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不和諧論又譯“認知失調論”。態度改變研究理論之一。1957年由美國心理學家利昂·費斯廷格首次提出。他認為,在人的認知系統中包含多種因素,有的相互聯繫,有的互無聯繫。有聯繫的認知因素一般呈現協調和不協調兩種狀態。對每個人來說,決策、選擇和新信息都具有引起不協調的潛力,一旦人的認知處於失調(不和諧)狀態,人的心理就會不平衡,產生痛苦、壓力和“心理上的不舒服”。
人會採取行動減輕不和諧而建立和諧狀態,並利用選擇心理“主動避開那些可能會增加不和諧的情景和信息”,尋求支持自己已作出選擇的信息。一般來說,解決認知失調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增加自身的協調因素,二是同外界其他因素相協調,從而達到心理上的平衡。費斯廷格的認知不和諧理論受到西方學者的廣泛重視,對於研究人的態度改變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