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楚卿

諸楚卿

諸楚卿,染整專家、教育家。1897年出生於上海市。1952年8月紡織院校調整後,諸楚卿調華東紡織工學院(1986年改名為中國紡織大學),歷任染化工程系教授、系副主任、系主任、院務委員會委員。1954年評為二級教授。1984年退休。早期致力於染整生產技術工作,後長期從事紡織品染整高等教育,為中國染整工業的開拓、發展和紡織染整專業人才的培養作出了很大成績。撰寫了《染織品整理學》、《染色學》、《整理機器專號》等專業著作和染整方面的論文20餘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諸楚卿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中國
人物簡介,個人簡歷,主要論著,職業生涯,吸收國外先進技術,開拓紡織印染工業,投身染整教育,培養染整專業人才,注重生產、科研與教學的密切結合,捐贈資料,參考資料,

人物簡介

諸楚卿,曾用名克成、善寶,1897年3月9日出生於上海市,原籍江蘇武進縣橫林鄉順莊諸家村。1903—1909年先後在上海私塾、上海敬業學堂就讀,1909—1912年就讀於上海神州大學附中,1912年畢業後進江蘇省立第二工業學校(後更名為江蘇公立蘇州工業專門學校)學習。1917年諸楚卿赴日本就讀於東京高等工業學校,1921年畢業後到日本市居染工場、大阪染化合資會社實習。1922年,諸楚卿懷著滿腔愛國熱情回國,擔任上海中華職業學校染織科主任。
1923—1935年先後擔任上海啟明染織廠工務主任、染部主任、廠長,常州大成紡織染公司染廠、上海紡織印染廠工務主任、工程師,上海麗明機織印染廠工務顧問;在此期間,並在南洋醫科大學任教。1935年秋,諸楚卿應南通學院之聘,任紡織科染化工程系教授、系主任、紡織科科長達17年之久。1941—1951年間,諸楚卿還先後兼任蘇州蠶絲專科、私立上海工業專科、中國紡織染專科等學校教授,上海文綺染織專科學校教授、教務主任、代理校長。1952年8月紡織院校調整後,諸楚卿調華東紡織工學院(1986年改名為中國紡織大學),歷任染化工程系(後改名紡織化學工程系)教授、系副主任、系主任、院務委員會委員。1954年評為二級教授。1984年退休。
諸楚卿於30年代籌組中國染化工程學會,先後擔任該學會理事長、常務理事、監事,還曾擔任中國紡織學會理事。1955年,諸楚卿參加九三學社,曾擔任華東紡織工學院九三學社支社主任委員,為該支社創始人之一。

個人簡歷

1897年3月9日出生於上海市。1903—1909年先後在上海私塾、上海敬業學堂就讀。
1909—1912年就讀於上海神州大學附中,1912年畢業後進江蘇省立第二工業學校。
1912—1916年蘇州工業專門學校肄業。
1917—1921年日本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畢業。
1921—1922年日本市居染工場、大阪染化合資會社實習。
1922—1923年任上海中華職業學校染織科主任、教授。
1923—1927年任上海啟明染織廠工務主任、染部主任、廠長。
1927—1931年任上海南洋醫科大學南洋醫學院教授。
1932—1933年任常州大成紡織染公司染色工場主任技師。
1933—1935年任上海紡織印染廠主任、工程師。兼任上海麗明機織印染廠工務顧問、工程師。
1935—1952年任南通學校紡織科染化工程系教授、系主任、代紡織科科長、紡織科科長。1941—1944年,蘇州蠶絲專科、私立上海工業專科學校、中國紡織染專科等學校兼職教授。1945—1949年,上海文綺染織專科學校兼職教授、教務主任及代理校長。
1952—1958年任華東紡織工學院染化工程系教授、系副主任、系主任、院務委員會委員。
1992年10月19日逝世於北京。

主要論著

1諸楚卿.棉布染元色.染織紡周刊,1935,1(5):67.
2諸楚卿.化學方法制布實現之推測.染織紡周刊,1936,1(22):341.
3諸楚卿.染織品整理學.上海:染織紡周刊社,1936.
4諸楚卿.棉之漂白.染織紡周刊,1939,4(3):2087—2089.
5諸楚卿.蒽醌族染料.染織紡周刊,1940,6(1):2385—2391.
6諸楚卿.整理機器專號.上海:染織紡周刊社,1942.
7諸楚卿.用整理方法上絲光法.杼聲,1944,8(14).
8諸楚卿.推進染料工業之計畫.紡織周刊,1946,7(11):340—341.
9諸楚卿.氧化染料與其染色法.染化月刊,1947,4(4、5):33.
10諸楚卿.棉紗之煮練.染化月刊,1947,4(9):25.
11諸楚卿.亞麻.杼聲,1947,9(19).
12諸楚卿.黃麻.染化月刊,1947,4(7)、(8).
13諸楚卿.染色學.上海:諸氏叢書出版社,1950.

