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經濟學

語言經濟學

《語言經濟學》是2004年5月由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講述了經濟學與探求語言方面的最佳化的關係等有關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語言經濟學
  • 時間:1965年
  • 類型:經濟學
  • 人物:Jacob Marschak
  • 裝幀:平裝
  • ISBN:7810980971
  • 條碼:9787810980975
  • 頁數:230
  • 出版時間:2004年5月
  • 版次:1
  • 出版社: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研究成果,理論框架,語言經濟學定義,理論假設,研究對象,研究方法,運用,研究前景,相關圖書,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

內容簡介

語言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的一個研究領域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信息經濟學的開拓者Jacob Marschak於1965年在致力於信息經濟學的研究時揭示了語言的經濟學性質,認為語言作為人類經濟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與其他資源一樣的經濟特性,即價值(value)、效用(utility)、費用(cost)和收益(benefit),因此,對這四個方面的分析及其相互關係的探討成為語言經濟學的重要內容。
語言與收入的關係
語言與收入的關係一直都是語言經濟學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探討語言與收入的關係主要從下面兩個視角入手:一方面,某個人群或社會階層歸屬於一個特定的語言種群,該種群在社會經濟中實物和金融資產所占份額比較低。則歸屬於這一特定語言種群的社會階層也將獲得劣勢的收入水平。研究結果g-明,教育水平或者其他合理的因素和語言水平相關,特定語言種群成員的收入理所當然會與其他種群成員的收入有所差別、另一方面,討論第二語言對收入的影響。語言經濟學家不是從種族歧視的角度而是從語言溝通費用的角度來考察這兩者的關係。
調查研究
F.Grin等人2000年通過電話採訪的方式,收集了在瑞士掌握英語對收入影響的數據。在研究中,英語被分為聽、說、讀、寫四種不同的技巧,根據掌握情況的不同,每種技巧又分為四個等級:熟練、良好、一般、無。下列表格說明了這種關係:
男性 女性
全職調整收入 收入 全職調整收入 收入
熟練 148 150 149 143
良好 128 129 143 132
一般 112 116 119 110
無 100 100 100 100
很顯然,調整後的收入與第二語言水平有很大關係,無論對男性還是女性,英語水平高收入水平也高,英語水平低收入相對也低。當然,第二語言水平高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受教育水平高,收入的提高同時也是來自於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其他因素比如經驗也都會影響收入的高低。
語言與經濟發展
這個方向的研究成果很多,而且內容各異,主要是考察在商品的生產、交換和消費過程中語言所起的作用。有些學者研究過語言在廣告和客戶關係中的作用,尤其是在雙語國家或地區,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大部分是實證性、描述性的。還有一些學者從“跨文化管理”的角度來解釋語言對經濟的作用。他們並沒有把語言作為一個單獨的變數,而是指出文化差異在生產和交換中的作用,語言差異是作為文化差異的一部分來影響生產和交換的在這方面.Hoeevar(1975)和Sabourln(1985)的研究貢獻是深遠的。Hoeevar分析了把語言作為影響生產的一個單獨變數後生產成本函式的變化,Sabourin考察了具有一定外語能力的雇員和要求一定外語能力的工作崗位之間的匹配過程。這兩方面的研究成果至今仍是最基礎的理論。
從巨觀角度上,有些學者試圖把經濟體內工人的語言能力和經濟體的外部貿易聯繫起來(Stanton&lee,1995),但是這個聯繫只是敘述性的,沒有任何實證驗證。很多研究也都試圖量化特定語言的出現對某些地區經濟的影響(Cinneide& Keane,1998;Sproull,1996)。Albert Breton在《語言和雙語主義》中提出,國際貿易中的語言障礙類似於進行貿易的兩個國家間的地理距離,要克服這種距離是要花費成本的,這種成本類似於運費,是支付給翻譯人員的酬薪。
語言的“網路效應”與語言的動態發展
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之一Reinhard Sehen與經濟學家-Jonathan Pool合作的《外語技巧分布的博弈均衡》驗證了語言的“網路效應”:當更多人使用一種語言時,對其他人來說,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這種語言變得更有用了。語言的這種性質明顯不同於公共產品,也不同於私人產品。毫無疑問,網路效應在語言動態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語言的網路效應在解釋語言的動態發展的套用這個問題上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同語種的發展過程,尤其是小語種的生存問題;二是世界通用語言的出現,尤其是在網路經濟條件下通用語言的出現問題。
對於語言的動態發展問題,社會語言學家的理論難以很好地解釋,但對經濟學家來說,這成為語言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研究問題。John和Yi在1996年提出了語言隨經濟發展進化的一般過程:第一階段。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兩種語言群落並存,並且它們很少有經濟往來;第二階段,其中一個群落經歷了一個長期的繁榮時期,比如工業化;第三階段,另一個語言群落被收到經濟力量強大的群落中,只懂經濟力量弱小群落語言的人越來越少.、針對如何保持和發展小語種的問題,語言經濟學目前提出的解決辦法是通過政府的語言政策鼓勵對勞動力市場上小語種掌握者的需求,提高小語種人群的收入,由需求來刺激供給,激勵越來越多的人學習小語種。
語言經濟學中的語言政策分析
語言經濟學能夠通過同時考慮經濟變數和語言變數之間的關係為語言政策提供有效的引導。語言經濟學不僅通過嚴格地測量語言的貨幣費用和價值來討論一國語言的經濟效用,而且全面地測度語言政策的社會成本和個人成本以及預期的社會效益、個人效益和文化效益,從不同語言的總成本和總收益比較來指導國家語言政策。在語言政策方面語言經濟學碩果纍纍。近年來,F.Grin在語言政策研究方面做出很多成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通過調查數據的分析來指導瑞士雙語教育的公共政策(2000)。

