諭鬼

《諭鬼》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諭鬼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小說
  • 作者:蒲松齡
  • 作品出處:《聊齋志異》
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原文

青州石尚書茂華為諸生時[1],郡門外有大淵[2],不雨亦不 涸。邑中獲大寇數十名[3],刑於淵上。鬼聚為祟,經過者輒被曳入。一日,有某甲正遭困厄,忽聞群鬼惶竄曰:“石尚書至矣!”未幾,公至,甲 以狀告。公以堊灰題壁示雲[4]:“石某為禁約事:照得厥念無良,致嬰雷霆 之怒;所謀不軌,遂遭鉞之誅[5]。只宜返罔兩之心,爭相懺悔;庶幾洗髑髏 之血,脫此沉淪[6]。爾乃生已極刑,死猶聚惡。跳踉而至,披髮成群;躑躅 以前,搏膺作厲[7]。黃泥塞耳,輒逞鬼子之凶;白晝為妖,幾斷行人之路! 彼丘陵三尺外,管轄由人[8];豈乾坤兩大中[9],凶頑任爾?諭後各宜潛蹤, 勿猶怙惡[10]。無定河邊之骨,靜待輪迴;金閨夢裡之魂,還踐鄉土[11]。 如蹈前愆,必貽後悔!”自此鬼患遂絕,淵亦尋乾。

注釋

[1]石尚書茂華:石茂華,字居采,青州益都(今山東省益都縣)人。明 嘉靖二十二年(1544)進士,歷官至三邊總督、兵部尚書,擢掌南京都察院。 卒賜祭葬,賜太子少保,謚恭襄。傳載《青州府志》十六《事功》。
[2]郡門: 指青州城門。大淵:大水塘。
[3]邑:此指益都縣。
[4]堊灰:石灰粉。
[5]“照得厥念無良”四句:意謂群鬼心地不良,圖謀不軌,引起天怒人 怨,所以被殺。照得,猶言察知,舊時官府文告用語。嬰,遭。雷霆之怒, 喻官府盛怒。不軌,不軌於法,不守法度。鉞之誅,指砍頭腰斬之類死刑。 鉞,刑戮之具。
[6]“只宜返罔兩之心”四句:意謂只應當去掉害人之心,懺悔贖罪,或 能早日超生。返,迴轉、改變。罔兩之心,鬼蜮害人之心。洗髑髏之血,謂 洗雪被殺的罪惡。髑髏(dú lóu 獨婁),死人的頭骨。沉淪,指地下為鬼。
[7]“跳踉(liáng 良)而至”四句:意謂眾鬼結夥作惡。跳踉,跳躍。 躑躅(zhízhú直燭):踏步,徘徊。搏膺,拍著胸膛。以上皆形容群鬼作祟 時的動作。厲,惡鬼。《左傳·成公十年》:“晉侯夢大厲,被發及地,搏膺 而踴。”
[8]丘陵:墳堆。三尺,三尺土,指墳土厚度。句謂鬼只合呆在墳里,其 外則為陽世,由人間之官吏法律管轄。
[9]乾坤兩大中:猶言天地之間,指人間。《周易》以乾為天、坤為地。 兩大,謂天地二者並大。
[10]怙(hù戶)惡:堅持作惡。
[11]“無定河邊”四句:曉諭鬼魂還鄉,靜待投生。唐陳陶《隴西行》:“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輪迴,指轉世投生。

譯文

尚書石茂華是青州人。他還是秀才時,郡城門外有個大水灣,即使久旱不下雨,灣里的水也不於涸。一次,官府將捕獲的幾十名大盜在水塘邊上殺了。這些鬼聚眾為害,凡是從塘邊經過的行人常被拖入水中。
一天,某甲正遭眾鬼圍困,忽然眾鬼驚散逃竄,說:“石尚書來了!”不多時,石公果然來到,某甲向他講述了剛才的事。石公聽完,便用石灰粉在牆壁上寫道:“石某為禁止鬼害特告:察得你們素來無善良之心,才招致上天雷霆之怒;圖謀不軌,方導致刀斧加頸。只應收起害人的心腸,爭相悔過,或許能洗去你們骨頭上的污血,脫離苦海。你們生前已受極刑,死後竟仍聚集作惡。跳來跳去,披髮成群;徘徊前後,一味害人。用黃泥塞住耳朵,常逞陰鬼之凶;大白天興妖作怪,斷了行人之路!那丘陵三尺外的地方,還由人管轄;豈能偌大天下,任你們胡作非為?見此告示後,你們都應消聲匿跡,不要繼續作惡。無定河邊的屍骨,靜待投生輪迴;金閨夢裡的鬼魂,願早日返回故土。如重蹈前轍,不思悔改,必定後悔!”
從此,鬼害絕跡,水灣也隨即乾涸了。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