職業生涯

吸收國外先進技術,開拓紡織印染工業

諸楚卿在日本學校學習和工廠實習期間,目睹日本紡織印染技術的發展,對比之下深感中國紡織印染生產的落後。使他內心產生了強烈的願望,必須吸收國外先進生產技術,振興中國的紡織印染工業。他帶著所學專業知識,滿腔熱情地投入了這一開拓性的事業。1923—1935年間他先後任上海啟明染織廠、常州大成紡織染公司染廠、上海紡織印染廠的工程師、染部主任、廠長以及上海麗明機織印染廠工務顧問等職。不遺餘力地吸收、借鑑國外先進印染生產技術,並結合中國紡織原料資源、工廠生產條件,提高產品質量,研製開發印染新品種。當時,國外新興染料陰丹士林、凡拉明藍、海昌藍等競銷中國,但其染色技術又被各國染料商所操縱。諸楚卿在啟明、大成等工廠任職期間,指導、幫助工廠掌握這些染料對紗線和織物的染色技術,創製出與舶來品媲美的國產印染產品,使上海啟明染織廠的產品名聞中國,對提高中國印染行業染色技術起著突出的推動作用。
紡織、印染生產的發展,除應精選性能良好的工藝設備外,軟體技術是更為重要的決定因素;因而必須依靠專業技術人員共同交流生產經驗和提高學術水平。諸楚卿十分重視專業學術團體的這一作用,對中國紡織學會的會務非常關心。特別是1936年赴日考察、交流期間,看到日方有印染加工和染料研製兩部分科技人員組成的學術團體,很受啟發。回國後,即廣泛徵求有關人士意見,於次年在上海籌組中國染化工程學會,因“八·一三”戰亂停止籌組工作,至1939年才正式成立。諸楚卿當選該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對籌劃會務和推動工作不遺餘力。
1941年12月日本侵略軍占領上海租界後,該學會停止活動。抗日戰爭勝利後復會,諸楚卿任第二、三屆常務理事和第四屆監事等職。中國染化工程學會在諸楚卿的主持和領導下,開辦科技講習班和業餘補習學校,組織會員開展技術經驗交流,編輯出版《染化》月刊,進行染化技術問題解答和染化人才的就業介紹。而且他工作中聯繫民眾,作風民主,重視老中青結合,提議該學會理事長輪換制,熱情扶持培養中青年技術人員,並在第一屆理事長任滿改選時,他即自動退讓,表現出當時知識分子階層中難能可貴的品質和胸懷。行業人士對諸楚卿在尚處於啟蒙時期的中國紡織印染工業作出的開拓、發展方面的突出貢獻,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投身染整教育,培養染整專業人才

諸楚卿投身於紡織、印染工業的開拓事業,親身體會到培養紡織、印染專業人才必須先行。諸楚卿自日本回國,即擔任中華職業學校染織科主任。1935年秋應南通學院之聘至1952年夏期間,先後擔任該院紡織科染化工程系教授、系主任、代理紡織科科長、紡織科科長。諸楚卿對教育事業十分熱心,工作務實勤奮,為人厚道,熱愛學生。他親自編寫了《染織品整理學》、《染色學》、《整理機器專號》等多種教材,特別重視整理工藝和技術,把它提到與染色工藝、技術的同樣高度。這除填補了當時紡織品整理教材的空白,並在尚未被人們認識織物整理重要性的時期,起到宣傳和普及的效果。在染色方面,他積極介紹陰丹士林、凡拉明藍、海昌藍等當時的新興染料,以求學生和染整專業人員儘快掌握這些染料的染色技術。1937年春南通被日本侵略軍占領,南通學院紡織科遷入上海租界。諸楚卿於授課之外,多方奔走,為染化系聘請教師,替學生聯繫實習工廠,乃至張羅籌集辦學經費,不辭辛苦為歷屆畢業生介紹工作,指導就業,深受師生們愛戴和同業人士讚譽。抗日戰爭勝利後,學生們分批遷回南通,諸楚卿更是熱情倍增,往返於滬、通兩地授課和處理科務、系務工作。諸楚卿於1951年還為南通學院紡織科染化工程系增設染料專業,培養了兩屆染料專業畢業生,為新中國染料工業的開創輸送了專業人才,開國內紡織院校染化工程系設定染料專業之先河。
諸楚卿在二十餘年教學中,特別重視紡織印染科學技術的發展,注重理論聯繫生產實際,他除經常撰寫專文介紹印染生產技術和實踐經驗外,還經常引導學生在課餘時間閱讀和譯編外國專業書刊上的文章、撰寫論文,刊登在國內的有關專業期刊上。諸楚卿擔任《染織紡》周刊主編多年,1946年7月起又主編《染化》月刊,這些專業學術期刊在當時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和學生學習、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獲得良好效果。
諸楚卿長期熱心從事教育工作,務實勤奮,桃李滿天下。南通學院紡織科、上海文綺染織專科學校等院校的很多校友,對諸楚卿老師的治學嚴謹、待人誠懇、熱愛學生的優秀品質記憶猶新,深為懷念。諸楚卿在培養高等紡織染整專業人才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注重生產、科研與教學的密切結合