研究成果

正如Francois Grin所說,至今為止,關於語言經濟學的研究少得可憐,以致於在文獻綜述中幾乎可以按作者姓名介紹研究成果。
雖然,語言的經濟學研究成果很少,語言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理論的一個分支也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不過,分析語言在人們經濟活動以及在社會交往中的習俗、慣例和制度生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從經濟思想史上來看,應該說這已經是非常久遠的事了。維森在評魯賓斯坦的《經濟學和語言》中提到: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就提到了語言的起源和生成過程,並且他還分析了語言在經濟活動、市場秩序與規則生成中的作用問題,並且認為語言的成長符合“看不見的手的原理”。持同樣觀點的還有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弗里德曼,他認為,語言與市場的自發形成過程是相似的:“語言是一個能夠逐漸演化的複雜而又相互關聯的結構。然而,沒有任何人按照某種方式來設計它。它只不過是隨著千百萬人通過自由的語言交流所進行的自願合作而逐漸發展起來的。”薩丕爾(1921)、布龍菲爾德(1955)在論述人類活動的起源和作用時也都提到語言的發展和經濟活動的關係。而真正把語言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理論的一個分支來研究的,則應該從語言經濟學創始人Marschak開始。他在致力於“信息經濟學”研究時揭示了言語具有經濟學的本質的東西:價值(value)和效用(utility),費用(cost)和效益(benefit),並認為這是影響語言和經濟兩種活動的內在機制。自此以後,語言經濟學研究者逐漸多了起來。
研究語言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是有其歷史背景和現實需求的。這主要是二戰後民族主義勢力在歐洲殖民地各國的興起,尤其是1970年代後期,歐洲各國政府制定官方語言政策,產生了對“語言經濟學”的需求(Breton,1978)。在這一背景下,很多人開始從經濟的角度研究語言問題。比如:Vaillan—court(1987)。Chiswick(1991),Dustmann(1994),Grin(1994)從實證經濟學角度對移民的外語能力與其收入之間的關係進行研究;Grin(1992,1990)研究少數族裔使用多數族裔的語言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為其帶來經濟上的好處;Holden(1987)研究了跨國公司在勞動力屬地的語言政策;Colomer(1991,1996)對開發中國家外文翻譯工作的比較經濟效益的研究;Selten and Pool(1991)從博弈論角度對語言行為均衡問題的探討。塞爾騰等人以博弈論方法解釋語言現象的文獻正式為語言經濟學奠定了理論基礎,並且通過博弈論使得語言的經濟學分析有可能與語言的哲學和政治學、語言的社會交往理淪,以及符號交往的社會學等已有的西方學術傳統融合起來。在此基礎上,語言經濟學的“主流”傳統開始形成。在“主流”傳統的影響下,為數不多的研究者開始進入“語言經濟學”的研究領域。如,Rubinstein(1996,2000),汪丁了(2001)等。
儘管國內的語言學家非常多,但是,從經濟學角度研究語言問題的卻不多。近幾十年也有研究者從經濟學角度研究探討了一些語言問題,雖然在研究層次上不夠深入,所用工具還很單一,但終究還是在這一研究領域有所涉足,給後來的研究者以啟示。
一是語言經濟學的理論研究。對於語言經濟學的純理論研究,可以說,至今在國外也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框架,國內則更是鮮有從事語言經濟學純理論研究的。在國內的研究者中,汪丁丁、周端明和韋森等人可以說是從純理論角度研究語言經濟學。他們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分析研究語言的形成和人們對自己所用語言的選擇,他們認為,語言的習得和選擇是一個理性選擇過程,這個過程受語言的預期收益和預期成本、使用語言的人數、社會開放與自由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學習語言天賦和所學語言與母語的關係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並在此基礎上試圖建立一個語言的經濟學分析框架。
二是語言經濟學套用研究,可以說,目前大多數語言經濟學研究者的研究都在此領域。他們的目光集中在流行語、方言、外語學習等一些套用性語言方面,這些研究者從套用或實用的角度,主要運用經濟學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和計量方法研究這些語言的產生、發展和演變。如,任榮、王伯浩、許其潮等用成本——收益方法對流行語、外語教學、網路流行語和語言修辭學的研究。宋金芳、林勇則通過分析西方學者的實證研究案例,論述語言政策的成本和收益,並對語言政策的經濟分析方法及其在中國的運用加以研究評述。
另外,山東大學的語言經濟學研究值得關注。2005年,在黃少安教授的主持下,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成立了“語言經濟學研究室”,這是全國最早也是惟一的一個語言經濟學的專門研究機構。同年,研究室與國家漢語推廣辦公室合作,承擔了漢語推廣辦公室立項的課題,從經濟學的角度研究漢語國際推廣問題。寧繼鳴博士完成的博士論文《漢語斟際推廣:孔子學院建立和發展的經濟學分析》,可以說是國內在語言經濟學領域第一個具有重要價值的實證性研究成果。
不過,語言經濟學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都還處於發展初期。尤其在國內,其研究對象還局限於很小的研究範圍內。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語言經濟學理論的發展和成熟,它的套用範圍和領域必將進一步擴大,其研究者所運用的工具和分析方法也將進一步成熟和多樣化。

