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荻生徂徠(1666 1728著)。初刊於1740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論語征
- 作者:荻生徂徠
- 出版時間:1740年
- 出版社:平凡社
- 頁數:342 頁
- ISBN:9784582805758
- 裝幀:單行本
日本荻生徂徠(1666 1728著)。初刊於1740年。
日本荻生徂徠(1666 1728著)。初刊於1740年。日本荻生徂徠(1666 1728)著。初刊於1740年。共十卷。多采古義古訓,以事功解釋《論語》,該書出版後,影晌較大。注釋和闡發其觀點的有戶崎淡園《論語征餘年》,...
《論語古義論語征》是202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論語》學是近世到近代日本漢學研究的傳統。伊藤仁齋、荻生徂徠等江戶古學派的《論語》註疏是日本近代《論語》學的先驅。“古學派”的宗旨是通過對朱子學的反省與批判,...
《論語足征記》是清崔適撰,凡二卷。本書疏證,援引古籍頗多,包括先秦古書、西漢師說,東漢班固何休、高誘、王充之言,《集解》《包注》、《釋文》所載等,故名“足征”。《自序》以為:漢宣帝時自齊人王吉傳《齊論》,魯人龔奮...
《論語徵集覽》包含了伊藤仁齋《論語古義》及荻生徂來《論語征》,又配上何晏《論語集解》及朱熹《論語集注》原文合刻,是一部集成性的《論語》註解。此五種書,是日本漢學家為《論語》所作註解之作,可藉此了解日本漢學家對《...
《論語全書(超值全彩白金版)》是中國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經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這部書大約最後編定於戰國初期。因其成於眾手,具體作者已難考定,但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圖書目錄 第一卷《論語》原文 ...
論語·顏淵出自《論語》,總計24章。本篇中,孔子的幾位弟子向他問怎樣才是仁。這幾段,是研究者們經常引用的。孔子還談到怎樣算是君子等問題。引語 本篇總計二十四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
《論語·季氏篇》選自《論語》第十六章。《論語》是記載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寫,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首創語錄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源於此,儒家(在春秋戰國時期...
《論語》是我國先秦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創語錄體,其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
《中國傳統文化讀本:論語》是2011年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內容簡介 孔子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本由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所記載的孔子言行所組成。《中國傳統文化讀本:論語(上)》共二十章...
論語·先進篇出自《論語》,共有26章,主要說明了“過猶不及”的中庸思想,學習各種知識與日後做官的關係,以及孔子對待鬼神、生死問題的態度。引語 本篇共有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論語(外二種)》是2006-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明德。內容介紹 《論語》以記言為主,故稱語。論是論纂的意思。《論語》成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另...
《論語·子罕》是春秋戰國的語錄體散文,本篇共包括31章。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對其師的議論。此外,還記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動。作品簡介 本篇共包括3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後生可畏,...
由於康有為出生在一個世代官僚地主的大家庭中,從小就接受了嚴格的封建正統教育,打下了良好的中國傳統的學問基礎,對《論語》等儒家典籍更是十分熟悉。作者在《論語注》中旁徵博引,考證字句、闡發意義、發表議論,使得《論語注》成為一...
《論語·憲問》為古代文學作品。憲問篇出自《論語》,總計44章。主要內容有:作為君子必須具備的某些品德;孔子對當時社會上的各種現象所發表的評論;孔子提出“見利思義”的義利觀等。作品名稱 論語·憲問 作品出處 論語...
《論語上冊》是一本圖書 內容簡介 「人人讀經典系列」隨身手帳本小開本9X16公分方便您可隨時、隨手輕鬆讀經典!【書籍內容簡介】人人出版社《人人讀經典》系列,2013年1月推出《論語》手帳本。精巧典雅的書封,清晰秀麗的字體,編排用心...
《論語·衛靈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內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觀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其中著名文句有:“無為而治”;“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人無遠慮,必有近...
《隋書·經籍志》記載為三卷,《唐書·藝文志》記載是兩卷,《宋志》未有記載,說明亡佚已久,陸德明《經典釋文》引用到了一條,皇侃《論語義疏》徵引了十四條,故而這十四條《論語》注保存到了現在。作者簡介 西晉繆播,字宣則,...
《論語象義》是一部由[日] 三野象麓所著的書籍,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內容簡介 本書為日本江戶時代學者對中國典籍《論語》的注釋著作,精選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等所藏底本影印出版。底本為和刻本,四孔和式線裝,七冊,七卷。
《裴斐《論語》講評》是2007年鳳凰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裴斐。內容簡介 《講評》是裴斐先生1993年9月至1994年1月在中央民族大學為中文系本科生、研究生開設專題課程的講稿,當時開課後反響巨大,教室人滿為患。如今10多年過去了,再...
《于丹〈論語〉心得》是于丹創作的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06年11月。《于丹〈論語〉心得》選取了與人們修身養性比較貼近的七個方面: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談自己的心得感悟。于丹...
《孔子與《論語》》是關英菊編著的一本書籍,該書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內容介紹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幼時家貧,15歲就立志求學,並終其一生孜孜以求,奮鬥不息。他學而不厭,誨人...
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並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稱為“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惡的人的本性。從人性...
《季氏將伐顓臾》是選自《論語》中的一篇散文,文中記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場對話,集中討論魯國貴族季氏企圖發動戰爭,攻打小國顓臾的問題,明確表達孔子反對武力征伐,主張“仁者愛人”的思想。全文雖由對話構成,但語言流暢,富於變化,有...
宋代學者將《中庸》從《禮記》中抽出,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宋元以後,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和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主要注本有程顥《中庸義》、程頤《中庸解義》、朱熹...
四書五經六藝,四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其實本來應該有六經,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
子貢問政,出自《論語》顏淵第十二之第七的文章,反映了儒家學派的經濟思想,其核心是“富民”思想。原文 子貢問⑥政。③子曰:“足食,足①兵,⑨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④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
“四書”與“五經”之合稱。四書之名始於南宋朱熹,五經之名則早始於漢武帝之時。向為歷代儒學子首要研學之書經。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即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春秋蓋由微言大義,故常與其注書左氏傳、公羊傳、...
黃國中,征拜博士十餘人,學多褊,又不熟悉,惟詳五業並授。其或難質不解,詳無慍色,以杖畫地,牽譬引類,至忘寢食。”毛奇齡《四書剩言》:《論語》“人不知而不慍”,《孔疏》原有十義:一是不知學,一是不知我。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