諸楚卿從事高等教育工作數十年,教學中理論聯繫實際,始終如一,在及時吸收國外先進技術、了解最新動態和信息方面,身體力行。對中國紡織纖維的開發利用的重視,從未稍減。即使年邁退居在家,仍稿牘滿案,孜孜不倦地學習並進行調查研究,關心著學校的教育事業和中國紡織印染工業的發展。液氨處理是70年代美國專利的一項先進的染整加工新技術,處理效果顯著。在尚未引進液氨處理設備時,上海第十一印染廠承擔了原紡織工業部棉織物液氨處理工藝及設備研製項目,諸楚卿極為熱情地支持這項新工藝技術的研究、套用,不顧年邁體衰,親自查閱、譯供多篇有關資料,幾次擠乘公共汽車親臨試車現場,仔細觀察、分析,參加研討。他在東北探親期間,還不辭辛勞去當地有關單位調研柞蠶生長及柞絲的套用情況,並查閱有關圖書、資料。
早在1985年,諸楚卿就提出用離子交換法預處理柞絲綢、番瓜酵素(木瓜蛋白酶)法練綢以及接枝和剝皮處理,以改進傳統工藝,提高柞絲綢的持久性、柔軟手感等效果。同時他還提出廣東順德養蠶方法是建立了農業生態結構,使農林牧副漁結合種桑養蠶,形成大循環的觀點;進而提出為提高絲綢染整產品質量應從纖維原料品質抓起,制絲和染整工作者要聯繫生物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等生態系統來研究種桑養蠶、改良蠶絲品種和改進絲綢加工的新觀點,並建議開發蠶絲與化纖的混紡產品。制絲和染整專家們評論,認為諸楚卿十年前提出的這些卓越遠見的觀點和建議是正確的,具有科學價值和指導意義,並可舉一反三套用於其他天然纖維,是符合21世紀科技發展須保護大自然生態環境要求的。諸楚卿在90高齡還調研中國苧麻生產情況,並提出以生物技術改良苧麻品種,以期從根本上改善苧麻纖維性能的可貴建議。
多年來,諸楚卿經常以書面形式,給學校有關領導部門提出自己對中國如何進一步開發紡織纖維和套用染整新技術的想法和建議。諸楚卿1986年7月31日為提供日本蠶絲技術發展動向及研究改良信息,在寄給學校紡化系中共黨總支和九三支社的函件中,表示“我雖然年老體衰,但看書、寫建議是為社會主義事業做的,是為人民民眾的,不是為我私人。我有一點微弱力量,要發揮出來貢獻於社會主義。”寥寥數語,熱愛社會主義之情,躍然紙上。

捐贈資料

著名染整專家諸楚卿教授親屬向檔案館捐贈個人資料
2018年4月,東華大學檔案館人員至諸在豪女士家中,接受其代表家屬捐贈的諸楚卿教授個人史料。捐贈現場,諸女士講述了其家庭成員景況,回憶了其父生前軼事,言語追述中再現了諸楚卿教授對學校教育事業的傾力付出,對民生科研的投身熱愛。同時,諸女士將親屬保存的諸老專著《染織品整理學》(1936年版)及諸老身前照片等贈予檔案館,豐富了學校人物檔案館藏,對學校校史文化研究拓展有重要意義。諸楚卿(1897—1992),染整專家、教育家。1952年8月紡織院校調整後調至華東紡織工學院(現東華大學),歷任染化工程系教授、系副主任、系主任、院務委員會委員。1954年評為二級教授。1984年退休。早期致力於染整生產技術工作,後長期從事紡織品染整高等教育,為中國染整工業的開拓、發展和紡織染整專業人才的培養做出很大貢獻。1996年入選《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編著有《染織品整理學》《染色學》《整理機器專號》等。

參考資料

1、《中國大百科全書》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中國紡織史》 上海春申出版公司 1981年版
3、汪受衷編.重點工程建設經驗總結.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