理論框架

語言經濟學定義

語言經濟學發展較晚,研究者還沒有給它一個很明確的定義。但是,由於其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經濟學的影響。因此,Grin於1994年給語言經濟學下過這樣的定義:“語言經濟學屬於理論經濟學的範式,它把經濟學通常的概念和手段套用到研究存在語言變數的關係上,尤其(但不是僅僅)對那些經濟變數傳統上也起作用的關係感興趣。”後來,他又指出,“下此定義是基於這樣一個原則,即經濟學的特點不在於它研究的話題,而在於研究那些話題採用的方法。從這個意義上說,把經濟學的論證推理方法套用到語言問題上就成為語言經濟學的一部分”(Grin,1996)。可見,Grin是從所用的工具和分析方法來區別語言學和語言經濟學的。
我們可以在Grin給出的定義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地拓展它:語言經濟學是理論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它運用經濟學通常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及其工具,把語言作為變數,不僅研究語言本身產生、發展、演化和變遷的規律和路徑,而且考察語言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以及語言和經濟活動之間的關係。內容大體應包括:用經濟學的方法和工具研究語言的產生、發展、變遷、傳播的機理以及不同國家和地區所用語言的異同及其根源;語言在人類活動中,特別是人類的經濟活動的運用規律;研究某個國家和民族或地區的語言政策與當地經濟活動的相互關係及其演變規律;經濟學語言自身的套用及其演變規律;而且還要包括一些語言哲學,語言經濟學和別的語言學科之間的關係,語言經濟學和別的經濟理論分支之間的聯繫和區別,特別是和制度經濟學之間的聯繫。
從上文可以看到,不同的研究者都在某個方面對語言經濟學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儘管有時候他們對語言經濟學的理解各異。但是,對於語言經濟學作為理論經濟學的一個分支,還沒有一個人明確地提出一個完整的理論研究架構。在此,本文嘗試建立一個初步的理論框架,以就教於研究同仁。
和其他的經濟學理論或者其它學科的理論一樣,語言經濟學的理論框架,也應該包括理論假設,研究對象(研究領域),研究方法或者說是研究分析工具,實證研究(套用研究),提供政策建議等。

理論假設

很多研究者雖然沒有明確提出語言經濟學的理論假設,但既然語言經濟學是理論經濟學的一個分支,符合各個理論經濟學分支的假設同樣適合語言經濟學。首先“理性經濟人”假設應適合於語言經濟學,還有我們分析不同的語言經濟學的問題,假設可以根據研究問題的不同而不同,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研究對象

語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大致包括以下內容。
