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笑,是為書面用語,在古代詩詞中素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等等之說。日常生活中即為說說笑笑,言談與喜笑而已。在此,文章《談笑》用一種專業理性但又不失趣味性的敘述幫我們深入理解”談笑“的內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談笑
作品簡介,涵義,
作品簡介
《談笑》原文:
笑,是反映內心的一種面部表情。“笑臉相迎”,“滿面春風”,“滿臉堆下笑來”,證明笑和臉的關係。“啟顏”,“霽顏”,“笑逐顏開”,文氣了些,說的卻是同樣的關係。“笑面虎”,“笑在臉上,苦在心頭”,情況不同了,“反映內心”云云,要重新研究了,可是“面部表情”依然有效。
臉,是籠統而言,笑,又與它的某些“局部”關係特別密切。一是嘴,“笑口常開”,“笑得合不上嘴”,固然易見;“抿嘴”笑,“撇嘴”笑, “咧嘴”笑,同是嘴的事,又各有千秋。不過,有時候嘴是不讓你看到使用何一形態的,“掩口胡盧”,你就只好去自己揣摩。
三是下巴。“解頤”尚可,竟至“脫頷”,要請正骨大夫給“拿”一“拿”才行。
四是眼。打心裡高興,會“眉開眼笑”,會“笑得眼眯成一條縫”。
笑只和臉——不管“整體”還是“局部”——有關係嗎?亦不盡然。“拊掌”,在於手;“捧腹”,又關乎肚。
笑也有牽及全身的,“笑不可仰”,“笑彎了腰”,也還罷了,有時要“絕倒”。“笑得肚腸子疼”,還不打緊,“笑破肚皮”,甚至“笑煞”,那事情就非同小可了,勢須尋醫搶救。搶救無功,終於“笑死活人”,其事大概也是有過的吧。
“笑煞”之後,也不一定算完,因為還可以“含笑”於地下呢。
“冠纓索絕”,這非古人不辦。“噴飯滿案”,今人猶可試行。
“粲然”,“囅然”,“然”,“譁然”,何嘗千篇一律?
論其聲音,“哈哈”,“嘻嘻”,“嘿嘿”,“嚇嚇”,“噗哧”,“啞然”,還有“咯咯”之類,大約用來形容少女的“銀鈴般的笑聲”。
“笑嘻嘻”,“笑迷迷”,“笑盈盈”,“笑吟吟”,又是各有一副神情意態。
辨其種類,“苦笑”,“傻笑”,“憨笑”,“假笑”,“陪笑”,“諂笑”,“冷笑”(雖無“熱笑”,但“冷笑熱哈哈”一語證明笑是有熱的),“暗笑”,“狂笑”,“奸笑”,“獰笑”。
也有“隱笑”,“淺笑”,“嬌笑”,“妍笑”,“長笑”,“佯笑”。這大抵過於“古雅”,但也無法罷免它們的存在權。
“會心微笑”,“相視而笑”,“付之一笑”,“仰天在笑”,“不覺失笑”,“無人自笑”,“似笑非笑”,“不笑強笑”……還有“皮笑肉不笑”(這種本領是最不易企及的)。
另有一類,“取笑”,“逗笑”,“招笑”,“貽笑”,“見笑”,“索笑”,“調笑”,“買笑”,“賣笑”。
至於“訕”“誚”“哂”“嗤”“譏嘲”“揶揄”……自然也難摒諸笑的大範圍之外。
笑是如此多彩,當我們想到這一點,也會“忍俊不禁”的。
我常常想,即此而觀,祖國語言是何等豐富,何等生動,這其間又反映出人民民眾對生活的體會是何等深刻,何等全面。漫畫家、創作家、表演家、說唱家、翻譯家、語言學者、社會學者……豈能不向這種寶庫中作一番巡遊探討。如果有這么一部詞典,能夠分門別類,蒐集古今雅俗的辭彙(“笑”的典故,另為一類,尚不在此數),讓人能夠一覽而得,其意義應是十分肯定的。
我這種想法,也許早有學者付諸實踐,我還在此如數家珍,那就成了“笑柄”“笑料”了。
涵義
有說有笑,興致高
歷史遐想後日蛾眉,兩山橫黛,談笑風生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