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華人宜力戒漫不經心之弊

《論華人宜力戒漫不經心之弊》是夏曾佑所著作品,出自於《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華人宜力戒漫不經心之弊
  • 作者:夏曾佑
  • 作品出處: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中國自與各國交通以來,朝野上下,有一通弊,曰漫不經心。此弊之入人也至深,其為害也至遠,其初猶不之覺,方且上下嬉娛,習而安之,而外人則玩我於股掌之上,而陰行其奪權之政策。及為日既久,情狀發露,始相與駭目驚心,而已無可如何,然猶相忍為國,不遽爭執也。及至 糠及米,身受其害,始相與譁然爭執,則於時為已遲,非用九牛拔一毛之力,於事將無濟。若猶有始無終,大聲疾呼於先,而俯首帖耳於後,則益為外人所竊笑,方且以中國紳商士庶為不足畏,平日所施之政策為不可改,而益以一意堅持為得計,則吾未知其所底止矣。
姑即以會審公堂言之,查會審章程,明言華人案件,聽中國委員自行(訉)〔訊〕斷,是洋官固無權與聞也。顧何以先時定案之際,洋官必與聞其辦法,斟酌其當否;其後則喧賓奪主,華官默聽其專擅;又其後則竟反客為主,華官並不能置一詞。此何說也?又章程固明言準將華民管押及發落,是管押之權,固非華官莫屬也。顧何以先猶押於公廨,繼則押於捕房及西牢,繼又特造一西式牢監,專為拘押華人之用,繼且因有拘押男犯牢監之故,復行添設女牢,得步進步,靡所底止。而公堂至今,惟僅存一婦女到案,應押公堂,或應押西牢之問題,相與爭執,以保全一線之主權,以示公堂一日不廢,華官之權即一日不能讓,而當積重難返之後,已不勝其糾葛矣。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夏曾佑(1863—1924),字穗卿,號碎佛,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近代學者、詩人、政論家和思想家。1890年考中進士,旋授禮部主事。1894年前後,結識梁啓超、康有為、譚嗣同等維新人士,積極參與維新變法活動。1897年與嚴復、王修植等在天津創辦《國聞報》。1899年,任安徽祁門知縣。1902年卸任後寓居上海,1903年至1905年,任《中外日報》主筆,並致力於編撰《最新中學教科書中國歷史》一書。1906年,隨出洋五大臣赴日本考察憲政,歸國後發表《刊印憲政初綱緣起》,後任學部二等諮議官。中華民國成立後,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和京師圖書館館長等職。編者簡介楊琥,1965年生,甘肅通渭人。歷史學博士,先後就讀於西北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現為北京大學校史館副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選編有《憲政救國之夢:張耀曾先生文存》(2004)、《歷史記憶與歷史解釋:民國名人談五四》(2011)、《夏曾佑集》(2011)等書;參與編注《李大釗全集》(2006、2013)。另在《歷史研究》、《中國學術》、《北京大學學報》、《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若干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