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齋醫學文稿

謙齋醫學文稿

《謙齋醫學文稿》是2014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秦伯未、孫其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謙齋醫學文稿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頁數:399 頁
  • 開本:32 開
  • 定價:29 元
  • 作者:秦伯未、孫其新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3216814
  • 品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謙齋醫學文稿》共分5章節,第一章第一至第七節為“辨證論治”,第二章第八至第九節為“臨床經驗”,第三章第二十五至第二十九節為“治法膏方”,第四章第三十至第三十一節為“讀書筆記”,第五章第三十二至第三十五節為“生平傳略”。

作者簡介

秦伯未(1901—1970),名之濟,號謙齋。早年就讀於上海中醫專門學校,為江南名醫丁甘仁先生高足。1928年創辦上海中國醫學院,1932年創立中醫指導社,編寫《中醫指導叢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衛生部中醫顧問、中華醫學會副會長等職。秦老生平著作等身,如《秦氏內經學》《內經類證》《內經知要淺解》《金匱要略淺解》《清代名醫醫案精華》《中醫入門》《中醫臨證備要》《謙齋醫學講稿》等書,均具有廣泛的影響,為發展中醫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圖書目錄

第一章辨證論治
第一節中醫理論中的陰陽觀點
一、引言
一、人身的小宇宙觀
三、陰陽套用於基本科目
四、陰陽中更有陰陽
五、從矛盾中尋求統一
六、陰陽在臨床上的實際作用
七、處理一般疾病的又一例子
八、總結
第二節淺談辨證論治
一、辨證論治是中醫的診療規律
一、辨證的方法
三、四診的配合
四、如何論治
五、處方與用藥
六、張仲景的“病脈證治”
七、結論
第三節辨證論治
一、辨證論治的意義
二、辨病因病位
三、辨主證兼證
四、病因病位定治則,結合證狀定治法
五、辨證須要層層鑑別
第四節辨證論治淺說
一、辨證論治的意義
二、辨證格式
三、辨證步驟
四、抓主證
五、病例舉隅
六、辨發熱
七、論治步驟
八、處方原則
九、練好基本功
十、《臨證指南醫案》選錄
十一、證必須辨,治必須論
第五節十四綱要辨證
一、風
二、寒
三、暑
四、濕
五、燥
六、火
七、疫
八、痰
九、食
十、蟲
十一、精
十二、神
十三、氣
十四、血
第六節命門的初步探討
一、命門的生理與各臟腑的關係
一、命門在臨床實踐中的意義
三、結語
第七節談肝胃不和
一、肝病發病機制
一、肝胃不和分型論治
三、注意事項
四、思考題
第二章臨床經驗
第八節陰虛病之治療律
一、忌用引火歸元
二、忌用理中溫補
三、忌用參芪助火
四、忌用苦寒瀉火
五、忌用二陳消痰
六、忌用辛劑發散
七、宜補腎水
八、宜培脾土
第九節虛勞病
一、分類
一、陽氣虛
三、陰血虛
四、陰陽並虛
第十節治療咳嗽的經驗
一、實證咳嗽
一、虛證咳嗽
三、體會
第十一節治療胃脘痛的經驗
一、胃氣痛
一、胃寒痛
三、胃虛痛
第十二節治療泄瀉的經驗
一、實證
二、虛證
三、體會
第十三節高血壓病的理論和治療方法芻議
一、中醫對高血壓病的一般認識
二、中醫治療高血壓病的依據
三、關鍵在於高血壓病的後果
四、前人臨床經驗的一斑
五、有待商定的處方問題
六、結論
第十四節十六種退熱法
一、發汗退熱法
二、調和營衛退熱法
三、清氣退熱法
四、通便退熱法
五、催吐退熱法
六、和解退熱法
七、表里雙解退熱法
八、清化濕熱法
九、清營解毒退熱法
十、舒郁退熱法
十一、去瘀退熱法
十二、消導退熱法
十三、截瘧退熱法
十四、辟疫退熱法
十五、溫經退熱法
十六、滋陰退熱法
十七、小結
第十五節痰飲病的治法
一、健脾溫化法
一、溫腎納氣法
三、降氣消痰法
四、溫肺蠲飲法
五、清滌痰火法
六、懸飲、支飲、溢飲新方
第十六節治療肝硬化的體會
一、肝硬化用藥法則
一、舒肝
三、和絡
四、消瘕
五、退黃
六、利尿
七、瀉水
八、扶正
九、結論
第十七節心絞痛診治一得
一、基本認識
二、病因病機
三、診斷方法
四、治療原則
五、基本方藥
六、臨證經驗
第十八節外感咳嗽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
三、治療
四、臨床體會
第十九節談談痹證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
三、治療
四、臨床體會
第二十節治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紫癜的體會
一、醫案
二、病因病機
三、辨主證
四、辨兼證
五、治法
第二十一節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一得
一、中醫理論
一、辨貧血
三、辨出血
四、辨脈象
五、論治
六、醫案
第二十二節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辨證治療
一、貧血
一、出血
三、發熱與感染
第二十三節中醫肝病理論在臨床上的套用
一、醫案
二、討論
三、小結
第二十四節簡述糖尿病的證治
一、症狀
二、病因病機
三、分型論治
四、綜合加減法
五、將息法及預後
六、醫案
七、小結
……
第三章治法膏方
第四章讀書筆記
第五章生平傳略

文摘

著作權頁:
心絞痛發展至嚴重階段,可以引起突然死亡。雖然是由於血循障礙,但主要還是心陽衰竭,故常伴有四肢清冷、厥冷現象,冷至肘膝不治。
四、治療原則
根據心絞痛的病因病機及其證候分析,本病的治療原則,應該是養血扶陽,加強心臟本身的功能;並結合止痛、寬胸等治標法則,促使症狀迅速緩解。這裡所說的養血,包括和血、活血;扶陽也包括通陽在內,正如東垣提出的“溫之、和之、調之、養之皆補也”,不應看得太窄。其次,心絞痛固然是心臟疾病之一,但多與其他內臟有關,所以在治療時,除治心臟外還必須注意到其他內臟。
治療本病,不宜機械套用成方為滿足,應細緻剖析其治療規律,如桂枝是治心痛主藥,因其能通陽止痛。也常用薤白、瓜蔞,但與桂枝不同,是用來和胃、通陽、寬胸,即用於治療胃氣不和或飽食後引發的心絞痛最為合適。複習中醫文獻,瓜蔞、薤白主治胸痹,胸痹雖有心痛徹背、背痛徹心,類似心絞痛的症狀,但病因病機不同,不能把胸痹的疼痛與心絞痛混為一談。關於這一點,我在《金匱要略簡釋》內說得比較透徹,可以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