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修養

談修養

《談修養》是2004年中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光潛。本書是作者闡發人生修養途徑的著作,作者以其心理學的專長和思想文化的觀察,把握個人心性與社群國族之間的互動。

基本介紹

  • 書名:談修養
  • 作者:朱光潛
  • ISBN:7563349863
  • 出版社:中周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11月
內容介紹,朱光潛作品,作者介紹,成書由來,美學思想,內容簡介,出版的版本,推薦理由,目錄,緒言,張群作品,圖書介紹,演講及著作,

內容介紹

雖然“修養”二字,由來已久,出自孟子的“修身以養性”,但對於修養的追求從未停滯。古人說:“修猶切磋琢磨,養猶涵養薰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產品的工藝,“修”就是“鍛鍊”,引申為研究學習問題,增長才幹的過程;“涵養薰陶”是指受到一種思想、品行、習慣的長期濡染而趨同化,“養”就是“提高”。
談修養是人們對修養涵義境界的理解釋讀。經受鍛鍊,得以提高,保持某一境界,就是修養。談修養是人們對修養的釋讀,帶有很大程度道德文化的傳承性和充分的個人意志的成分,這種高尚的品質和正確的待人處世的態度,為求取學識品德之充實完美,修養的概念很寬泛,在任何領域任何角度都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讓人們在追求高境界的人生品格中孜孜不倦的探究。

朱光潛作品

作者介紹

朱光潛(1897年-1986年),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翻譯家,我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文藝心理學》、《悲劇心理學》、《西方美學史》、《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修養》、《談美》、《談論》、《談文學》等。其最著名的是《朱光潛修養三書: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美、談修養》。

成書由來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武大校內湘皖兩派內訌,遂以朱光潛出任教務長來調和,因為他是皖人而和湘派較友好。按國民黨規矩,學校“長字號”人物都須參加國民黨,朱光潛名義上被拉入國民黨(後掛名三青團中委和國民黨常務監委)。並讓他在國民黨的《中央周刊》上經常寫稿。雖然如此,他並不屈從任何政治偏見,忠於理論思想的撰文,陸續發表了各類說詩、論文、談修養的文章,後來整理編輯,集成兩本書《談文學》、《談修養》。

美學思想

北京大學已故教授朱光潛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美學家,他和宗白華先生被稱為20世紀我國美學的雙峰。朱先生從事美學研究60多年,著、譯宏豐。研究朱先生的學術歷程,可以寫出很厚的專著。事實上,我國已經出版了多種研究朱先生的專著。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是朱先生旅歐第二年、即1926年在一篇文章中首先提出來的,以後他多次重複過。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觀點看,這句座右銘是儒家精神和道家精神的結合,也是一種審美的境界。
在20世紀40年代的《談修養》中,朱先生專門說到儒家的入世精神,對孔子的執著精神和人格力量十分推崇。他寫道:“例如孔子,他是當時一個大學者,門徒很多,如果他貪圖個人的舒適,大可以坐在曲阜過他安靜的學者的生活。但是他畢生東奔西走,席不暇暖,在陳絕過糧,在匡遇過生命的危險,他那副奔波勞碌淒悽惶惶的樣子頗受當時隱者的嗤笑。他為什麼要這樣呢?就因為他有改革世界的抱負,非達到理想,他不肯甘休。”有一次孔子叫子路向兩位在鄉下耕田的隱者問路,隱者聽說是孔子,就告訴子路說:如今世道到處都是一般糟,誰去理會它,改革它呢?孔子聽到這話嘆氣說:“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意思是說,我們既是人就應做人所應該做的事;如果世道不糟,我自然就用不著費氣力去改革它。朱先生認為孔子生平所說的話這幾句最沉痛、最偉大。

內容簡介

一代學術宗師朱光潛先生以理智澄明、剛毅沉穩見稱於世,學問人格並受推崇。本書系其闡發人生修養途徑的著作,半個多世紀來卻淹沒在其美學著譯之底下,光芒不顯,書中正著眼於其關於人生諸般極精微又極精明的見解。作者以其心理學的專長和思想文化的觀察,把握個人心性與社群國族之間的互動,一一道破種種心性的困惑和社會蔽障,引導人生趨往康莊與豐盈。作者學貫中西,視越古今,從散淡出精切,以隨意顯從容,境界愈寬,識力愈正。披覽此卷,常感心靈光影;先哲洞見,歷久彌新,無妨與世事人心相互參證。

