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家村隸屬雲南省楚雄市東瓜鎮,地處東瓜鎮東北邊,距東瓜鎮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東瓜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楚雄市3公里。東鄰桃園,南鄰龍川江,西鄰車坪,北鄰鄧官。轄施家園、康家、井家等11 個居民小組。現有農戶611戶,有鄉村人口2467人,其中農業人口1380人,勞動力169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5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詹家村
- 別名:詹家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地理位置:雲南省楚雄市東瓜鎮
- 面積:0.79平方公里
- 人口:1380人
- 氣候條件:高原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土主廟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詹家村國土面積0.79平方公里,海拔1840米,年平均氣溫15.6℃,年降水量810-86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蔬菜等農作物。詹家村耕地面積347畝,人均耕地0.14畝。2010年詹家村經濟總收入32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29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從事種養殖業和第三產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47畝(其中:田182畝,地 165畝),人均耕地0.14畝,主要種植蔬菜、水稻等農作物。無礦產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部分村組有路燈。全村有611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611戶通電,有61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1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1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11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100%)。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有集貿市場1個,距離集貿市場1.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9輛,拖拉機75輛,機車11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82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8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4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08戶;全村有11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3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2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24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2萬元,占總收入的4.9%;畜牧業收入146萬元,占總收入的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502頭,肉牛172頭);漁業收入13萬元,占總收入的0.4%;林業收入27萬元,占總收入的0.8%;第二、三產業收入2065萬元,占總收入的63.6%;工資性收入78萬元,占總收入的2.4%。農民人均純收入元4329元,農民收入以從事種養殖業和第三產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24人(占勞動力的19.4%),在省內務工305人,到省外務工19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和第三產業。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8.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蔬菜、種養殖業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產業。擁有企業1個;專業合作組織 1個,其中,已登記註冊1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數 10人 。
人口衛生
截至2011年該村有農戶611戶,共有鄉村人口2467人,其中男性1267人,女性1200人。其中農業人口1380人,勞動力169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2379人,其他民族88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323人,占人口總數的48.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467,參合率100%;享受低保122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東瓜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4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東瓜鎮衛生院7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即開發區永安國小,校舍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擁有教師14人,在校學生252人,距離楚雄天人中學2.0公里。2010年,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973 人,其中小學生252人,中學生721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4個、圖書室4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8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47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2010年年末村集體總收入647.27萬元,有固定資產總額500.65萬元,年末村集體經營收益-28.2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和召開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財務等內容。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9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7人,少數民族黨員3人,其中男黨員40人、女黨員7人。該村2002-2006年被評為計畫生育先進集體,村黨支部2006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村委會由7人(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1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 1 個,團支部7個,共有團員67人。
人文地理
東瓜鎮境內有彝、回、白、壯、傣、苗等18個少數民族,世居民族主要是漢族、回族和彝族。東瓜鎮居於邊疆文化長廊,佛教和伊斯蘭文化可追訴上千年。曾盛行過土主崇拜,土主廟多建於乾隆年間,土主文化其實質所表達的是廣大民眾祈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家宅安康,國泰民安的美好願望。轄區內有宗教活動場所3個,即觀音寺、朝陽寺和飛來寺。
每周五為東瓜鎮集貿日,各方的私營小商販、農民民眾、遊客集聚進行商品交易,主要交易的商品有服裝、生活日用品、副食、百貨、農具、農產品等,每次集市人流量均達萬人以上。
新農村建設
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這個根本目標,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以培育新農民、發展新產業為支撐,以整治村容村貌為切入點,採取先易後難的方法改變農村存在“泥巴路、露天廁”,生活環境“髒、亂、差”等問題,做好村間道路的硬化、農戶的“一池三改”項目,文化活動室的建設等工作,全面改善人居環境。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 一、積極爭取項目支持,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夯實農業基礎。
二、積極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三、以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四、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培養新型農民。
五、有效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提高生活水平。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醫療衛生條件與民眾需求還有一定差距,文化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蔬菜種植特色產業;發展養殖業,計畫發展豬700頭;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20人;大力發展個私經濟。到“十二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0年的4329元增加到4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