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詩(清代趙翼詩作)

論詩五首·其二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論詩》是清代詩人趙翼創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四首)。在這組詩中,詩人用詩歌的形式表達了自己的文學主張。第一首為創作論,主張詩貴創作。第二首說每個朝代都會湧現傑出的詩人,創作出具有時代特色的作品,特彆強調了詩貴創新。第三首屬批評鑑賞論,強調看問題要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不能盲目附合別人。第四首指出詩歌不能刻意求工和過於注重形式,而應自然如天成,具有自己的真情實感。第五首肯定了“詩窮而後工”的見解,嘲諷了某些詩人“既要工詩又怕窮”的“貪心”。整組詩內容鮮明,語言曉暢,言簡意賅,易於記憶,為人稱道與傳誦,是一組優秀別致的論詩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詩
  • 作者:趙翼
  • 創作年代:清代
  • 出處:《甌北詩鈔》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品別名:論詩五首、論詩四首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論詩
其一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
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
其二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其三
隻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
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其四
少時學語苦難圓,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其五
詩解窮人我未空,想因詩尚不曾工。
熊魚自笑貪心甚,既要工詩又怕窮。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論詩:這組詩,《甌北詩鈔》五首全錄,而《甌北集》僅錄四首,並無“少時學語苦難圓”一首。
⑵滿眼:充滿視野。生機:生氣,朝氣,活力。轉化鈞(jūn):謂大自然的化育如轉輪,變化無窮。化,造化,即大自然。鈞,制陶器所用的轉輪,這裡指造化的力量。
⑶天工:天然形成的高超技藝。人巧:人的智慧所創造出來的。
⑷預支:提前支取。比喻某種現象提前發生。
⑸陳:陳舊,過時。
⑹李杜:指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萬口傳:極言李白和杜甫的詩歌傳播之久遠。
⑺不新鮮:與社會現狀不能扣合,缺少時代氣息。
⑻“江山”句:意謂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才人,有才華的人。
⑼領風騷:指領導文壇,開一代詩風。風騷,《詩經》中的“國風”和屈原離騷》的合稱,後用來泛稱文學。這裡指詩歌。
隻眼:指獨到的眼光和見解。
藝苑:文藝園地,文藝界。漫:隨便,隨意。雌黃:礦物名,橙黃色,可制顏料。古人寫字用黃紙,寫錯了用雌黃塗掉再寫,所以稱改易、評論為雌黃。這裡指議論是非。
⑿“矮人”句:自己不明所以,人云亦云。《朱子語類》:“如矮子看戲相似,見人道好,他也說好。”
⒀說短長:說長道短,亦即人云亦云。
⒁少時:年輕的時候。學語:學習語言,學習文學。圓:圓滿。
⒂只道:只以為。工夫:指時間。
⒃非力取:不是努力就能取得的。力取,指刻意求工。
⒄“三分”句:指三分靠努力,七分靠天分。天,自然天成。
⒅詩解窮人:古代詩人往往是窮愁潦倒的。韓愈荊潭唱和詩序》:“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也。”歐陽修梅聖俞詩集序》:“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而後工也。”這句詩的語意本此。窮,困頓。空:與“窮”同義。
熊魚:指熊掌和魚兩種美味。《孟子·告子》:“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這裡是以熊掌和魚比喻詩才和命運。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其一
大自然的化育如轉輪,變化無窮,天然雕飾和人工錘鍊爭相出新。
就算把五百年後的新意都預支了,到了千年之後又成了陳腐的東西。
其二
李白和杜甫的詩篇至今仍然萬人傳誦,但卻不完全適合現在讀者的審美情趣了。
歷史推陳出新,代代有人才,都在各自的領域裡引領風氣很長時間。
其三
慧眼識珠靠的是獨立見解,藝術界鬧哄哄地信口雌黃。
矮子看戲,是看不到戲台上表演的,所以他的議論都是人云亦云罷了。
其四
少年時代學作詩,總是覺得遣詞造句不能圓潤通融,只以為是下的功夫還不夠到家。
年歲漸長才知道,詩作得好否,三分靠努力,七分靠天賦。
其五
詩歌使人窮愁潦倒而我卻羨慕富貴,想來是因為我的詩篇不曾出類拔萃。
我既愛吃魚又貪求熊掌,既想寫出好詩又怕背時倒霉。

