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錦坤,小名法頭,1901年出生於江西省都昌縣和合鄉方家邊村。7歲時學裁縫,5年後出師。契約期滿,便隨做桶匠的父親詹元房流落在景德鎮、屯溪一帶做戶工14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詹錦坤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西省都昌縣
- 出生日期:1901
- 逝世日期:1933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共產黨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詹錦坤(1901—1933) 江西都昌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到景德鎮以開裁縫店為掩護,建立黨的地下聯絡點,並多次參與組織瓷業工人罷工。1930年任景德鎮市總工會副委員長,年底隨紅十軍進入弋橫蘇區。1931年3月任贛東北特區蘇維埃政府常委兼交通委員會主席。同年9月任中央贛東北省委常委兼肅反委員會主席。11月任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副主席。1932年底任閩浙贛省委常委、省蘇副主席兼政治保衛局局長等職。1933年4月病故。
人物事跡
1929年農曆四月十日,800名工人聚集在都昌會館開行會。新任浮梁縣公安局長的袁和裘率部前往會館捉人。工人同軍警發生爭執,警察即向工人開槍,當場重傷2人,輕傷1人。袁和裘見激起眾怒,趕快溜走。正好詹錦坤在這裡找工人談心,目睹一切,決心懲治這個胡作非為、屢次侵犯工人權利的傢伙。在詹錦坤的宣傳鼓動下,近1000人湧向出事的都昌會館。詹錦坤抓住機會,登台發表講話,揭露袁和裘一夥的罪惡,號召大家團結起來,趕走開槍傷人的劊子手袁和裘。中共浮梁縣委根據詹錦坤的報告,向國民黨當局提出撤掉袁和裘公安局長職務,嚴懲開槍兇手,撫恤受傷工人,向工人道歉等4項要求。罷工堅持7天后,當局答應4項要求,鬥爭達到了預期目的,得到工人們的稱讚。
5月端午節,詹錦坤以打“雄黃酒”為名,發動了為增加工資、改善生活的全鎮總罷工。參加工人由300人發展到5萬人,歷時1個月之久。資本家懾於工人的鬥爭壓力,被迫答應條件,工人工資由每人每年20多元紙幣增加到30多元。詹錦坤在鬥爭中深得工人稱讚和信任,民眾威信更高,也積累了領導工運的豐富經驗,顯示出傑出才幹。
1929年12月,特委機關遭受破壞,詹錦坤領導工運引起反動當局注意。因此,他潛回家鄉,進行地下革命活動。1930年10月,紅十軍來到都昌,駐蔡嶺等地。他立即趕去報到,分配到地方工作部任交通委員。不久,因景德鎮蘇維埃運動急需幹部,遂調他任景德鎮市蘇維埃政府非常委員會常委,兼市總工會委員長,並被增補為中共贛東北特委執委和贛東北革命委員會常委。同月20日,紅十軍撤出景德鎮,他隨軍去橫峰。1931年3月,贛東北特區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橫峰葛源召開,詹錦坤當選為特區蘇維埃政府常委兼交通委員會主席。9月,中共贛東北省委成立,又當選為省委常委兼肅反委員會主席。11月,贛東北工農兵代表大會召開,成立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主席方誌敏,他與余金德同為副主席。1932年春,肅反委員會易名政治保衛局,繼任局長。同年底,贛東北省易名閩浙贛省,依然為省委常委、省蘇副主席兼政治保衛局局長。
1933年4月初,詹錦坤不幸於懷玉山前線染病,送回後方醫治。初被診斷為感冒,後腹瀉,不省人事。雖經努力搶救,無奈國民黨軍封鎖,藥品奇缺,不治而以身殉職。詹錦坤出身貧寒,獻身革命後刻苦自學,由一名普通手工工人成長為閩浙贛根據地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對紅軍和根據地建設,做出了貢獻。1933年4月5日上午,中共閩浙贛省委、省蘇維埃政府在葛源楓樹塢紅軍操場上,隆重召開追悼會,深切哀悼詹錦坤的逝世。省蘇維埃政府主席方誌敏發表講話,高度讚揚了詹錦坤為建設根據地,保衛蘇維埃所做的貢獻,號召大家學習他的高尚品德和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