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瑟姆

諾瑟姆,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西南部城市。位於埃文河畔,珀斯東北80公里,人口6800 (1981)。為附近小麥、養羊地區商業中心,有麵粉廠及農畜產品加工工業。鐵路交叉。有農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諾瑟姆
  • 所屬國家:澳大利亞
  • 位於:埃文河畔
  • 人口:6,800 (1981)
諾瑟姆S形曲線,以訛傳訛 不存在的諾瑟姆s形曲線,

諾瑟姆S形曲線

美國城市學者諾瑟姆(Ray.M.Northam)1979年提出了“城市化過程曲線”。經過實證研究,可以把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的變化過程概括為一條稍被拉平的S形曲線,即呈現出一條“邏輯斯蒂”曲線,並把城市化過程分成3個階段,即城市水平較低、發展較慢的初期階段,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的中期加速階段和進入高度城市化以後城鎮人口比重的增長又趨緩慢甚至停滯的後期階段
初始階段:城市化水平達到10%就表明城市化進程開始啟動,該階段城市人口占區域總人口的比重低於25%,第一產業和鄉村人口在經濟社會結構中占很大比重,人口增長模式處於“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階段,因此城市發展水平低,速度緩慢,經歷的時間長,區域處於傳統農業社會狀態
加速階段:在加速階段,城市人口占區域總人口的30%以上,工業化速度的加快推進人口開始大量進入城市,第二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第三產業比重上升,技術進步使人口增長模式轉變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市規模擴大,數量增多,城市人口占區域總人口的比重達到60%-70%,但可能會出現地區勞動力過剩,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環境惡化等問題。交通便利後,許多人和企業會開始遷往郊區,出現了郊區城市化現象;
穩定階段:城市人口占區域總人口的60%以上後,經濟發展以第三產業和高科技產業為主導,人口增長模式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轉變,城市人口增長速度趨緩甚至出現停滯,城市人口增長處於穩定的發展時期,城鄉差別越來越小,區域空間一體化,並有可能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以訛傳訛 不存在的諾瑟姆s形曲線

“S”形城市化增長曲線首次介紹到國內大約在1980年代中後期,1987年焦秀琦在《城市規劃》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世界城市化的’S’形曲線”》,首次系統地介紹和推導了城市化增長曲線的“S”形變化規律。但可能是由於當時外文文獻閱讀限制,焦秀琦1987年的論文錯誤地把這條曲線的出處,確定為美國經濟地理學者諾瑟姆(Ray M. Northam)1979年編著的《經濟地理》一書。而實際上諾瑟姆此書的出版時間比聯合國《城鄉人口預測方法》晚了5年,而且諾瑟姆《經濟地理》全書對“S”形城市化增長曲線的介紹僅僅一頁,不足2000字,既沒有理論分析,也沒有實證說明,當然也沒有文獻引用說明。
由於在國內首次介紹城市化增長曲線,焦秀琦的論文被廣泛引用,隨後國內的研究者認同和沿用了焦秀琦的說法,1992年宋俊嶺等人開始把“S”形城市化增長曲線冠名為“諾瑟姆曲線”。隨後,國內與城市化曲線有關的研究幾乎都提及諾瑟姆的貢獻,而忽略聯合國的研究。實際上,“諾瑟姆曲線”的提法基本上僅限在中國(華人)學術界,國際上並不認可這一提法。王建軍吳志強2007年使用“Google 學術搜尋”以“Ray M. Northam” 為作者進行搜尋,發現有73 篇引用(中文48 篇, 外文25 篇), 其中47 篇(中文40 篇, 英文7 篇)引用其城市化“S”形曲線及三階段劃分理論,在這7 篇英文文獻中,有5 篇是華人學者研究中國城鎮化問題的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