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載
《三國·蜀志·諸葛亮傳》記載:“亮長於巧思,損益連弩,
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鹹得其要雲。”
《晉書·列傳第二十七·
馬隆傳》記載:“隆依八陣圖作偏箱車,地廣則鹿角車營,路狹則為木屋施於車上,且戰且前,弓矢所及,應弦而倒。”
《晉書·列傳第六十八·
桓溫傳》記載:“初,諸葛亮造八陣圖於魚復平沙之上,壘石為八行,行相去二丈。溫見之,謂“此常山蛇勢也。”文武皆莫能識之。”
作為古代戰爭中一種戰鬥隊形及兵力部署圖,諸葛亮的原“圖”今雖不見,然有傳說為諸葛亮練兵遺址的所謂“八陣圖壘”。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雲,這種“圖壘”皆壘細石為之。共有三處:一在陝西沔縣;一在重慶
奉節;一在四川新繁,尤以在奉節者最為著名。奉節原為古魚復縣,治所在今奉節東
白帝城,三國時劉備改名
永安,唐改稱奉節。
諸葛亮“八陣圖壘”據傳就在永安宮南江灘上。根據唐代李筌《太白陰經》、
李靖《問對》等記載,以及當代學者的推演(見《孫子學刊》1994年第9期封底),現將
諸葛亮的“八陣圖”示意如下:
據《
三國志_蜀志_諸葛亮傳》載:“(亮)推演兵法作八陣圖。”後人考其遺蹟繪成圖形,見《武備志》。據記載,八陣圖遺蹟有三處:《水經_沔水注》及《漢中府志》說在陝西沔縣(今
勉縣)東南諸葛亮墓東;《太平寰宇記》說在四川夔州(今
奉節縣)南江邊,《明一統志》說在四川
新都區北三十里的牟彌鎮。
最近,河南省密縣發現一套我國最早的《
風后八陣兵法圖》。該圖共分九幅,一幅為八陣正圖,其它八幅為八個陣式,即:
天覆陣、
地載陣、
風揚陣、
雲垂陣、
龍飛陣、虎翼陣、鳥翔陣、蛇蟠陣。圖旁附有文字說明,詳細介紹了每個陣式在特殊環境下進攻退守的戰術套用。據《史記》載,
風后為軒轅黃帝的一員將帥。密縣
雲岩宮遺存的唐朝軍事家、常州刺史
獨孤及的《雲岩宮風后八陣圖》碑,詳細記載了
黃帝和風后研創《八陣圖》的事跡。此圖的發現,把我國八陣兵法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兩千五百年。
《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陣圖》曾講述了陸遜誤入諸葛亮布的八陣圖的故事。
內容記載
諸葛亮創製的“八陣圖”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戰陣法。謹慎堂《諸葛氏宗譜》就載有“八陣功高妙用藏與名成八陣圖”的詩詞讚歌。
天覆陣贊:天陣十六,外方內圓,四為風揚,其形象天,為陣之主,為兵之先。善用三軍,其形不偏。
地載陣贊:地陣十二,其形正方,雲主四角,沖敵難當,其體莫測,動用無窮,獨立不可,配之於陽。
風揚陣贊:風無正形,附之於天,變而為蛇,其意漸玄,風能鼓物,萬物繞焉,蛇能為繞,三軍懼焉。
雲垂陣贊:雲附於地,始則無形,變為翔鳥,其狀乃成,鳥能突出,雲能晦異,千變萬化,
金革之聲。
龍飛陣贊:天地後沖,龍變其中,有爪有足,有背有胸。潛則不測,動則無窮,
陣形赫然,名象為龍。
虎翼陣贊:天地前沖,變為虎翼,
伏虎將搏,盛其威力。淮陰用之,變為無極,垓下之會,魯公莫測。
鳥翔陣贊:鷙鳥將搏,必先翱翔,勢臨霄漢,飛禽伏藏。審之而下,必有中傷,一夫突擊,三軍莫當。
蛇蟠陣贊:風為蛇蟠,附天成形,勢能圍繞,性能屈伸。四奇之中,與虎為鄰,後變
常山,首尾相困。
“八陣圖”的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間地,為天地風雲正陣,作為正兵。西北者為乾地,乾為天陣。西南者為坤地,坤為地陣。東南之地為巽居,巽者為風陣。東北之地為艮居,艮者為山,山川出雲,為雲陣,以水火
