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仁惻第二十》是唐代文學家吳兢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仁惻第二十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吳兢
- 作品出處:《貞觀政要》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論仁惻第二十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婦人幽閉深宮,情實可愍。隋氏末年,求采無已,至於離宮別館,非幸御之所,多聚宮人。此皆竭人財力,朕所不取。且灑掃之餘,更何所用?今將出之,任求伉儷,非獨以省費,兼以息人,亦各得遂其情性。”於是後宮及掖庭前後所出三千餘人。
貞觀二年,關中旱,大飢。太宗謂侍臣曰:“水旱不調,皆為人君失德。朕德之不修,天當責朕,百姓何罪,而多遭困窮!聞有鬻男女者,朕甚愍焉。”乃遣御史大夫杜淹巡檢,出御府金寶贖之,還其父母。
貞觀七年,襄州都督張公謹卒。太宗聞而嗟悼,出次發哀。有司奏言:“準陰陽書云:‘日在辰,不可哭泣。’此亦流俗所忌。”太宗曰:“君臣之義,同於父子,情發於中,安避辰日?”遂哭之。
貞觀十九年,太宗征高麗,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門樓撫慰之。有從卒一人病,不能進。詔至床前,問其所苦,仍敕州縣醫療之。是以將士莫不欣然願從。及大軍回次柳城,詔集前後戰亡人骸骨,設太牢致祭,親臨,哭之盡哀,軍人無不灑泣。兵士觀祭者,歸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兒之喪,天子哭之,死無所恨。”太宗征遼東,攻白岩城,右衛大將軍李思摩為流矢所中,帝親為吮血,將士莫不感勵。
作者簡介
吳兢(670—749年),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唐朝著名史學家,武周時入史館,修國史,遷右拾遺內供奉。唐中宗時,改右補闕,累遷起居郎,水部郎中。唐玄宗時,為諫議大夫,修文館學士,衛尉少卿兼修國史,太子左庶子,也曾任台、洪、饒、蘄等州刺史,加銀青光祿大夫,遷相州,封長垣縣子,後改鄴郡太守,回京又任恆王傅。編著有《樂府古體要解》、《唐春秋》、《唐書備闕記》、《太宗勛史》、《睿宗實錄》、《中宗實錄》、《貞觀政要》、《則天實錄》、《唐高宗實錄》(與劉知己合撰)等,僅《貞觀政要》傳於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