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詹氏小蚊
- 拉丁學名:Mimomyia chamberlaini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雙翅目
- 亞目:長角亞目
- 科:蚊科
- 亞科:庫蚊亞目
- 屬:小蚊屬
- 亞屬:小蚊亞屬
- 種:詹氏小蚊
- 命名者及年代:Ludlow,1904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參考文獻,
形態特徵
鑑別特徵 觸角鞭節1約為鞭節2的2.5倍長;翅瓣光裸,腹背大部色暗,僅在兩側具黃鱗側縱條並具小的基側斑。幼蟲觸角具亞端關節;呼吸管毛中位;尾鞍後緣具小刺。
形態描述
雌蚊中小型蚊,翅長2.5-3.0mm。頭:頭頂平覆暗赫黃色寬鱗,某些標本兩側前方有紫色反光的暗色寬鱗。後頭具暗色豎鱗。喙與腹部約等長,基2/3色較淡,端1/3暗棕色,略膨大。唇基深棕色。觸鬚為喙長的1/5-1/4,大部色暗。觸角鞭節1約為鞭節2的2.5倍長。胸:盾片大部為反光的棕黑色,覆暗棕色窄鱗,有一對金色窄鱗形成的寬側條自盾角伸達盾片後緣;小盾片僅具稀疏的暗棕色窄鱗。胸側板色淡,中胸腹側板具一疏鬆的金色寬鱗簇。無中胸下後側鬃。中胸後背片色暗,有時兩側色較淡。翅:翅瓣光裸,腋瓣具一排窄繸鱗。翅脈具深色羽鱗;叉室短,前叉室約為其柄長的3/5-4/5。平衡棒大部色淡,有的結節色暗。足:前足股節黃色,僅端部暗;中、後足股節前面暗,具紫色反光,後面色淡。各足脛節和跗節色暗,具紫色反光,但後足脛節端色淡。前、中足跗節2、3基部有黃色窄痕;節5全淡。腹:腹節背板棕黑,僅在每側有一黃鱗側縱條並具不發達的基側淡斑。腹板黃色。尾器:腹節Ⅸ側葉寬分離。
雄蚊一般形態似雌蚊,但觸鬚長於喙,長出部分約為喙長的1/5,端節明顯膨大,其腹面和端部具毛叢。喙幾乎全淡。尾器:腹節Ⅸ背板側葉各具3-4根強鬃。抱肢基節較狹窄,具基葉,其端部有兩根強刺鬃。陽莖側板有腹角及外突。抱肢端節約為基節長度的7/10。
幼蟲頭:暗棕。觸角長,基2/3色深,多小刺,具亞端關節;觸角毛1-A約著生於千基的2/3處;2-3A亞端位。頭毛1-C色暗,簡單,刺狀;4-C常分4-5枝,位於5-C前內側;5-C分2-7芒枝;6-C分3-6芒枝;7-C較短,分6-8芒枝。下
雙翅目 蚊科(上) 庫蚊亞科 311
顎具簡單的黑色端刺。頦中齒兩側各具6-7個側齒。胸:前胸毛1-P分4枝;2-P單長芒枝;3-P不分枝;4-P分4芒枝;5, 6-P單長芒枝;7-P分4-5芒枝;8-P單芒枝;14-P細短,分2枝。胸側毛髮達。腹:腹毛6-Ⅰ分4芒枝;7-Ⅰ分2芒枝;6-Ⅱ分6芒枝;6-Ⅲ-Ⅵ分2芒枝。腹節Ⅷ櫛齒10-21個,排成兩列;多數櫛齒排成一基行,端行僅1-6個;每個櫛齒末端繸狀。呼吸管指數4-5,端部略彎;梳齒1-3個,簡單;1-S位於近管基2/5處,分8-10枝;2-S粗壯,分長短2枝。9-S特長。腹節X後緣具小刺。腹毛1-X單芒枝;2, 3-X均分多芒枝;4-X多對。肛鰓短,端尖。
生活習性
幼蟲孳生在水草豐富, 特別是有水浮蓮的清水池, 偶見於池塘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海南, 廣西
國外分布
印度, 緬甸, 印度尼西亞, 馬來西亞, 菲律賓, 新加坡, 泰國, 斯里蘭卡, 日本, 巴布亞紐幾內亞, 澳大利亞
參考文獻
原始文獻Can. Ent. 56:297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八卷 雙翅目 蚊科(上卷):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