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共和國孕育的十個月

誕生:共和國孕育的十個月

《誕生:共和國孕育的十個月》是2019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政治軍事類圖書,作者董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誕生:共和國孕育的十個月
  • 作者:董偉
  • 出版時間:2019年06月01日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ISBN:9787520710114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誕生》作者別出心裁截取了1949年1月至10月這段時間,集中圍繞新中國籌建這一主線展開敘述,清晰地描繪了新中國從萌芽、發育,到成型、誕生的過程。這十個月,天天新鮮,月月精彩, 共和國真實的模樣逐漸顯露。本書角度新穎,史料豐富,寫的是故事,反映的卻是規律,是經典的“國史教育第一課”。

作品目錄

引子001
一個夢,做了一百年,並且噩夢連連、痛苦血腥。這個夢,就是中國人民的共和夢!共和夢是人民的夢!
第一章019
一月。共和國孕育的第一個月,似乎都是圍繞著新的共和國的首都進行:從第一天凌晨毛澤東思考怎樣和平解放北平,到最後一天解放軍進入北平城。這是歷史的巧合,也是歷史的安排。在元旦這一天,蔣介石發表了求和的“新年文告”,首次無奈地放下身段。毛澤東則在“新年獻詞”中霸氣地宣布:“將革命進行到底!”這個月,中共還有一個重要檔案發布了,那就是《中共中央關於外交工作的指示》。這一天,這個月,決定了整個1949年的走向。
第二章057
二月。毛澤東以學生的姿態向蘇聯黨的代表米高揚闡述關於新的共和國的理念。華北《人民日報》搬進了北平城,並出版了北平版,新的首都已經有了新的模樣。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播種機”變成了“工作隊”,開始為接收城市儲備幹部。國共和談的序幕在本月拉開。根據地的政權建設已經看出新國家的雛形。
第三章091
三月。七屆二中全會是中國共產党進城前最重要的一次會議,提出黨的工作重心開始由農村轉向城市,為奪取最後的勝利奠定堅實的思想、理論和政策基礎。這個月,中共中央進駐北平,開始在城市領導城市工作。
第四章131
四月。第一天,以國民黨政府和談代表團到達北平開始的,但那一天還發生了震驚全國的南京“四一慘案”。企圖“劃江而治”的國民黨是不可能接受八項條件的,結果只有“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這個月,渡江戰役開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國民黨政府沒有了首都,而北平卻欣欣向榮。
第五章175
五月。中國最大城市上海被中共收入囊中。怎樣管理這個世界級的大城市,管理中國的經濟金融中心,將是對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巨大的考驗。三月份七屆二中全會提出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然而,直到五月份接收和管理上海,才真正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回到了城市,回到了她出生的地方。
第六章219
六月。第一天是“端午節”,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傳統節日作為六月的開始,似乎預示這個月要與國家有關。這個月,匯聚全國各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北平召開,各項建國準備工作開始啟動。解放區的文化建設和教育衛生事業也有了很大發展,這個月的氣象已經很有新中國的氣象了。
第七章267
七月。第一天,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再一次從理論上為新的共和國奠基。劉少奇以中共中央代表團團長的身份秘密訪問蘇聯,但大多數時間是向史達林等蘇聯黨政領導請教國家政權的設計問題和如何建設新國家的問題。建黨28周年,在接受全國各界祝賀的同時,北平、天津開始了街區政權組織改造。同時,北平、天津等大城市的黨組織開始公開建黨,向周圍民眾公開黨支部和黨員。
第八章321
八月。第一天就是人民解放軍建軍22周年紀念日,這支長徵到陝北時只剩下不到兩萬人且衣衫襤褸、沒有重武器的軍隊,已經發展到400萬大軍,而且軍兵種齊全。新華社發表了《六評白皮書》,其中5篇是毛澤東親筆寫的,這絕對是一次民族獨立前的思想解放運動。毛澤東的家鄉湖南以“綏遠方式”和平解放了。北平終於迎來了宋慶齡,毛澤東親自到火車站迎接。
第九章375
九月。中國全境基本解放,新疆也回到人民的懷抱。地方基層政權加緊建設,各級人民代表會議紛紛召開。國名、國旗、國徽、國歌、國都、紀元和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都最終確定了下來,新的共和國領導人也選舉出來,毛澤東當選為新中國的第一任國家主席。九月的最後一天下午,剛剛選舉出來的國家領導人們一起來到天安門廣場,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也象徵著為新中國奠基。
第十章443
十月。第一天就是共和國成立的日子。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天安門廣場,都在等待毛澤東那個震驚世界的聲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於本日成立了!”幾十萬人的集會、遊行,近兩萬名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的大閱兵。其實,無論用什麼形式,都無法表達中華民族獨立的自豪和共和國夢想實現的驕傲!在現場的陳毅說了一句可以代表眾人心情的大白話:看了這,“總算不虛此生了!”宋慶齡說,這一天,是她“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天”。

作者簡介

董偉,上過山(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白樺林場知青),扛過槍(基建工程兵),還做過記者,以筆為武器,謳歌新時代的英雄人物。
學習,有幸成為中共黨史專業博士。工作,人民日報分社社長,現任人民日報出版社社長,編審,還曾獲得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個人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