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假借釋例》是魏源所著作品,出自於《魏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說文假借釋例
- 作者:魏源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魏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問:轉注之說,戴、段全非,至於假借之誼,亦有可議乎?曰:假借之說,段君言之雖深悉其本原,而未旁通曲鬯其族類。段君《說文注》曰:假借放於古文本無其字之時。許書有言“以為”者,有言“古文以為”者,以,用也,能左右之曰“以”。凡言“以為”者,用彼為此也,如“來,周所受瑞麥〔來 〕也”,而以為行來之來;“烏,孝鳥也”,而以為烏呼之烏;“〔朋〕,古文 〔鳳〕,神鳥也”,而以為朋黨之朋,“子,(本)冬〔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也”,而人(專)以為稱;“韋,相背也”,而以為皮韋;“西,鳥在巢上也”,即古棲字。而以為東西之西。許書言“以〔為〕”者凡六,是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之明證。本無來往字,取(牟)〔來〕麥字為之,及久但知來往借誼而本誼反廢,此許說假借之明文也。其雲“古文以為”者:灑下雲“古文以為灑掃字”,疋下雲“古文以為《詩·大雅》字”, 下雲“古文以為巧〔字〕”,臤下雲“古文以為 字”, 下雲“古文以為魯字”,哥下雲“古文以為歌字”,詖下雲“古文以為頗字”, 下雲“古文以為 字”,爰下雲“古文以為車轅字”, 下雲“《周書》以為討字”,疑即《無逸篇》“譸張為幻”之譸。此皆所謂依聲託事。而〔與〕來、烏、朋、子、韋、西六字不同者,本有字而代之,與本無字有異。然或假借在先,制字在後,則假借時本無其字,非有二例。惟前六字則假借之後,終古未嘗制正字;後十字則假借之後,中古遂有正字,為不同耳。
(詩)〔許〕書又有引經說假借者:如 ,人姓也,而引“無有作 ”;謂假 為好也。案: 、醜同聲,以醜為好,如以亂為治。 ,〔火〕不明也,而引“(敷)〔布〕重 席”;謂假 為蔤也。 ,古文垐,以土增大道上也,而引“朕 讒說殄行”;謂假 為(疹)〔疾〕也。圛,回行也,而引“曰圛”,〔釋雲〕“圛〔者〕,升雲半有半無”;謂假圛為駱驛也。枯,(藁)〔槁〕也,而引“維菌輅枯”,釋(之)〔雲“木名”〕;謂假枯槁之枯為木名也。此皆許稱〔經〕說假借,亦由古文字少之故,與〔雲〕“古文以為”者〔正是〕一例。大抵假借之始,始於本無其字;及後既有其字矣,而多為假借;又其(變)〔後〕也,〔且至〕後代訛字亦得自冒於假借。博綜古今,有此三變,此所謂無字依聲者也。至於經、傳、子、史,不用本字而好用假(訛)〔借〕字,此(由古書不盡著竹帛,口授方言,)〔或古古積傳〕,〔或〕轉寫變易。許君每字以形說其制字本義,而其用本字之聲不用本字之義者,乃可定為假借矣。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陽人。清道光進士,官至高郵知州。從劉逢祿學《公羊春秋》,主張通經致用,與龔自珍同屬今文經學派。曾代江蘇布政使賀長齡編成《皇朝經世文編》,開啟一代學風。鴉片戰爭時入兩江總督裕謙幕,參與浙東抗英。痛憤時事,撰成《聖武記》,又受林則徐囑託,編成《海國圖志》。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西方技藝,製造槍炮輪船,加強海防,抵禦外國侵略。提倡辦民用工業。要求改革漕運、鹽法,減輕賦稅,兼顧商人利益。強調“變古愈盡,便民愈甚”。詩文風格遒勁。著作已編成《魏源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