1)某個地區、國家和民族語言的產生、發展、演變規律,這種規律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這又包括很多內容:一個國家和民族或者地區的語言產生、發展、演變問題,為何不同國家和民族語言會不同,產生不同的根源是什麼?為何演變路徑會差別如此之大,這種差別的根源何在?這種語言產生根源的不同以及演變路徑的不同對一個國家和民族或者一個地區的文明走向、習俗和制度的選擇會造成何種影響?又對經濟的發展造成何種影響?這種受到影響的經濟又反過來對語言的演變從而制度的選擇、文明的走向產生怎么樣的影響?這些問題涉及範圍很廣,而且也不僅是語言經濟學家想解決的問題。
2)語言政策的制定和運用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語言在經濟活動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如何使它更好地服務於經濟活動。這包括:在現有的經濟環境下,應當如何選擇語言政策使之符合或促進經濟的發展。在國際交流El益增加的大環境下,我們如何選擇外語政策,使之服務於本國的經濟發展。從而總結出語言在人類活動中,特別是人類經濟活動的運用規律。
3)研究一個國家和民族或地區的各種方言與當地經濟活動的相互關係及其演變規律。不同國家和民族所用的語言是不同的,就是在一個國家內部也會有很多種語言,同一個民族不同地區的人使用的語言也有區別。一個國家內部各種方言的產生、發展和演變,各種方言之間的相互融通、替代和消亡,各種語言的融合交流對各自經濟活動的影響及其之間的關係。
4)經濟學語言自身的演變規律。自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經濟學作為一個學科,一個理論體系才初步建立起來。而在此之前,人類也有過許多經濟思想。但不管是一個理論體系還是單一的經濟思想,都需要用一定的語言來加以表述。而用什麼樣的語言表述思想,才能夠比較真實地表達我們認知的本意,才能夠讓人們更好地理解,才能讓思想更好地交流和傳播,這是一個具有本源意義的問題。很多時候怎么說,比說的內容更重要。從經濟學思想產生伊始,到今天經濟學理論林立,經濟學帝國的形成,表述經濟學思想的工具及其語言也經歷了演變和更替。我們要研究的是,這種經濟學語言的變化究竟符合什麼規律?其實,經濟學語言的選擇也符合經濟學理性,即符合經濟人的理性選擇。當然,這種理性又分為個體理性和整體理性。即單個經濟學家選擇經濟學語言的理性和做為一個研究群體經濟學家們選擇經濟學語言的理性。能否通過探究經濟學語言自身發展演變的規律,以促進經濟學自身的發展呢?
5)語言經濟學家研究語言問題最終都不得不上升到哲學層面,因為,經濟理論都是反映現實的。我們採用什麼樣的方法反映現實,什麼樣的方法能更好地、更真實的反映現實,就需要求助於哲學思考。這就需要討論諸如“本體論”、“認知論”、“方法論”等哲學層面的問題。因為,所採用的認識世界的方法的不同,就會影響到所看到的世界,所看到的世界的不同就會影響到選擇反映世界的語言,所選擇的反映世界的語言不同就會影響是否能客觀真實地反映世界,是否能客觀真實地反映世界就會影響到一個理論的正確與否或理論的解釋力和預測力,一個理論的正確與否或理論的解釋力和預測力又會影響我們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改造世界。所以,語言經濟學研究的對象還應包括語言哲學方面的內容。

