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淮書

說淮書,淮安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曲藝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說淮書
  • 類別:曲藝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

歷史淵源

說淮書是一種口頭說唱的語言藝術,盛行於晚清、民國時期。生於揚州的鎮江籍陳汝衡教授在《說書小史》中說:“蘇北清淮一帶藝人們用小鑼小鼓說唱,名稱是‘說淮書’,也是一種鼓詞。”胡士瑩在《宛春雜著》里談及“蘇北清淮一帶藝人們用小鑼小鼓說唱”,故稱其技為“說淮書”。說淮書在近代知名度較高,據揚州學者韋明鏵研究:大約一百年前“無論在江淮,在江浙,甚至在四川,都常常可以看見那些敲著小鑼小鼓,操著淮腔淮調說書賣唱的流浪藝人。這些藝人被稱作說淮書的”。

文化特徵

說淮書以連說帶唱為主要形式,但從語言、表演風格等方面又與其他評書不同,不尚“潑口”、不沿“方口”、不襲“圓口”,而取介乎“方口”、“圓口”之間地“平口”,行腔似流水,從開書到剪口一直平鋪直敘。對書中情節,“說到就到”、“開口就到”,很少“轉彎抹角”。必要地“未來先說”,“過去重提”的均一表而過,簡而不繁。故其書路明晰,粗聽似清茶一碗,細品則回味無窮。其書目結構為“一條路子書”,無意渲染壯闊局面,忌諱編造離奇情節,更少“書外書”。但又非照本宣科,平淡乏味,而是重於剪裁,擅長鋪排,造成情節的跌宕起伏。再輔以幽默地對話、說表,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說表均取江淮方言,故稱“說淮書”。
說淮書基本上以宣揚古代著名人物或歷史事件為主。如《楊家將後傳》,主要是說佘太君第二次掛帥征討北國時兵困兩郡山,孫子楊宗貴單槍匹馬率兵解圍的故事,極富傳奇色彩。再如《七劍十三俠》,描寫的是明朝時期以徐鴻皋、一枝梅等人為首的江湖俠客行俠仗義、除暴安良的故事,全書180回,涉及人物1000餘人,情節紛繁複雜,跌宕起伏。
說淮書是以江淮方言進行口頭講說的語言藝術,是典型的方言文化的代表,在電子媒體及國語推廣的衝擊之下,說淮書日漸式微,瀕臨消亡,亟待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