創作背景

這組詩作於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詩壇上創新和復古兩派的交戰自宋代以後就從未間斷。明代“前後七子”以摹擬相尚,一時蔚為風氣。但既有人復古,也必有人反對。“公安派”對此抨擊最猛,主張文學隨時代而發展,反對崇古非今;反對尊古派的摹擬剽竊,認為文章無固定格式,要發人所不能發,方為新奇;重視文學的獨創性,提倡抒發性靈。到了清代,在詩歌創作上也有尊唐和尊宋兩派,各不相讓,自矜正宗。葉燮原詩》對他們進行了批判。但是由於復古倒退的傾向歷來受到封建統治者的支持,因而這種鬥爭此消彼長,層出不窮。繼“公安派”和葉燮之後,奮起抨擊復古主義的代表人物,即是袁枚和他的摯友趙翼。“性靈派”詩論的中心論點就是寫詩要獨抒性靈,而獨抒的前提之一,就是詩的內容應該隨時代而前進發展。他們特彆強調創新,這種創新不是師前人之意而不師其辭,而是寫自己的真性靈,時代的新內容。這組論詩絕句就是趙翼闡發“性靈說”主張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其一
第一首從正面敘述推陳出新的必要性。首句詩人先以形象的語言寫出了歷史在前進,時代在更新這個客觀規律,寫客觀世界是“滿眼生機”,造化的變遷就像陶人轉動制陶的模具。這種以寫景、比喻方式議論的寫法,使抽象的道理變成了具象直觀的圖景,從呈現在人們面前的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寫起,入題自然簡捷。次句點明那“滿眼生機”的景象,既有大自然的造就(“天工”),更有人力的創建(“人巧”)。然而,無論是大自然或人類,無不在力爭創新。“爭新”二字,正是全詩的主旨所在。詩人從“爭新”的普遍規律這一大處著眼,說明“人巧”也會受到這個規律的制約。自然界處於永恆的運動之中,每時每刻都有新生的事物出現,新陳代謝,變動不居,永遠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天工”既然如此,那么“人巧”更不能停留在某一水平上。“人巧”本來就是人類聰明才智的結晶,如果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那么必將被時代所拋棄。
三四兩句進一步闡發“爭新”的必要,揭示了文學創作上的一條重要規律,即創新無止境。新不是永恆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必然會變作陳歸。“預支”當然是一種假設,詩人立足於當代,所反映的只是一時之事,出的“新意”充其量也只是較前為新,誰又能得五百年後的“風氣之先”?詩人在這裡用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作立論的基點,推開一步,意思是說,即便如此,那到了一千年後再返視五百年前的“新意”,也是絲毫沒有新意可言的。“五百年”“千年”以數字概念讓人清晰地認識到這種變化的必然。詩句的昂揚格調和肯定語氣使觀點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這種觀點在特別重視經驗、崇先好古的價值觀普遍流行的古代中國,不僅表達時需要勇氣,而且對創作內容的更新,題材的開拓,對詩人更好地反映現實,反映時代都無疑有積極的指導意義,為那些總覺得“古來好詩本有數,可奈前人都占去”的詩人指明了方向,增添了信心和勇氣。
詩人通過這首詩告誡人們要發揚不斷創新的精神,可謂言簡意賅。詩中議論的是詩歌創新問題,卻從“滿眼生機”“天工人巧日爭新”的景象寫起,不但順理成章,而且避免了平空地泛泛而論,足見構思上的良苦用心。
其二
第二首的主旨在於闡述發展創新的詩學觀,可以看作是補充第一首的未盡之意。通篇是直說,不講求含蓄,沒有一句讓人費解,也沒有用特別文雅的語調,即使是不具有詩歌素養的讀者,也能一讀便明白其大意。
“李杜詩篇萬口傳。”這是一句平淡無奇的大實話。李白、杜甫是古代傑出的詩人,他們的詩篇數百年來一直盛傳不衰,這是人們公認的事實。而第二句卻來了個大轉折,明白地說出李、杜的詩篇“至今已覺不新鮮”了。這是前人未說過的話,堪稱為石破天驚之論。不過,詩人此語並非意味著要否定李、杜詩作的傑出成就,動搖其歷史地位。這裡所謂“不新鮮”,是從讀者的審美感受的角度說的,謂唐代大詩人李白和杜甫的詩篇,已經不完全適合數百年後的讀者的審美意識了。所以,首句的“萬口傳”同次句的“不新鮮”,兩者並不矛盾,而是如實地說明了詩創作的時代性:詩歌所詠之事,所抒之情,所取之法,所成之意象,以及所開之風氣,都是時代的產物,烙印著時代的特色,很適契約時代人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歷史的變遷,也就逐漸不完全適合後世讀者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了。在這裡,詩人並非有意冒犯古代的詩仙、詩聖,而是將他們作為優秀詩人的代表,說明詩創作的這個法則,連他們這樣為後世人所尊重、“詩篇萬口傳”的大詩人,也不能完全衝破,其他詩人自然更不必說了,從而更加鮮明、有力地突出、強調詩歌發展的理論觀點。