研究方法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從大的方面可分為實證研究和規範研究。實證研究藉助現代數學方法,通過計量分析,力求客觀回答經濟現象“是什麼”。針對某一經濟事物的現狀提出各種可供選擇的決策和方案,但它企圖超脫主觀的價值判斷,不回答應該作出那種選擇的問題。相反,規範研究卻把一定的價值判斷作為出發點,力求回答經濟活動“應該是什麼”。針對社會面臨的經濟問題提出什麼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因而帶有根據某種原則規範人們行為的性質。

運用

語言經濟學既像自然科學一樣是一門實證科學又像一般社會科學一樣是一門規範科學。由於語言問題的複雜性,實證研究有時候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由於計量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而導致錯誤的結論。而規範研究由於人們的立場、觀點和觀念的不同,對同一經濟事物有迥然不同的意見和價值判斷,結果可能導致不同的學者對同一問題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因此,從總體上來說,實證研究和規範研究的結合,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統一,是研究語言經濟學的最好方法。當然,具體到某一問題時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要根據自己面臨的問題採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比如,當分析不同時期的語言政策對經濟活動的影響時,可以採用歷史分析方法,也可以運用比較靜態分析方法。如經濟學理論中運用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局部均衡分析方法,邊際分析方法,交易費用分析方法,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等等都可以運用到合適的語言問題上。關鍵是我們要運用得當。

研究前景

研究成果
雖然,目前國內語言經濟學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語言經濟學在國內的研究大多是套用性研究,而且我們對語言經濟學的套用研究和純理論研究還做的很不夠,很多領域我們還沒有涉及。如,對一個地區方言的研究;對語言和制度文化習俗之間關係的研究;語言和其他套用經濟學之間的關係,等等。也許我們可以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探究語言起源方面
在語言起源方面,為何不同的民族、人種選擇不同的語言,即使相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地區語言tE相差很大。是人們所處的地理環境決定的,還是人種生理結構之問的差異和其他還不為認知的原因造成了語言的不同。隨著腦科學、生命科學和其它學科的研究進展,我們有望獲得進一步的結論。作為採用經濟學分析方法和工具的語言經濟學如果合理借鑑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就能夠推進自身學科的理論研究。
所用研究方法和工具
現階段研究者大都採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計量方法、統計方法等經濟學分析方法。語言的形成、發展、傳播、更新和消亡本身就是一個長期的演化過程,人們的經濟理性選擇在此過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我們應該進一步借鑑經濟學分析方法和工具或者其它學科的分析方法和工具,比如,進一步借鑑動態最佳化方法和演化經濟學中的分析方法。因為,語言的選擇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理性選擇,也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和人類的進步一樣符合生物演化的規律。
和其他學科的融合
語言無所不在,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每個空間,影響著我們的思維和決策。可以說,語言經濟學和制度經濟學有著天然的姻親關係。語言的選擇也和習俗、道德規範和制度的選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語言經濟學和制度經濟學應該很好的交流和融合。還有,語言經濟學也應該和其他社會學科溝通和結合,借鑑其它學科的研究成果。
發展空間
語言經濟學有著很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也預示著經濟學帝國將進一步遠征,遠征的成功與否和遠征取得的成果的多少,就看研究者所做的努力了!

