電視台外宣工作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
面向世界 了解世界 走向世界
五嶺飛彩虹 四海皆鄉音
奉獻真誠 團隊協同——在第四屆亞洲電視節(MIP’ASIA)上的發言
加強中美文化交流 增進民族相互了解——在洛杉磯《跨越大洋慶虎年》招待酒會上的講話
可持續發展:人·環境·生存·發展
視野·精品·風範
關於提高新聞宣傳輿論引導水平的幾點意見
關於新聞特性的淺識
最佳化體制,銳意革新,一定要把電視新聞搞上去
關於新聞隊伍建設與新聞宣傳
電視新聞宣傳的新拓展
關於當前宣傳及新聞采寫的幾點意見
決不能失去友軍
深化新聞改革 全力推出精品
取信於民
開放促開發 聯合求發展——在’96全國第七屆電視新聞協作會議上的講話
不可坐井觀天——在廣東電視台上海記者站掛牌儀式上的講話
樹立大台意識和風範——在廣東電視台北京記者站掛牌儀式上的講話
拍出精品,促進粵港經濟合作更高層次發展
增強粵澳新聞合作
電視新聞擁有最廣泛收視觀眾
省市電視台精誠合作,把《全省新聞聯播》辦出新水平
勇敢地面對新的挑戰
我們屬於歷史,更屬於未來——廣東電視台建台35周年獻辭
中國內地電視改革現狀及其發展趨向
’95第二屆華語電視周“華語電視國際展望”學術研討會總結髮言
廣東電視發展的中興之年——在全國省級電視台台長研討班上的命題發言
增強理論意識銳意探索電視理論宣傳的新路子
強化精品意識,把提高節目質量放在工作的首位
關於當前電視宣傳思想工作的幾個問題
面對現實 正視困難 調整思路
改革統領一切
摸索規律探尋新路
更新觀念,以變應變,從市場悟新時期宣傳工作的新思路
開拓電視傳播新境界
朝陽產業 大步前行
螢屏、報紙、刊物——並立互補的媒體
首先是一張報紙
磨礪思想建樹理論——《南方電視學刊》代發刊詞
媒體競爭中電視的優勢與弱勢——答新華社《中國記者》問
等閒識東風 秋水共長天——答北京廣播學院《走向2l世紀訪談錄》記者問
靈魂關注與精神守望——《相約每周——小小對你說》序
致廣東省文化傳播學會成立大會賀辭
關於加強電視台黨的建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74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加強思想道德文化建設 培養高素質的幹部隊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無愧光榮稱號——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76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增創電視新優勢 再立時代大潮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77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弘揚抗洪精神 爭當時代先鋒——在中共廣東電視台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向青年朋友敞開黨的大門
人際關係相處三原則及其他
團結出生產力
為了提升必須進行培訓
嚴格科學管理 確保全全播出
抓住機遇 鞏固成果 向管理要效益
廣東電視台改革的初步實踐與總體思路
廣東電視台第二個五年(1999—2003)改革和發展思路
年輕的台 年輕人的事業
不抓經濟,何以撐持——關於電視台經濟工作的一些思考
不能有負於歷史 不能有負於人民
和為貴 合為生
改寫電視廣告市場的歷史
好夢成真
股份制合作經濟前景樂觀
廣東經濟發展思路的一種審視
當我們走在一起——在’94廣東省市級電視台台長會議上的講話
實施“四個一”工程實現廣東電視新聞的新突破——在’95廣東省市級電視台台長會議上的講話
做成廣東電視上衛星這件天大的事——在’96廣東省市級電視台台長會議上的講話
在合作中求改革,求發展,求提高——在’97廣東省市級電視台台長會議上的講話
堅持正確導向深化體制改革——在’98廣東省市級電視台台長會議上的講話
人生的一次重要轉折(代跋)——在宣布兼任廣東電視台台長會議上的發言
作者簡介
謝望新,國家一級作家。先後出版《嶺南作家漫評》(合作)、《落潮之後是漲潮》、《浪潮之外的孤魂》、《歷史會記住這些名字》、《落難者和他的愛情》(合作)、《你帶走一片陰雲》、《春來春去》、《珍藏起一個名字:母親》等八部著作;先後獲得中國首屆當代文學表彰獎,廣東省第二、三屆魯迅文藝獎,廣東省首屆文學評論獎,第四屆廣東省新人新作獎及《崑崙》、《家庭》優秀作品獎、佳作獎、特別獎等;還獲得第五屆全國廣播電視學術論文一等獎、廣東省第二屆嶺南優秀新聞學術論文獎、首屆“南方杯”電視學術論文一等獎等;獲多項國家大獎的電視連續劇《情滿珠江》、《英雄無悔》、《和平年代》主要策劃者之一。《謝望新文集》收錄了其小說、散文、報告文學、評論等文學作品。
謝望新,江蘇省金壇縣人,中山大學中文系畢業。現任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品》雜誌主編、中國作家協會理論批評審員會委員。曾任《南方日報》記者、編輯,花城出版社社委、理論編輯室主任、副編審,《花城》雜誌副主編,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中共鶴山縣委副書記(掛職),廣東省廣播電影電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兼廣東電視台台長、黨委書記、總編輯,中國小說學會副秘書長,廣東省新聞學會副會長、電視家協會副主席、文藝批評家協會副主席、文化傳播學會副會長,廣東省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廣東文學講習所所長。國家一級作家。先後出版《嶺南作家漫評》(合作)、《落潮之後是漲潮》、《浪潮之外的孤魂》、《歷史會記住這些名字》、《謝望新文學評論選》(上、下冊)、《落難者和他的愛情》(合作)、《你帶走一片陰雲》、《珍藏起一個名字:母親》、《春來春去》、《中國式燃燒》等十部著作;先後獲得中國首屆當代文學表彰獎、第三屆冰心散文獎,廣東省首屆文學評論獎,第二、三屆魯迅文藝獎,第四屆廣東省新人新作獎及《崑崙》、《家庭》優秀作品獎、佳作獎、特別獎,《廣州日報》徵文一等獎,第五屆全國廣播電視學術論文一等獎,廣東省第二屆嶺南優秀新聞學術論文獎,首屆“南方杯”電視學術論文一等獎等;獲多項國家大獎的電視連續劇《情滿珠江》、《英雄無悔》、《和平年代》主要策劃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