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藝術——沒有地址的信

論藝術——沒有地址的信

《論藝術——沒有地址的信》是俄國思想家格奧爾基·瓦連廷諾維奇·普列漢諾夫創作的美學理論著作,發表於1899—1900年間。

該書中普列漢諾夫從藝術的歷史發展、演進的規律出發,從各方面揭露藝術與社會生活的聯繫,論述了原始藝術、人類的美感的產生和發展規律,藝術的本質與社會作用以及藝術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生產關係狀況的反映的特點,闡明了藝術作為社會意識形態,它的產生髮展規律不能不受社會發展規律制約,從而為馬克思主義奠定了科學的美學理論和藝術理論的基礎。

該書是俄國較早以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論述藝術起源、審美意識的發生、發展和藝術階級性的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藝術:沒有地址的信
  • 外文名:Unaddressed Letters
  • 作品別名:沒有地址的信、論藝術
  • 作者:格奧爾基·瓦連廷諾維奇·普列漢諾夫
  • 類別:哲學類
  • 首版時間:1899—1900年
  • 字數:9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以書信體形式體現,而不是章節結構。全文包括六個部分:第一封信至第四封信和兩個札記。
普列漢諾夫從歷史唯物主義立場分析了藝術的起源和發展,認為藝術起源於生產活動,它的產生、發展取決於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普列漢諾夫引用大量感性、考古材料證明,在以狩獵為生的民族的裝飾藝術中,植物完全沒有地位,原始藝術與生產勞動相聯繫。人類最初的審美意識是從實用觀點出發的,只是後來才站在審美的觀點上來看待它們。因此藝術不是起源於遊戲,而是起源於生產勞動。原始氏族的文身、以獸角、獸牙作裝飾,戴鼻環、唇環等,都可以說明從有用的觀點對待事物的態度,在這裡是先於從審美快感的觀點對待事物的態度。在札記中,普列漢諾夫論述了藝術的階級性問題,認為階級藝術所表現的都是那創造它的階級認為好的和重要的東西,這種意識不是直接由經濟決定的,而是由那些在經濟基礎上成長起來的社會關係決定的。

作品目錄

第一封信
第二封信
第三封信
第四封信
具有概要或提綱性質的個別札記
《沒有地址的信》的準備工作札記
說明:該中文譯本根據《普列漢諾夫這些著作選集》第五卷俄文版,將原譯本的六封信改編為四封信,即原譯本的第一封信仍舊,第二、第三封信合併為第二封信,第四封信作為第三封信,第五、第六封信合併為第四封信。原譯本中所附的兩個札記予以保留。

創作背景

19世紀80年代初,普列漢諾夫開始鑽研和翻譯馬克思主義重要文獻,從民粹主義者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1883年,普列漢諾夫與波里索維奇・阿克雪裡羅得、維拉・伊萬諾夫娜・查蘇利奇等志同道合者在日內瓦創立了“勞動解放社"。該社把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如《僱傭勞動與資本》《費爾巴哈論》《關於自由貿易的演變》《恩格斯論俄國》等書譯成俄文出版。普列漢諾夫在這期間寫了一系列反對民粹派、伯恩施坦主義以及俄國經濟派、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作品,具有代表性的是《社會主義和政治鬥爭》《論一元史觀的發展》等。《沒有地址的信》正是在這一時期寫成的,發表於1899~1900年間。

作品思想

1、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
普列漢諾夫收集和研究了大量的人類學、人種學、民族學、考古學關於原始氏族生活狀況的考察材料和有關人類起源、藝術起源的專著,說明原始藝術只能是原始氏族生產力狀況,原始人的生產活動方式的表現,證明了藝術的產生和發展是由物質需要和社會需要所決定的,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
2、勞動先於藝術
關於藝術的起源問題,西方有兩種影響較大的說法:一種是“遊戲說”,認為藝術起源於遊戲,是人們過剩精力的發泄;一種是“心靈表現說”,認為藝術的起源是人的潛意識的本能的變相表現。普列漢諾夫著重批判了斯賓塞的“遊戲說”,強調勞動先於遊戲,遊戲是勞動的產兒,這是一條馬克思主義的藝術原理。普列漢諾夫指出,藝術並不是起源於“遊戲”,而是起源於生產勞動。勞動創造了人本身,也創造了舞蹈、音樂、詩歌和繪畫等文學藝術。他認為原始的藝術活動與生產活動有著密切聯繫,勞動先於藝術。
3、使用價值先於審美價值
普列漢諾夫認為,從原始化裝藝術、文身和裝飾圖案可以看出,以功利的觀點對待事物是先於以審美觀點對待事物的。審美趣味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它的狀況可以成為生產力狀況的標誌。雖然技術和經濟並非總是直接決定審美趣味,但還是有因果聯繫的。

作品影響

《論藝術―沒有地址的信》曾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廣為傳播。該書曾在中國有很大影響,20世紀60年代初,中共中央宣傳部將該書作為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之一,列入中國幹部必讀書目。

出版信息

1899年,普列漢諾夫以《論藝術、社會學的研究》為標題在俄國《創始》雜誌4月號上發表,後因停刊沒有發完。1956年莫斯科出版俄語版《沒有地址的信——藝術和社會生活》;1957年莫斯科出版英文本《沒有地址的信——藝術與生活》。該書的中譯本,1929年由林柏根據英文本譯出,以《藝術論》為書名由上海南強書局出版。1930年,魯迅從日譯本轉譯了這本書的前兩封信,以《藝術論》為名出版,並為之寫了很長的序言。1962年曹葆華根據1956年俄文單行本重譯,書名為《沒有地址的信——藝術與社會生活》,由三聯書店出版。1964年再版,1973年又依據前一版重新校訂出版。

作者簡介

格奧爾基・瓦連廷諾維奇・普列漢諾夫(Georgi Valentinovich Plekhanow,1856—1918),俄國和國際工人運動活動家,俄國勞動解放社創始人,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家。普列漢諾夫的全部活動可以分為三今發展階段:1875年—1883年是民粹主義者,1883年—1903年是馬克思主義者,1903年以後成了孟什維克的領導。其代表著作有:《社會主義和政治鬥爭》(1883)、《我們的意見分歧》(1885)、《資產階級革命》(1890-1891)、《唯物主義歷史觀念》(1891)、《論一元論歷史觀的發展問題》(1895)、《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和《沒有地址的信》(1899—199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