相關圖書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頁碼:230
·ISBN:7810980971
·條碼:9787810980975
·版次:2004年5月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套裝數量:1

內容簡介

這本小冊子,雖然篇幅並不長,卻探及到博弈論、一般經濟理論、語言學以及認知科學的許多深層次問題,第一次系統地將經濟學建立在語義學和語用學分析的基礎上。
本書是作者1996年在劍橋邱吉爾學院所做的"邱吉爾講座"和1998年在美國西北大學所做的"史懷哲講座"的兩次講演稿集合而成的。作者從主流和經典博弈論的最大化假設來建構他的語言的經濟分析,即表達者用最簡單的話(utterance),讓接受者(聽者)最精確地理解自己表述的含義。第一次系統地將經濟學建立在語義學和語用學分析的基礎上,指出語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目標,"就是要解釋自然語言的特徵是怎樣與某種'理性'函式的最最佳化相一致的",或者說是語言的語義結構,是否受最最佳化選擇法則的支配?魯賓斯坦的具體貢獻,是將博弈論首先"語言學"化了,把博弈行為闡釋為對話行為,從而在貨幣交換之外,另闢出一條語言交換之路。作者的研究,雖然從語言學角度看,似乎還顯得幼稚,與其博弈論上的顯赫成就不相匹配,但這個研究方向卻意義重大。因為他接觸到了後現代經濟中最前沿的部分,也就是信息經濟不同於貨幣經濟的特殊部分,在物質交換和貨幣交換之外,他把握了"語言交往"這個主題,從而實現了話語的轉向。

作者簡介

魯賓斯坦(Ariel Rubinstein):1951年生於耶路撒冷,1972年獲以色列希伯萊大學的"數學-經濟學-統計學"學士,並於1975年和1976年先後獲該校的經濟學碩士學位和數學碩士學位,

媒體推薦

中文版序
Ariel RubinStein
本書英文版的封面上有一幅照片,對我非常重要。這照片是在耶路撒冷附近拍攝的,那是我成長的地方,照片拍攝在以色列建國前夕,那時該地區還在英國的統治之下,我還沒有出生。照片捕捉到我已故的父親在宵禁令間隙正在買兩條長麵包的鏡頭。我父親恐怕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在一本中文書中被提到,正如我不曾想到我的書會被譯成中文一樣。
自從這本書出版以來,我已經收到很多來自經濟學和其他學科的學者的訊息,表達他們對本書的主題的興趣。來自中國的訊息數量之大令我驚奇。大部分給我寫信的人我都不認識。絕大多數是學生和青年學者,這讓我十分欣喜。在學術生涯中,還有什麼能比收到來自(對我而言)遙遠國度的年輕人——他們剛剛進入學術世界——的問詢更令人高興呢?因此,本書現在被譯成中文,對我來說真的特別欣慰。
這本書之所以對我而言特別珍貴,是因為它討論了我認為經濟學中最讓人興奮的主題。第1章基於我的一篇交叉學科的論文,是我滿意的論文之一。第3章是關於辯論中的語用論的;從小時候起,我就想理解我們在法庭和政治場合中所看到的修辭“博弈”。第4章來自我學生時期對經濟學的某些最初想法,那時我正在學習數理邏輯,並且天真地認為我可以將我的研究運用於日常生活之中。最後,第5章總結了我關於經濟學方法論的觀點。
我希望這本譯著能夠成為溝通世界的橋樑,希望它將推動原創性的研究。
2003年1月22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