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觥

《說觥》是王國維所著作品,出自於《王國維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說觥
  • 作者:王國維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王國維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凡傳世古禮器之名,皆宋人所定也。曰鐘、曰鼎、曰鬲、曰甗、曰敦、曰簠、曰簋、曰尊、曰壺、曰盉、曰盤、曰匜、曰,皆古器自載其名,而宋人因以名之者也。曰爵、曰觚、曰觶、曰角、曰斝,古器銘辭中均無明文,宋人但以大小之差定之。然至今日,仍無以易其說。知宋代古器之學,其說雖疏,其識則不可及也。若國朝人所命名,則頗有可議者。如阮文達元。所藏器有子兕觥,其器今在吳縣潘氏,不可得見。據文達所記則云:“器制似爵而高大,蓋作犧首形,有兩角。”文達名之曰“兕觥”,又為之說曰:“《毛詩·卷耳》‘我姑酌彼兕觥’,傳雲‘角爵也’。毛說蓋以兕觥為似角之爵,其制無雙柱、無流,同於角;有三足,同於爵。詁訓甚明,非謂以兕角為之也”云云。案:阮釋毛傳非是。然由其所說,足知此器無雙柱而有三足,又比爵為高大,與宋以來所名為角者無一不合,惟蓋作牛首形,與他角蓋異。余謂此亦角也,其蓋作牛首者,亦由浭陽端氏所藏飛燕角,其蓋作燕張兩翅形,皆古人隨意象物,未足為兕觥之明證也。《揅經室四集》(七)《賦得周兕觥詩》注云:觥高七寸,下器皆如爵,上有蓋,蓋作犧首。其詩云:兕觥高似爵,有蓋制特強。蓋流作犧首,斛然額角長。蓋葉亦如葉,相合誠相當,左右各有缺,雙柱居其旁。則又有流有柱,與《積古齋款識跋》中所記互異。去歲,見貝子溥倫延鴻閣所藏父丙角蓋,亦作犧首形,有流無柱。端氏飛燕角則並無流,不知阮氏器究何如也。又濰縣陳氏有婦關兕觥,未見原器及全形拓本,其制或與阮氏器同。然則傳世古器中無兕觥乎?曰:有。兕觥之為物,自宋以來冒他器之名,而國朝以後,又以他器冒兕觥之名,故知真兕觥者寡矣。案:自宋以來,所謂匜者有二種:其一器淺而巨,有足而無蓋,其流狹而長;其一器稍小而深,或有足,惟《博古圖》之文姬匜有之,他器則否。或無足,而皆有蓋,其無蓋者,乃出土時失之。其流侈而短,蓋皆作牛首形。估人謂之虎頭匜,實則牛首也。《博古圖》十四匜中之啟匜、鳳匜、三夔匜、父癸匜、文姬匜、遍地雷紋匜、風夔匜七器,《西清古鑒》三十匜中之司寇匜、祖匜、伯和匜、女匜、山匜、般匜、利匜、舉匜、二犧匜、饕餮匜十一器,及端氏所藏諸女匜、弘匜、甫人匜三器,皆屬此種。余如《積古齋》著錄之父辛匜、父癸匜蓋,《筠清館》著錄之奉冊匜、父辛匜、冊父乙匜,《攈古錄》著錄之亞匜蓋、匜、文父丁匜、諸女匜,並予所見拓本中之析子孫父乙匜、父戊匜、作父乙匜,雖未見原器,然觀其銘文,屬乙類無疑。中有二匜蓋,尤其證也。余以為此非匜也,何以明之?甲類之匜,其銘皆雲“某作寶匜”,或雲“作旅匜”,或雲“作媵匜”,皆有匜字;而乙類三十餘器中絕無匜字。惟端氏之甫人匜銘雲“甫人父作旅匜其萬人用”。然其銘後刻,乃摹吳縣曹氏之甫人匜為之者。曹匜有圖,乃甲類,非乙類也。此一證也。匜乃燕器,非以施之鬼神,而乙類之器,其銘多雲“作父某寶尊彝”,如父辛匜,乃與吳縣曹氏、諸城劉氏之父辛(尊)同文。諸女匜亦與浭陽端氏之諸女方爵同文,皆祭器之證。其為孝享之器,而非沃盥之器可知。此二證也。古者盥水盛於盤,洗匜惟於沃盥時一用之,無須有蓋,而乙類皆有之。此三證也。然則既非匜矣,果何物乎?曰:所謂兕觥者是已。何以明之?曰:此乙類二十餘器中,其有蓋者居五分之四,其蓋端皆作牛首,絕無他形,非如阮氏兕觥僅有一器也。其證一。《詩·小雅》、《周頌》皆雲“兕觥其觩”,毛於觩字無訓,鄭惟雲“觩然陳設”而已。案:觩,《說文》作觓,當與朻木今《詩》作樛木。之朻音義同。觓者,曲也,從丩得聲之字,如句、之、糾等皆有曲意。今《詩》作觩,又假借作捄,以《詩》證之,則《大東》雲“有捄棘匕”,又雲“有捄天畢”,《良耜》雲“有捄其角”,《泮水》雲“角弓其觩”,凡匕與角、與弓,其形無不曲者。畢之首有歧,亦作曲形,則兕觥形制亦可知矣。今乙類匜器蓋皆前昂後低,當流處必高於當柄處若干,此由使飲酒時酒不外溢而設,故器、蓋二者均觩然有曲意,與《小雅》、《周頌》合。其證二。《詩》疏引《五經異義》述毛說並禮圖,皆雲觥大七升,是於飲器中為最大,今乙類匜比受五升,韓《詩》說。若六升《說文》引或說。之斝尤大,其為觥無疑。斝者,假也。觥者,光也,充也,廓也,皆大之意。其證三。觥有至大者,所容與尊壺同。《詩·卷耳》“我姑酌彼兕觥”與上章“我姑酌彼金罍”,文例正同。金罍為尊,則兕觥亦尊也。《七月》“稱彼兕觥”,則為飲器。蓋觥兼盛酒與飲酒二用,與斝同也。立此六證,乙類匜之為兕觥甚明。然此說雖定於余,亦自宋人發之,宋無名氏《續考古圖》有兕觥二,其器皆屬匜之乙類,此書偽器錯出,定名亦多誤,獨名乙類匜為兕觥,乃至當不可易,今特為疏通證明之。然則古禮器之名,雖謂之全定自宋人,無不可也。【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王國維,1877年12年3日生於浙江海寧,字靜安,一字伯隅,晚號觀堂,中國近代學術的開拓者,20世紀獨步史壇的巨擘。其學淹博,幾無涯略,舉凡甲骨金文、鐘鼎彝器、齊魯封泥、漢魏碑刻、流沙墜簡、敦煌寫經、西北史地、宋元戲曲、版本目錄、典籍校勘等領域,無不卓有建樹,令人至今不敢望其項背。其所創立的以“紙上之材料”與“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證的“二重證據法”,堪稱史學研究之革命,至今為學界遵奉。1927年6月2日,自沉於頤和園昆明湖。編者簡介彭林,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中國禮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學術研究部主任,京都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中正大學客座教授,巴黎人文之家、台灣“中研院”文哲所等單位訪問學者。著有《周禮主體思想與成書年代研究》、《中國禮學在古代朝鮮的播遷》、《中華傳統禮儀概要》、《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三禮研究入門》等。曾獲寶鋼優秀教師獎、北京高校教學名師獎、清華大學首屆“十佳教師”等獎項。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