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詹衛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72年8月
學習經歷,職業職稱,社會工作,科研工作,開設課程,學術交流,作品,著作,論文,獲獎情況,
學習經歷
1989.9 —— 1993.7 浙江大學中文系本科
1993.9 —— 1996.7 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研究生
碩士論文:現代漢語VP的結構定界和結構關係判定
導師:陸儉明教授 俞士汶教授
1996.9 —— 1999.7 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博士論文: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現代漢語短語結構規則研究
導師:陸儉明教授 俞士汶教授
職業職稱
2002.8 - 北京大學中文系 副教授
1999.7 - 2002.7 北京大學中文系 講師
社會工作
2006.4 -- 中國計算機學會 名詞審訂委員會 委員
2006.1 -- 《中文信息學報》編委
2004.1 -- 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 副所長
2003.10 -- 全國語言文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漢語語法與語篇分委會 秘書長
2002.10 -- 《語言學論叢》編輯部成員
科研工作
2006.1 -- 2007.12 國家語言文字套用科研項目:標準項目(重點)“出版物上數字用法規範修訂”(項目編號:BZ2005-03)
2002.1 -- 2006.12 教育部教育振興專項資助項目“現代漢語句子結構規則研究及其輔助軟體環境的開發”(項目編號:200110)
2002.12 -- 2005.12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地重大項目“基於大規模漢英對齊語料的語言研究與教學平台”(項目編號:02JAZJD740001)
2002.1 -- 2004.12 國家語言文字套用研究“十五”科研項目“信息處理用現代漢語短語及句型標記規範”(項目編號:YB105-49)
1998.12 -- 2003.12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現代漢語動詞論旨結構系統和漢語詞語語義分類層級系統研究”(項目編號:G1998030507-1)
1998.12 -- 2003.12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面向新聞領域的漢英機器翻譯”(項目編號:G1998030507-4)
1998.7 —— 2000.12 國家863重點課題“面向領域可定製的實用化漢英機器翻譯系統”。(項目編號863-306-zd03-03-4)
1998.1 —— 2000.12 國家社科研究“九五”規劃重大項目“信息處理用現代漢語辭彙研究”課題下第六子課題“現代漢語的語法屬性描述研究”。(項目編號97@yy001-6)
1996.9 —— 1998.6 國家863課題“通用機器翻譯開發平台及漢英機器翻譯系統”。(項目編號863-306-03-06-2)
1994.3 —— 1996.6 作為課題組主要成員,參加中國科學院計算所二室與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合作開發“漢英機器翻譯系統”的研究工作。
開設課程
《現代漢語.語音與辭彙》
《現代漢語.語法》
《漢語寫作》
《漢語語言學基礎》
《計算語言學概論》
《中文信息處理專題》(語言工程與中文信息處理)
學術交流
2004.6.5 -- 7.2 法國巴黎第七大學中文系(學術交流,講課)
2001.6.30 -- 9.20 西班牙Sail Labs公司(英漢機器翻譯組,合作研究)
2000.5.2 -- 5.11 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 (學術報告)
1999.10.17 -- 10.23 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文信息處理研究所 (合作研究、學術報告)
作品
著作
2003
[教材]《計算語言學概論》,商務印書館,2003年(俞士汶 主編、常寶寶 詹衛東 合編)
2000
[專著]《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現代漢語短語結構規則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2000年。
論文
(包括雜誌發表論文與會議論文,獨立署名論文與聯合署名論文,學術隨筆,評論,等等,以時間為序)
2007
Zheng Ye, Weidong Zhan, Xiaolin Zhou, The Semantic Processing of Syntactic Structure in Sentence Comprehension: An ERP Study, In Brain Research, Vol.1142, pp.135-145. ISSN: 0006-8993, ELSEVIER. 2007 Apr. 20; E-publish 2007 Jan. 18.
