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長法,男,文物保護專家,研究員。中意合作建立的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原中國文物研究所)文物保護與修復培訓中心主任。中國第一個獲得義大利總統授予的“仁惠之星騎士勳章”的文物保護專家。現任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教授,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物保護與修復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四川美術學院碩士生導師,南方海洋實驗室海洋考古團隊首席科學家。
基本介紹
人物履歷,人物成就,
人物履歷
1978年,就讀於蘭州大學化學系;
1988年,國家公派進入羅馬中央修復研究所學習;
1995年,詹長法終於爭取到了機會。經過不懈努力,他帶著與義大利政府合作的“西安文物保護修復中心”項目,回到了西安。經過3年的籌辦,西安文物保護修復中心從無形變成有形,期間開展了一系列的文物保護修復工作,並且培養了一批人才。他自豪地說:“現在中國文物保護和修復的中堅力量很多都是那個時候培養起來的。”
接著,在國際合作方面嘗到“甜頭”的詹長法趁熱打鐵,陸續牽頭完成了四川樂山大佛修復工程、三星堆博物館建設、重慶博物館修復中心建設、重慶湖廣會館建築群維修等中意兩國在文物保護領域的合作項目。
2004年,詹長法在中國文物研究院建立了中意合作文物保護修復培訓中心。從此,他又開始了培養中國自己的文物保護修復人才的漫漫長路。
現擔任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副理事長。
人物成就
由於他在中國文物保護方面的貢獻,2005年詹長法獲得了義大利總統授予的“仁惠之星騎士勳章”。這是中國文物保護領域的專家首次獲得這一榮譽。他在中國和義大利文物保護之間搭橋引線的作用也使他贏得了“中國文物特使”的美譽。
“義大利的文物保護法1931年就開始制定,而我國真正開始有文物保護法是在1982年,而且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也有問題。”他直言不諱地說道。言談中,詹長法流露出的對於健全文物保護法制建設的心情非常急切,“國外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也曾出現過文化遺產遭受破壞的問題。但後來通過完善的法律制度得到了比較好的解決,我們為什麼不吸取他們的經驗教訓呢?”
這幾年,詹長法把他很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文物保護修復人才的培養方面,他說:“這是我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可是誰又知道,隱藏在“喜歡”背後的其實正是他的憂慮和無奈。他曾做過調研,結果顯示:義大利拿到文物修復師資格的有3萬多人,而中國只有400人,真正能動手做的可能只有200人左右。他說:“在人才隊伍方面,我們和人家的差距真是相當大的。”
近年來,國家在考古發掘上花費了大量的財力,這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是,詹長法認為,考古發掘僅僅是文物保護的一個開端。“而且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一個比較完善的行業規範,比如修一件青銅器的預算,有人說是10塊錢就可以了,有人說要1萬塊。這說明我們還缺乏必要的行業規範。”
“文物保護要加強國際合作”
“和國外有差距是事實,但是我們也在逐步地追趕。”在談到中國文物保護的發展前景時,詹長法積極樂觀的一面又展現出來了。
讓詹長法感到欣慰的是,國家對文物保護的支持力度在不斷加大。在國家財政的支持下,他主管的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文物保護與修復培訓中心已經培養了兩期學員,義大利和中國兩國政府對取得的成果都相當滿意。
接下來,詹長法馬上要啟程到義大利去談第三期的合作,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將和北京大學、羅馬第三大學簽訂三方聯合培養協定,由意方資助共同培養100名高級人才,包括80名碩士和20名博士。“但是我們這么大的國家,培養人員的規模和受益面是有限的。我們以前的主體教師隊伍是義大利人,建立自己的教師隊伍是我們下一步的目標。只要培養了自己的人才隊伍,使人才素質和水平與國際接軌,整體差距就會不斷縮小。”他信心十足地表示。
作為一個文物保護方面的海歸專家和國際合作的實踐者,詹長法建議中國文物保護要保持開放的心態。他說:“中國需要多與國際社會交流對話,而不是悶著頭自己做。我們要多學科、多領域、多國別地開展文物保護。從近一二十年來的經驗來看,國際合作對中國文物保護之路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我們應該進一步地展開。”
開展國際合作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要大量派遣留學生,並有意識地選派學科帶頭人到國外的研究機構進修。他說:“在這個過程中,國外能逐步加深對中國文明的了解。反過來也對規範國內的文物保護起到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