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心、風俗與氣節》是郭嵩燾所著作品,出自於《郭嵩燾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人心、風俗與氣節
- 作者:郭嵩燾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郭嵩燾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出處收錄,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光緒九年)九月初一日戊寅。接鄭陶齋、陳子濬、張崑生、周昌輔、羅楚卿各信。曾慕陶、曾霖生過談。是日致祭船山祠,就便一開社講,到者熊鶴村、彭麗生、傅青余、凌問樵、韓勔吾、左長卿、李次青、龍研仙、黃望之、朱恥江凡十一人。嵩燾宣講,言開設此會四年,以禁菸為名,亦期相與講求持身涉世之方,亦明知其無益,姑存此規模,以待賢者之興。數年以來,亦覺人心風俗,日趨涼薄,然亦勉強相安。自增加鹽引,受累繁多,生計日益蕭條。密察人心之偷敝,亦竟窮於思議。今年山東、直隸水災,奉天雨災,江南里下河一帶水災,廣東風災,南洋楮達地陷之災,《申報》所載,窮見疊出。湖南去歲歉收,今年便覺饑荒,又兼以蟲荒、水荒,然亦竟得中稔,較之各省災荒,固為勝之。此為可幸,亦最為可懼,以人心風俗尚不能及山東、直隸、奉天一帶之純樸,而反幸邀天眷,此尤當猛省者。自古世道之亂,原本人心風俗,而其患皆起於士大夫。吾亦自覺數年以來,德業未嘗有進,且岌岌有日退之勢。張子云:“士君子處治朝則德日進,處亂朝則德日退。”此亦自然之理。用此展轉以自趨於亂,吾輩士君子之責,亦何辭以自解?所以汲汲望君等之相與維持之。彭麗生言:竊觀今日人士之敝,莫甚於無恥,尤莫甚於好利,其終歸於放肆。晉人以清談致亂,其時猶知崇尚名節,顧惜清議。今則一世〔切〕不顧。自乾嘉以來,學者一意詆毀宋儒,直將作人的規模,毀壞淨盡。人心風俗,安得不壞?嵩燾復言:麗生所論三弊,深中今日學者隱微,而無恥為尤可懼。孟子云:“恥之於人大矣。”孔子論士,發端便說“行己有恥”。此語包羅最廣。如宗族稱孝,鄉黨稱弟,尚屬其次。尚有心,自然不敢不孝,不敢不弟。恥者,動於心之不自安也。人生大弊,只坐好利。要須是有恥,則利中多少層節,自然推勘分明。是以恥之一字,於人士尤為吃緊。放縱與利與兩途〔放縱與好利兩途〕,然其歸宿則一。一念之無恥,可以無所忌憚,無所顧惜。此三語足當今世士人頂門一針,吾特一與申明。熊鶴村、彭麗生因極論張幼樵之文章氣節,議者猶或非之,心為之不平。嵩燾謂幼樵聰明而優於才,其志節正待養成。朝廷所以用之,則全失其宜,直是縱令訐告。進退大臣,視其一言,其權勢之煊赫,至於傾動朝野。所以然者,以李蘭生為之奧援耳。自古豈有居顯要之地,與政府交相結納,而可雲氣節者乎?韓勔吾因言京師議論,謂其在翰院與張振軒世兄交密,謀以軍務邀求保舉,張振軒因奏請幫辦軍務。恭邸以翰林近臣,不當奏調為言,張幼樵乃大懼,謀之張伯潛。伯潛以為必一參劾張振軒,乃可以解釋人言,因請以擅調近臣議處直督。京師知此者,皆心非之。嵩燾謂勿論其他,只肅毅伯相為幼樵添設問津書院名目,歲致千二百金,幼樵坐受此 數年,既轉副憲,乃推以薦之黃再同。以一翰林,坐受地方大臣千二百金之乾金,徒以其為權要人也,曲意羅張〔張羅〕之,而竟靦然受之不辭。既以副憲居風憲之地,不宜受此無名之惠,辭之可也,又舉以屬之黃再同。此有二義:再同亦有梗直之名,幼樵欲與共享此利,以為此義取也,無不可受也,是強與同污也。且以明肅毅此舉,並非為渠而設。若薦之他人,肅毅必不肯允,而與黃子壽數十年至交,以屬之再同,肅毅必不肯違異。是使與者受者皆甘心受其籠絡,此小人心計之尤巧者也。吾直不敢以謂然。張幼樵首參李肅毅,卞誦生首參曾文正,皆以此上邀朝廷之眷,即此可以定其為人矣。君子成人之美,如幼樵之才,猶能崇尚名節,亦今時士大夫所難。獨苦李蘭生無大臣之才識,而一意援引之,使行其刻薄矯激,以成一時操切之政,關係實非淺鮮。非知道之君子,誰與辨之?乃擊鼓而罷。是日諸生聽講者:劉若華、陳子濬、李子韶、張鶴臣、劉靜生、蕭叔衡,凡六人。【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出處收錄
本書選取郭嵩燾著作的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他對西方科學技術、學術文化、社會與政治制度的了解;二是他力主變法革新、興利去弊的論述;三是他對諸多中外交涉、政治事件的見解;四是他在學術方面的見解,對同時代人物的品評,以及他的自我評價。全書分日記、奏稿、書信與自敘四部分,日記部分比例較重,希冀能夠反映出郭嵩燾思想的眾多面相。
作者簡介
人物簡介大變動時代容易產生大思想家。郭嵩燾生活在清代道鹹同光之際,中國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由“天朝帝國”變為列國之一,由閉關自守變為被動開放,由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啟動工業化進程。郭嵩燾敏銳地感受到時代變動的脈搏,走在了時代思想的前列。他努力了解西方,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與良善的制度,反對因循守舊。他不畏人言,勇於擔當,出任中國第一任駐英公使,盡力介紹西學西制,呼籲中國走向世界,雖備受攻擊而百折不撓,無怨無悔。他學養深厚,博古通今,對中國社會諸多問題的批評,對中外諸多交涉得失的分析,均鞭辟入裡,見識超群。編者簡介熊月之,1949年生,江蘇淮陰人,1981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獲碩士學位。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上海市歷史學會會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專著有《中國近代民主思想史》、《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馮桂芬評傳》、《異質文化交織下的上海都市生活》等;主編《上海通史》;論文有《論郭嵩燾》(1981)、《郭嵩燾出使述略》(1983)、《論郭嵩燾與劉錫鴻的紛爭》(1983)等百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