金木為龍虎鳥蛇四奇陣,作為奇兵。布陣是左為青龍(陣),右為
白虎(陣),前為
朱雀鳥(陣),後為
玄武蛇(陣),虛其中大將居之。八陣又布於總陣中,總陣為八八六十四陣,加上游兵24陣組成。總陣陰陽之各32陣,陽有24陣,陰有24陣。游兵24陣,在60陣之後,凡行軍、結陣、合戰、設疑、補缺、後勤全在游兵。有讚歌頌揚“八陣圖”威力無比:“陣間容陣、隊間容隊;以前為後,以後為前;進無速奔、退無遽走;四頭八尾,觸處為首;敵沖其中、兩頭皆救;
奇正相生,循環無端;首尾相應、隱顯莫測;料事如神,臨機應變。”“八陣之法,一陣之中,兩陣相從,一戰一守;中外輕重,剛柔之節,彼此虛實,主客先後,經緯變動,正因為基,奇因突進,多因互作,後勤保證。”
發展歷程
縱觀《唐太宗李公衛問對》全書,可發現八陣圖的發展和改進的全過程:
黃帝《握奇文》------五陣,握機陣,丘井之法
↓↓↓
↓↓↓
↓↓↓
↓↓↓
↓↓↓
↓↓↓
↓↓↓
↓↓↓
可以看出《八陣圖》淵源極深,可以追溯到上古華夏的黃帝。經過
姜太公,
司馬穰苴,管仲,孫武等人的不斷改進和完善,到三國時期,
諸葛亮使他達到了頂鋒,完善為八陣!唐代李靖由於九個陣指揮過於複雜而簡化為六花陣。
命名和組成
八陣圖分別以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命名,加上中軍共是九個大陣。中軍由十六個小陣組成,周圍八陣則各以六個小陣組成,總計六十四個小陣。八陣中,天、地、風、云為“四正”,龍(青龍)、虎(白虎)、鳥(朱雀)、蛇(螣蛇)為“四奇”。另外,尚有二十四陣布於後方,以為機動之用。
特點
八陣圖的特點,正如
李靖《問對》所指出的,是“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隅落鉤連,曲折相對”,“內圓外方”;而其構想,則與《周易》是分不開的。八陣的排列,實際是一幅“文王八卦方點陣圖”。八陣中的每一陣都由六小陣組成,取《周易》六爻之意。八陣加中軍的總共六十四個小陣,與《周易》別卦的六十四卦相合。至於八陣圖的奇正之法,即杜牧之《孫子注》所說的“奇亦為正之正,正亦為奇之奇,彼此相窮,循環無窮”,則更是《易》理在布陣中的具體套用。(林花甲2005年2月)
“八陣圖村落”就坐落在
金壇儒林鎮東南的大魯墅和小魯墅村,因歷經數百年的滄桑巨變,“八陣圖村落”早已面目全非。上圖為“八陣圖村落”的分布圖。
《周易》精髓
諸葛亮崇尚法家和黃老思想,同時精通易學。
陳立夫先生曾為1994年舉行的全國第八次諸葛亮學術討論會題詞 “明易先知”,就明確指出了諸葛亮的“先知先覺”與其精通《周易》密切相關。
《周易》的精髓是將天、地、人視為一個整體,把不同質、不同態的事物聯繫在一起,以探討其運行的規律。諸葛亮治國、用兵時十分注重天、地、人的綜合考察。他在《將苑·智用》中寫道:“順天、因時、依人以立勝。”強調一個優秀的將領應“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識地理,四海之內,視如室家” (《將苑·將器》)。“夫行兵之勢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天勢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彗星不殃,風氣調和。地勢者,城峻重崖,
洪波千里,石門幽洞,羊腸
曲沃。人勢者,主聖將賢,三軍由禮,士卒用命,糧甲兼備。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者無敵,所擊者
萬全矣。”(《將苑·兵勢》)這真是將《周易》天、地、人綜合一體的思想發揮得淋漓盡致了。