出版的版本

本書共出版過兩次,分別為《談修養》(朱光潛著) 188.6/2593 中周出版社 1946年;2B825/160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4年
5.1 1947年初版 朱光潛著《談修養》32開.中周出版社
書籍作者:朱光潛
圖書出版社:中周出版社
圖書標籤:朱光潛出版社 談修養
出版時間:1947
開本:32開
頁數:208頁
裝訂:平裝
版次:1
5.2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各版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頁碼:124 頁
談修養
開本: 24開
出版日期:2004年11月
ISBN:756334986363349869
條形碼:9787563349869
版本:第1版
裝幀:精裝
開本:24開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談修養
頁碼:124 頁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563349863
條形碼:9787563349869
版本: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32
正文語種:中文
叢書名:朱光潛作品系列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談修養
頁碼:160 頁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563349863/9787563349869
版本:第2版
裝幀:平裝
開本:32

推薦理由

在個人本位主導的中國,只有個人好了,社會才能好;只有把個人修養提高了,全社會的風氣才能好轉。
懶,所以苟且因循敷衍,做事不認真;懶,所以貪小便宜,以不正當的方法解決個人的生計;懶,所以隨俗浮沉,一味圓滑,不敢為正義公道奮鬥;懶,所以遇引誘即墮落,個人生活無紀律,社會生活無秩序。知識階級懶,所以文化學術無進展;官吏懶,所以政治不上軌道;一般人都懶,所以整個社會都“吊兒郎當”暮氣沉沉。懶是百惡之源,也就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徑走。如果要改造中國社會,第一件心理的破壞工作是除懶,第一件心理的建設工作是提倡奮鬥精神。

目錄

自序
一番語重心長的話——給現代中國青年
談立志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
談青年的心理病態
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的倫理觀
談處群(上)——我們不善處群的病症
談處群(中)——我們不善處群的病因
談處群(下)——處群的訓練
談惻隱之心
談羞惡之心
談冷靜
談學問
談英雄崇拜
談交友
談性愛問題
談青年與戀愛結婚
談休息
談消遺
談體育
談價值意識
談美感教育

緒言

十年前我替開明書店寫了一本小冊子,叫做《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那時候我還在歐洲讀書,自己還是一個青年,就個人在做人讀書各方面所得的感觸,寫成書信寄回給國內青年朋友們,與其說存心教訓,毋寧說是談心。我原來沒有希望它能發生多大的影響,不料印行之後,它成為一種銷路最廣的書,裡面一部分文章被采入國文課本,許多中國小校把它列入課外讀物。上海廣州都發現這本書的盜印本,還有一位作者用“朱光潸”的名字印行一本《給青年十三封信》,前三四年在成都的書店裡還可以看到。我於是以《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作者見知於世,知我者固多,罪我者亦復不少。這一切,我剛才說,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坦白地說,這樣乘其不意地被人注視,我心裡很有些不愉快。那是一本不成熟的處女作,不能表現我的成年的面目,而且掩蓋了後來我比較用心寫成的作品。尤其使我懊惱的是被人看作一個歡喜教訓人的人。我一向沒有自己能教訓人的錯覺,不過我對於實際人生問題愛思想,愛體驗,同時,我怕寂寞,我需要同情心,所以心裡有所感觸,便希望拿來和朋友談,以便彼此印證。我仿佛向一個夥伴說:“關於這一點,我是這樣想,你呢?”我希望看他點一個頭,或是指出另一個看法。假如我口齒俐朗,加上身邊常有可談的朋友,我就寧願對面傾心暢談,決不願寫文章。無如我生來口齒鈍,可談的朋友又不常在身邊,情感和思想需要發泄,於是就請讀者做想像的朋友,和他作筆談。我用“談”字毫不苟且,既是“談”就要誠懇親切。假如我的早年那本小冊子略有可取處,大概也就在此。 這是十年前的話。過去幾年中很有幾家書店和雜誌為著貪圖銷路,要求我再寫給青年信那一類的文章,我心裡未嘗不想說話,卻極力拒絕這些引誘,因為做馮婦向來不是一件愜意的事。於今我畢竟為《中央周刊》破戒,也有一個緣故。從前在那部處女作里所說的話很有些青年人的稚氣,寫時不免為一時熱情所驅遣,有失檢點,現在回想,頗有些羞愧。於今多吃了十年飯,多讀了幾部書,多接觸了一些人情世故,也多用了一些思考體驗,覺得舊話雖不必重提,漏洞卻須填補。因此,《中央周刊》約我寫稿,我就利用這個機會,陸續寫成這部小冊子中的二十來篇文章,其中也有幾篇是替旁的刊物寫的或沒有發表的,因為性質類似,也就把它們集在一起。 讀者有人寫信問我:這些文章有沒有一個系統?有沒有一個中心思想?我回答說:在寫時我只隨便閒談,不曾想把它寫成一部教科書,並沒有預定的系統或中心思想。 不過它不能說是完全沒有系統。這些年來我在學校里教書任職,和青年人接觸的機會多,關於修養的許多實際問題引起在這本小冊子裡所發表的一些感想。問題自身有些聯絡,我的感想也隨之有些聯絡。萬變不離宗,談來談去,都歸結到做人的道理。 它也不能說是完全沒有中心思想。我的先天的資稟與後天的陶冶所組成的人格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我的每篇文章都是這有機體所放射的花花絮絮。我的個性就是這些文章的中心。如果向旁人檢討自己不是一樁罪過,我可以說:我大體上歡喜冷靜、沉著、穩重、剛毅,以出世精神做人世事業,尊崇理性和意志,卻也不菲薄情感和想像。我的思想就抱著這箇中心旋轉,我不另找玄學或形上學的基礎。我信賴我的四十餘年的積蓄,不向主義鑄造者舉債。 這些文章大半是在匆迫中寫成的。我每天要到校辦公、上課、開會、和同事同學們搬唇舌、寫信、預備功課。到晚來精疲力竭走回來,和妻子、女孩、女僕擠在一間臥室兼書房裡,談笑了一陣後,已是八九點鐘,家人都去睡了,我才開始做我的工作,看書或是作文。這些文章就是這樣在深夜裡聽著妻女打呼鼾寫成的。因為體質素弱,精力不濟,每夜至多只能寫兩小時,所以每篇文章隨斷隨續,要兩三夜才寫成,運思的工夫還不在內。我雖然相當用心,文字終不免有些懈怠和草率。關於這一點,我對自己頗不滿,同時也羨慕有閒暇著述的人們的幸福。 目前許多作者寫書,嘗自認想對建國萬年大業有所貢獻,搖一支筆桿,開一代宗風。我沒有這種學問,也沒有這種野心或錯覺。這本小冊子,我知道,像一朵浮雲,片時出現,片時消失。但是我希望它在這片時間能借讀者的晶瑩的心靈,如同浮雲借晶瑩的潭水一般,呈現一片燦爛的光影。精神不滅,這影響儘管微細,也可以蔓延無窮。 民國三十一年冬在嘉定脫稿