砂岡和子、詹衛東,言語コーパス利用の中國語電子補語辭典編纂とその課題,發表於“日本中國語學會第1回関東支部拡大例會”,日本,東京,明治大學,2007.3.17。
2006
詹衛東,漢語言文字信息處理狀況,《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上編),“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課題組編。商務印書館2006年。pp.140-154。ISBN 7-100-04988-1/H.1225。
柏曉靜、詹衛東,漢語“被”字句的約束條件與機器翻譯中英語被動句的處理,邢福義主編《漢語被動表述問題研究新拓展》,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pp.1-17。ISBN 7-5622-3372-1/H.268。(本文曾在2003年10月10日至12日於華中師範大學舉辦的“漢語被動表述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宣讀)
詹衛東,計算機時代的漢語研究——從“面向計算”到“基於計算”,“第二期全國計算語言學講習班”報告。瀋陽航空工業學院。2006.8.19-20。
Zhan Weidong, Chang Baobao, Dui Huiming, Zhang Huarui,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Corpus Research, Presented in The 13th NIJ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Language Corpora: Their Compliation and Application. Tokyo, Japan. 2006.3.6-7.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Japanese Language.
2005
詹衛東,以“計算”的眼光看漢語語法研究的“本位”問題,《漢語學報》,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1期。pp.64-73。
2004
詹衛東 譯,語用關係與漢語的詞序,《語言學論叢》第30輯,商務印書館2004年,pp334-368。 Randy La Polla(羅仁地)著,潘露莉(Dory Poa)校。
詹衛東,廣義配價模式與漢語“把”字句的句法語義規則,《語言學論叢》第29輯,商務印書館2004年,pp314-333(本文初稿曾在“新世紀第二屆現代漢語語法國際研討會”上宣讀,廣州·暨南大學,2003.4.10-13)。
詹衛東,論元結構與句式變換,《中國語文》2004年第3期。pp.209-221(本文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2004年第7期,pp11-23)。
詹衛東,範圍副詞“都”的語義指向分析,《漢語學報》2004年第1期,pp.74-84(本文曾在“第二屆肯特崗國際漢語語言學圓桌會議”上宣讀,新加坡國立大學,2002.11.27-29,新加坡)。
詹衛東,中文信息處理與漢語研究,語言文字周報(上海)2004.1.14第4版。
2003
詹衛東,面向自然語言處理的大規模語義知識庫研究述要,載徐波、孫茂松、靳光謹主編《中文信息處理若干重要問題》,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pp.107-121。
王惠、詹衛東、俞士汶,現代漢語語義詞典規格說明書,載《漢語語言與計算學報》(新加坡)2003,Vol.13, No.2。(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omputing)pp.159-176。
王惠、俞士汶、詹衛東,現代漢語語義詞典(SKCC)的新進展,載孫茂松、陳群秀主編《語言計算與基於內容的文本處理》,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本文是全國第七屆計算語言學聯合學術會議論文/2003.8.9-11,哈爾濱工業大學)。pp.351-356
詹衛東,漢語述結式的組配約束及“v+a+n”歧義格式分析,載《語言暨語言學》第4卷第3期“辭彙語義學研討會特刊”(Language & Linguistics, Vol.4 No.3: Special Issue On CLSW, 台北。pp.649-668(本文曾以《漢語述結式論元結構分析》為題在“第三屆漢語辭彙語義學研討會”上宣讀,台灣中研院語言研究所籌備處承辦,2002.4.30-5.6,台北)。
常寶寶、詹衛東、張化瑞,面向漢英機器翻譯的雙語語料庫的建設及其管理,《術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2003年第1期,pp.28-31。
詹衛東 譯 ,框架語義學,《語言學論叢》(二十七輯),商務印書館2003年。pp.382-412(C.J.Fillmore 原著,Frame Semantics,原作載韓國語言學會編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Seoul: Hanshin Publishing Co.,1982,pp.111-137)。
2002
詹衛東、常寶寶、俞士汶,機器翻譯與語言研究,《語言科學》第1卷第1期(2002年11月,創刊號)pp.47-61(本文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2003年第10期,pp102-116)。
詹衛東,基於合一的漢語短語結構規則,《語法研究和探索》(十一),商務印書館,2002年。pp.187-203(本文曾在“第十一次現代漢語語法學術討論會”上宣讀,安徽師範大學.蕪湖,2000年10月8-10日)。
柏曉靜、常寶寶、詹衛東,構建大規模的漢英雙語平行語料庫,載黃河燕主編《2002全國機器翻譯研討會文集:機器翻譯研究進展》,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pp.124-131。
常寶寶、詹衛東、柏曉靜,服務於漢英機器翻譯的雙語對齊語料庫和短語庫建設,第二屆中日自然語言處理專家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北京大學2002年10月)。pp.147-154。
