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瓦舍說唱伎藝。又名談諢話。在宋代記載瓦舍伎藝的筆記中,有說諢話藝人的名字,如《東京夢華錄》的《京瓦伎藝》條,只記載“張山人,說諢話”。《西湖老人繁勝錄》、《武林舊事》中記載了說諢話藝人蠻張四,而沒有說諢話具體形式。只有宋人王灼《碧雞漫志》卷2中說:“長短句中作滑稽無賴語,起於至和。嘉之前,猶未盛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說諢話
- 拼音:shuo hunhua
- 年代:熙、豐、元間
- 特徵:以詼諧獨步京師
shuo hunhua
說諢話
熙、豐、元間,兗州張山人以詼諧獨步京師,時出一兩解。”從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諢話即趣話、笑話。它兼有滑稽、詼諧、諷刺、調笑的含義。有的學者認為諢話除滑稽說笑之外,可能尚有低級趣味的內容。它不僅有散文說白,還有韻文的長短句可以詠唱。又據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記載:“宋有戲曲、唱諢、詞說。”可知當時不僅有說諢,而且還有唱諢。由此看來,說諢話當是一種有說有念誦而且有歌唱的綜合說唱伎藝。笑話,在宋元市語中也叫“砌話”,“砌”就是“諢切”的切字的轉寫。南宋人羅燁《醉翁談錄》中有“嘲戲綺語”一卷,所收都是笑話,有的學者認為可能與說諢話有關,或說當是說話藝人“使砌”(在說書時穿插一些笑話。近代說書藝人也常在“書外書”中說一些笑話)的資料。宋人劉昌詩《蘆浦筆記》記載“街市戲謔有打砌、打調之類”。打砌、打調與說諢話極為相近,或有一定的淵源相承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