張群作品

圖書介紹

這本書中,首篇是論健康之道。張群主張養生必須從“起居有時,飲食有節”做起。他說他生平遇到很多朋友,本來身體很好,但在強壯有為的年紀里,自負體力過人,或縱情聲色,或恣意口腹,以致未老先衰。因此,他認為養生保健之道應隨時注意節制,以保持細水長流。
其次,要有愉快的心情。他說:“我曾在韓國看到一副對聯‘一笑一少,一怒一老’。對聯雖然只有寥寥八個字,含義卻很深遠。我說對聯改寫為‘大笑一次,年輕一天;大怒一次,短壽一年’,更精闢動聽。”
再次,張群認為健康與勞動有關,從小養成勤勞的習慣,一生受用不盡。
最後,他用一首《不老歌》來勉勵讀者:
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飽;
常跑跑,多笑笑,莫煩惱;
天天忙,永不老。
這8句話,24個字,可以概括為張群的養生之道。
張群經常四處演講,演講時他把《談修養》一書的主旨概括為一篇“五養箴”,以幫助人記憶:
五養箴
修身之道,五養為本。
養身:須保持生活規律,愉快心情和勤勞習慣。
養心:須培養虔誠信仰,澹泊胸襟,堅毅意志與永恆熱忱。
養慧:要有冷靜頭腦,客觀態度,求知精神,並能實踐力行。
養量:端賴謙益以應世,寬恕以待人,忍耐以自制,協和以容眾
養望:務期以公誠化忿怨,以負責樹眾信,以服務為領導,以犧牲求創新。
張群說,按照這五條修身養性,行動要誠懇,要持之以恆,才能有收穫,才能達到養生、高壽的目的。他還說,他更從美國醫生哈瑞斯博士所研究的20位百歲老人的報告中,得到長壽要訣,那就是:有鎮靜幽默的性情;節制飲食的習慣;經常忙碌,以及有足夠的休息。

演講及著作

張群在1954年做過一次“談修養”的演講,闡述了“修養”對“養生”的指導作用。1969年,他又把演講的內容加以擴充、修訂,出版成書,書名就叫《談修養》,這本書在台灣很有影響,書名幾乎成了張群養生之道的代稱。
《談修養》這本書中,首篇是論健康之道。張群主張養生必須從“起居有時,飲食有節”做起。他說他生平遇到很多朋友,本來身體很好,但在強壯有為的年紀里,自負體力過人,或縱情聲色,或恣意口腹,以致未老先衰。因此,他認為養生保健之道應隨時注意節制,以保持細水長流
張群著 談修養 書籍封面張群著 談修養 書籍封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