周易講“數、理、相”的統一,“數、理”通過“相”表現出來。而“數、理”則和源本自然的“心”是同一的。正如陸九淵所說,“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而中國哲學的精髓也在把握一“心”,用來感通天地,感悟人生。
正所謂“相由心生”
周易的預測正是基於“心”所外現的“相”而作出的,是非常準確而科學的。但是,人的“心”卻是可變的,“心”變則“相”也會隨著發生變化。故根據過去的相所做的預測便不會很準確了。
但人的“心”又並非變化無常,有一定的穩定性,是有規律的變化。故周易在總體的規律上所做的預測是非常準確的。和天氣預報相似,只能得其大概,不能得其細節。對細節的把握只能針對不遠的時間段作出。
但同時,也說明了另一個問題,算出的命並不能肯定必然的說明未來。命運的發展最終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相由心生”,真正自己努力擺脫命運的束縛,成了貴人,“相”也變成“貴人”相了。
卦象占筮
從傳世的
諸葛亮的有關著作來看,其中不但涉及《易》理,也透露出諸葛亮對卦象占筮的精通。如《陰符經注》云:“天垂象,聖人則之,推甲之,畫八卦,考著龜,稽律歷,則鬼神之情,陰陽之理,昭著平象,無不盡矣。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六十甲子,轉而用之,神出鬼入,萬明一矣。”所謂“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就是指《周易》的占筮方法。
孫臏兵法
八陣(1)
孫子曰:智不足,將兵,自恃也。勇不足,將兵,自廣也。不知道,數戰不足,將兵,幸也。夫安萬乘國(2),廣萬乘王,全萬乘之民命者,唯知道。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內得其民之心,外知敵之情,陣則知八陣之經,見勝而戰,弗見而諍(3),此王者之將也。
孫子曰:用八陣戰者,因地之利,用八陣之宜。用陣三分,誨陣有鋒,誨鋒有後(4),皆待令而動。斗一,守二(5)。以一侵敵,以二收。敵弱以(6)亂,先其選卒以乘之(7)。敵強以治(8),先其下卒(9)以誘之。車騎與(10)戰者,分以為三,一在於右,一在於左,一在於後。易(11)則多其車,險則多其騎,厄(12)則多其弩。險易必知生地、死地,居生擊死(13)。
(1) 此是篇題,寫在本篇第一簡簡背。古人講布陣之法多稱“八陣”。“八陣”不是指八種不同的陣。
(2) 萬乘國,指可以出兵車萬乘的大國。
(3) 諍(zheng證),借為靜。意謂沒有取勝的把握就按兵不動。
(4) 誨,疑借為每。鋒,先鋒部隊。後,後續部隊。
(5) 意謂以三分之一的兵力與敵交戰,以三分之二的兵力等待時機。
(6) 以,猶言“而”。下文“敵強以治”同。
(7) 乘,凌犯。意謂先以精兵攻擊敵人。
(8) 治,嚴整。意謂敵人戰鬥力強,陣容嚴整。
(9) 下卒,戰鬥力弱的士卒。
(10) 與,參與。
(11) 易,地形平坦。
(12) 厄(e餓),指兩邊高峻的狹窄的地形。
(13) 生、死,指生地、死地。
八陣圖遺址
八陣圖又叫旱八陣。
八陣圖遺址在今成都市
青白江區彌牟鎮西南,相傳為
諸葛亮推演兵法、操練士卒所用。據古籍記載:“八陣者,象八卦以定位,因井地而制形,兵之紀律也。武侯推演,盡得其妙。”另據《八陣圖碑記》云:“諸葛武侯之八陣圖,在蜀者二,一在夔州永安宮,一在
新都彌牟鎮。1981年,
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原占地1.6萬平方米,其間以土為壘,壘的形式、大小 、高低變幻不定,大者周長20米,高約7米,低下者逐年漫滅,現僅存五磴半供人考察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