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不相欺

誠不相欺

誠不相欺來源於宋濂誠實待見他人的故事,故事出自《明史-宋濂傳》。它留給後人的啟示是:只有坦誠相待才能得到別人的理解和信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誠不相欺
  • 類別:人物,語文
  • 人物:宋濂
  • 啟示:坦誠相待才能得到別人的理解
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原文

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②欺。”間召問④郡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⑤上書萬餘言。帝怒,問廷臣。或指其書曰“此不敬,此誹謗非法。”問濂,對曰:“彼盡忠於陛下耳,陛下方開言路,惡⑥可深罪。”既而帝覽其書,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詰責,因呼濂字曰:“微⑦景濂,幾誤罪言者。(《明史-宋濂傳》)

注釋

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zhèn):皇帝自稱 ③饌:飯菜 ④間召問:秘密的召見(宋濂)詢問 ⑤茹太素:人名,時任主事之職。 ⑥惡:同“勿”。 ⑦微:無,沒有。

譯文

宋濂曾經與客人飲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偵探察看。第二天,皇帝問宋濂昨天飲酒沒有?座中的來客是誰?飯菜是什麼東西?宋濂全部拿事實回答。皇帝笑著說:“確實如此,你沒欺騙我。”皇帝秘密地召見(宋濂)詢問起大臣們的好壞,宋濂只舉岀那些好的大臣說說。皇帝問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們;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們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們。”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萬多字。皇帝大怒,詢問朝中的臣子。有人指著茹太素的奏章說:“這裡不敬,這裡的批評不合法制。”(皇帝)問宋濂,回答說:“他只是對陛下盡忠罷了,陛下正廣開言路,怎么能夠重責(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採納的內容。把朝臣都招來斥責,於是口呼宋濂的字說:“(如果)沒有景濂,(我)幾乎錯誤地怪罪進諫的人。”

作者簡介

宋濂(1310—1381),明朝開國元勛,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諡號文憲。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漢族。明初文學家。他家境貧寒,但自幼好學,曾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等。他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順帝曾召他為翰林院編修,他以奉養父母為由,辭不應召,修道著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