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法化學說(第二版)

語法化學說(第二版)

《語法化學說(第二版)》是2008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美】鮑爾·J·霍伯爾、伊莉莎白·克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語法化學說(第二版)
  • 作者:【美】鮑爾·J·霍伯爾 伊莉莎白·克勞絲·特拉格特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1月
  • 頁數:348 頁
  • 定價:28.5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9-06183-3/H.1233
  • 字數:331千字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自一版以來的十年間,湧現了大量新的理論上和方法論上的問題,第二版據此對一版進行了全面的修訂,這次修訂還大大擴充了參考書目。第二版對近年來爭論的熱點問題,即演變的單向性和在克里奧耳化中語法化的作用尤為關注。 對所有關注語法形式發展的語言學家來說,《語法化學說》將是一本富有價值而引人入勝的教科書。人類學和心理學方面的讀者也將會欣賞本書對於語言、結構和運用之間相互作用所反映出來的真知灼見。
鮑爾·J·霍伯爾 (JPAUL J. HOPPER )是卡內基梅隆大學人文學科的傑出教授,他出版的著作有《語法化學說》(與Elizabeth Closs Traugott合作,劍橋大學出版社,1993年)、《語法簡述》(1999年)、《語法化的限制》(與Anna GuacaloneRamat合編,1998年)、《頻率與語言結構的產生》(與Joan Bybee合編,2001年)。
伊莉莎白·克勞絲·特拉格特(ELIZABETH CLOSS TRAUGOTT)是史丹福大學語言學系和英語系教授。她出版的著作有《英語歷史句法》(1972年)、《文學學生的語言學》(與Mary L. Pratt合作,1980年)、《語法化學說》(與Paul J. Hopper合作,劍橋大學出版社,1993年)、《語義變化的規則性》(與Richard B. Dasher合作,劍橋大學出版社,2001年)。
本書綜合介紹了語法化學說,即藉以使辭彙項和結構進入某種語言環境以表示語法功能的演變,一旦這些辭彙項和結構發生了語法化,它們繼續發展出新的語法功能。因此,名詞和動詞可以歷時演變為語法成分,如格標記、句子連線詞和助動詞等。兩位作者綜合了語言學多個領域的研究成果,包括歷史語言學、話語分析和語用學等。資料取自多種語言,包括埃維語、芬蘭語、法語、印地語、西臺語、日語、馬來語等,其中尤以英語為主。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二版序言與致謝
1 前言
1.1 引言
1.2 什麼是語法化了的形式?
1.2.1 語法形式的初步分類
1.2.2 斜坡
1.2.3 迂說法和附加詞綴法
1.3 語法化再舉例
1.3.1 Lets
1.3.2 一個西非標補詞
1.3.3 一致關係標記
1.4 語法化和語言結構
1.5 語法化和語言演變的方向性
1.6 結論
2 語法化的歷史
2.1 引言
2.2 早期的語法化研究
2.3 從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語法化研究
2.4語法化研究的最近趨勢
3 機制:重新分析和類推
3.1 引言
3.2 關於演變的一些背景構想
3.2.1 歸納、演繹和估推
3.2.2 誰是語言學習者?
3.2.3 遺傳天賦問題
3.2.4 創新和擴展
3.3 重新分析
3.3.1 法語的屈折將來時
3.3.2 英語的情態助動詞
3.4 重新分析的獨立性和語法化
3.4.1 詞序演變
3.5 類推/規則的泛化
3.6 重新分析和類推的不同結果
3.7 結論
4 語用因素
4.1 引言
4.2 推理和意義演變
4.2.1 語義學和語用學
4.2.2 形式意義之間的關係:同形異義和一詞多義
4.2.3 會話和會話推理
4.3 語用推理在語法化中的作用
4.3.1 隱喻過程
4.3.2 轉喻過程
4.4 作為解決問題的隱喻和轉喻
4.5 語用強化和“淡化”
4.6 結論
5 單向性假設
5.1 引言
5.2 泛化
5.2.1 意義的泛化
5.2.2 語法功能的泛化
5.3 非範疇化
5.3.1 從名詞到詞綴的斜坡
5.3.2 從動詞到詞綴的斜坡
5.3.3 多重路徑
5.4 參與單向性的某些過程
5.4.1 特化
5.4.2 分化
5.4.3 更新
5.5 單向性的共時結果:層次
5.6 頻率
5.6.1 頻率結果
5.6.2 頻率的共時研究
5.6.3 頻率的歷時研究
5.7 單向性的反例
5.8 構擬過程中單向性的使用
5.9 結論
6 從句內部的形態演變
6.1 引言
6.2 形態化
6.2.1 附著形式的某些特徵
6.2.2 附著形式的位置
6.2.3 融合過程和語素次序中的語義“相關”因素
6.2.4 形態化過程中的語音伴隨物
6.3 聚合體的發展
6.4 論元結構標記: 功能語義等級和形態泛化
6.4.1 波斯語中的賓語標記
6.4.2 從統計學角度看作格標記
6.5 喪失
6.6 結論
7 跨從句的語法化
7.1 引言
7.2 從句組合結構斜坡
7.2.1 並列結構
7.2.2 主從結構
7.2.3 從屬結構
7.3 從句連線成分的語法化
7.4 複合句結構的發展舉例
7.4.1 英語的That補語
7.4.2 阿卡底亞語的引用say結構
7.4.3 英語和西臺語中的關係從句
7.5 從複合句到簡單從句
7.5.1 拉薩語中從從句連結到動詞屈折
7.5.2 兩個連線從句重新分析為單一從句
7.5.3 當代英語中從主要從句結構到句子狀語
7.6 從句組合中單向性的一些反例
7.7 結論
8 極端語言接觸環境下的語法化
8.1 引言
8.2 皮欽語和克里奧耳語的基本特徵
8.2.1 皮欽語的一些特徵
8.2.2 克里奧耳語的一些特徵
8.3 皮欽語和克里奧耳語對語言演變的啟示
8.3.1 兒童語言習得和成人語言習得的對比
8.3.2 簡化和細化
8.4 皮欽語和克里奧耳語對於語法化的具體啟示
9 結語和對於今後工作的建議
參考文獻引用語言目錄
譯者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