詹衛東,龍游語林探勝景 橫嶺側峰各不同 —— 評游汝傑、申小龍、袁毓林語言學自選集,《南方論壇》(廣西.雙月刊)2002年第2期(總第87期),p.44。
詹衛東,形式和意義:在簡單與複雜之間,《殊途》第3期。(《殊途》是在北京留學的一批新加坡學生辦的一個刊物,大約是2000或2001年前後開始辦的)
2001
詹衛東,確立語義範疇的原則及語義範疇的相對性,《世界漢語教學》2001年第2期。pp.3-13 (本文曾在“21世紀首屆現代漢語語法國際研討會”上宣讀,香港城市大學,香港,2001年2.1-3日,並收入由徐烈炯、邵敬敏主編的會議論文集《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pp.45-64)。
詹衛東,面向組配約束的現代漢語語義詞典的構建,在“第二屆漢語辭彙語義學研討會” 上宣讀(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承辦,2001年5.14-18)。
周強、詹衛東、任海波,構建大規模的漢語語塊庫,黃昌寧、張普主編《自然語言理解與機器翻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pp.102-107(本文曾在“全國第六屆計算語言學聯合學術會議”上宣讀,2001年8月,山西大學)。
ZHANG Hong, YU Jiangsheng, ZHAN Weidong, Disambiguation of Chinese Polyphonic Characters,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ultiMedia Annotation (MMA2001), 2001. 1. 30 - 1.31, Tokyo(東京)
LIU Qun, CHANG Baobao, ZHAN Weidong, ZHOU Qiang, A News-oriented Chinese-English Machine Translation Syste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Computing, 2001.11.25-12.2, Singapore(新加坡)
2000
詹衛東,語言成分的組合與功能傳遞,陸儉明主編《面臨新世紀挑戰的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p.823-833(在“98現代漢語語法學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北京大學中文系承辦,1998年8.26-31)。
詹衛東,20世紀漢語語義知識工程研究述要,在“21世紀語法和語法理論研究展望研討會”上宣讀(清華大學中文系,2000年8月)。
詹衛東,80年代以來漢語信息處理研究述評,《當代語言學》2000年第2期。pp.63-73。
詹衛東,基於配價的漢語語義詞典,《語言文字套用》2000年第1期。pp.37-43。
1999
詹衛東、常寶寶、俞士汶,漢語短語結構定界歧義類型分析及分布統計,載《中文信息學報》1999年第3期。pp.9-17。
詹衛東,一個漢語語義表達框架:廣義配價模式,載黃昌寧、董振東主編《計算語言學文集》,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JSCL'99論文,全國第五屆計算語言學聯合學術會議,北京,1999.11.1-3日)pp.1-7
1998
詹衛東,“NP+的+VP”格式在組句謀篇中的特點,載《語文研究》1998年第1期。pp.16-23。
詹衛東,關於“NP+的+VP”偏正結構,載《漢語學習》1998年第2期。pp.24-28(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1998年第7期,pp.100-104)。
詹衛東、常寶寶、俞士汶,基於詞組本位語法的語義模型,載新加坡《中文與東方語言信息處理學會學報》(Communications of COLIPS)Vol.8,No.1,1998。pp.1-11。
常寶寶、詹衛東,一個漢英機器翻譯系統中的語義處理框架,載《計算機世界》報1998年第13期“技術與專題”版。
1997
詹衛東,PP<被>+VP1+VP2格式歧義自動消解,載《中國語文》1997年第6期。pp.424-431。
詹衛東,面向自然語言處理的現代漢語詞組本位語法體系,載《語言文字套用》1997年第4期。pp.100-105。
詹衛東、劉群,詞的語義分類在漢英機器翻譯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難以處理的問題,載陳力為、袁琦 主編《語言工程》,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pp.286-291(本文曾在“全國第四屆計算語言學聯合學術會議JSCL'97”上宣讀,1997年8.15-17,清華大學,北京)。
詹衛東、常寶寶、俞士汶,現代漢語短語本位語法體系在漢英機器翻譯中的套用及其問題,載吳泉源、錢躍良 主編《智慧型計算機接口與套用進展》,電子工業出版社1997年版,pp224-229(本文曾在“第三屆中國計算機智慧型接口與智慧型套用學術會議”上宣讀,1997年,湖南張家界)。
獲獎情況
2004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02 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一等獎
2002 北京大學第八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01 北京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世順獎一等獎
2001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2000 北京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及現代教育技術套用比賽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