詩人並沒有停留在說明這種現象上,接下來更進而提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意思很明顯,就是肯定各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天才詩人,以富有創造性的詩篇,領導著當代的詩壇,開一代新的詩風。既然詩歌是不斷發展的,那么同時也就意味著詩人在創作上應當努力追求變化創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後面亦步亦趨。自然,由於絕句篇什極短小的限制,他不可能就與此有關的問題,作出更深細的研討、分析,但是,此論基本上是正確的。詩並沒有隨著號稱詩之“黃金時代”的唐王朝滅亡而消亡,歷代都有詩,也都有優秀詩人,例如北宋蘇軾、南宋陸游、金元之交的元好問等,都是各自時代的“領風騷”的“才人”。更為重要的是,此論不僅體現了歷史的發展觀點,而且其中包含著追求創造的精神,呼喚詩人們擺脫崇古的觀念和擬古的創作路子,理直氣壯地去爭新、創新,創造出適應當代人的審美意識的詩篇,做自己時代“領風騷”的“才人”。
這種發展創新的觀點,事實上在趙翼之前許多進步的文藝批評家也都反覆的闡述過。但是,趙翼進行重申和強調,卻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因為自明代以來的復古詩風,在清代初期乃至乾隆前期的詩壇上仍然相當盛行,所以他要求人們認識這一文學規律,絕去依傍而自創清詩。由此可見,這首詩在當時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同時,他把抽象的詩歌理論用詩歌這種生動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易誦易讀,醒人耳目,也因此時常為後人所徵引。
其三
第三首主要是強調看問題要有自己獨立的見解,這也是“性靈派”理論的一個要素。雖涉及詩歌評論,但與前兩首也有一脈相承的關係。從創作角度而言,只有有了獨立的見解,再把它寫出來,才稱得上是獨抒。在批評方面,這種獨立性就表現為“隻眼須憑自主張”,兩者精神完全一致。對待古人的作品也應抱有實事求是的態度,要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通過細緻的分析,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與這種正確的態度相對立的,即是“紛紛藝苑漫雌黃”,標新立異以譁眾取寵,不負責任地胡亂吹捧,不加分析地一概抹殺,如此等等都是藝苑內習見的“漫”的表現。詩人發此議論,其實是有針對性的。因為清代詩壇一開始尊唐成風,後來又盛行宗宋,這兩股勢力互相譏彈、雌黃,門戶之見很深。詩人既反對尊唐,也反對宗宋,力主詩歌創作要從復古主義的束縛下解放出來,這兩句正表明了這樣的鮮明觀點。
三四句以“矮人看戲”作喻,對那些毫無主見的盲從附和者,作了形象而又絕妙的諷刺。他們的可悲之處莫過於鸚鵡學舌,隨聲附和,無非像矮子看戲,趁人起鬨罷了。趙翼作詩,長於說理,常常不假比喻,但這首詩有些不同。“矮子看戲”的比喻雖然不是趙翼首創,但用在這首詩里,可謂恰到好處,使詩平添出一種諧趣,且有一種形象的說服力。本來以詩論詩易因泛泛空論而令人厭倦,但這首詩卻讓人覺得莊諧相濟、趣味盎然,表現了詩人的睿智和幽默感。
其四
第四首指出了詩歌不能刻意求工和過於注重形式,而應自然如天成,具有自己的真情實感。詩人講述了自己一生做學問的感悟:年輕時立志想成為李白、杜甫那樣名垂千古的詩人而不懈努力,到老才意識到,如果沒有天分,即使努力,最終的成就都是有限的。通過年輕和年老兩個不同年齡段的人對學習的不同理解,可以看出學習不能死學,而要注意方式方法。詩人認為作詩主要靠天分,而這種天分並非後天努力可以習得,這一點和袁枚性靈主張的觀點接近。
其五
第五首肯定了“詩窮而後工”的見解,嘲諷了某些詩人“既要工詩又怕窮”的“貪心”。“詩窮而後工”是中國古代詩歌理論中一個傳統的觀點。從司馬遷報任安書》所說的“發憤著書”、韓愈《送孟東野序》所說的“不平則鳴”,到歐陽修《梅聖俞詩集序》所說的“愈窮愈工”,都是這種理論的繼續和發展。它揭示了一條文學藝術規律,就是作者越接近底層人民,就越能反映人民的痛苦和呼聲;作者受的打擊越大,義憤越深,對現實的批判也就越尖銳,作品的價值也就越高。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是趙翼生活在文字獄盛行的乾嘉時代,提出“既要工詩又怕窮”的要求,自然是很難成為現實的,於是他採取“頌聖”的手段,企圖達到免禍的目的,以致那些歌頌清代統治者鎮壓少數民族和農民起義的詩歌,就成了他的缺點和錯誤。當然,這條規律如今也已過時了,因為作者既享有歌頌光明和揭露黑暗的充分權利,又具有深入生活和反映現實的大好條件,對於廣闊的現實和豐富的生活,只要進行周密的觀察、深刻的分析,就能寫出反映時代脈搏和人民願望的好詩來。

名家點評

近代王文濡歷代詩文名篇評註讀本》:第二首抱負不凡,自是才人吐屬。三首譏嘲得妙,世之好作詩話,妄災棗梨者見之,也應齒冷。
原中華書局編審周振甫、中華書局文學編輯室副編審冀勤《錢锺書〈談藝錄〉讀本》:從這五首詩看,趙翼論詩,主張爭新,因為天工人巧都在爭新,是符合自然和社會的變化的。要獨具隻眼,有自己的主張。要人工和天分的結合,像風格,跟個性有關,這就跟天分有關。錢先生稱他的詩,修辭妥貼圓潤,能說理運典,這五首詩就可作例。《論詩》講他的詩論,即屬說理,說得明白暢達。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周嘯天《中國絕句詩史》:這些論詩絕句表現了一定的發展觀點和追求創新的精神,對詩歌創作中的厚古薄今派和復古傾向,作了否定。“李杜詩篇萬口傳”一首豪情壯懷,尤膾炙人口,在明清論詩絕句中可謂首屈一指。他還以“矮人看戲”的生動比喻,辛辣地諷刺了“榮古虐今”、人云亦云的詩歌評論,提倡“隻眼須憑自主張”,即獨具隻眼、不厚古薄今的詩歌評論。這種發展觀點和追求創新的精神,也反映在他所著《甌北詩話》中。

作者簡介

趙翼(1727—1814),字雲崧(一字耘松),號甌北。江蘇陽湖(今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進士,歷仕粵、滇、黔,累官貴西兵備道。不久辭官主講安定書院,晚歲以著述自娛。他長於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反摹擬。有詩名,與袁枚、蔣士銓並稱“江右三家”。詩作攄寫性情,真率詼諧,喜議論,善用典,詠史詩成就尤為突出。尚熔三家詩話》稱其詩“如吳越錦機,力翻新樣。”著有《廿二史札記》《陔余叢考》《甌北詩鈔》《甌北詩話》等。
論詩(論詩五首·其二)
趙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