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史運動與作家創造:杜甫與六朝詩歌關係研究》是2002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懷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詩史運動與作家創造:杜甫與六朝詩歌關係研究
- 作者:吳懷東
- 出版時間:2002年05月01日
-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 頁數:318 頁
- ISBN:9787533629632
- 類別:文學理論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版次:1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就杜甫研究本身而言,不少問題也有待於深化,比如杜甫的詩歌創造就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詩歌史的發展為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背景條件、藝術經驗,有鑒於此,本文就試圖將杜甫詩歌活動放在特定歷史階段的詩歌流變、詩史運動中作綜合考察。這種研究論題還涉及如何確認影響關係、如何解釋作家的繼承與創新關係等文藝學命題,而現有的有關研究理論與模型,如傳統文學研究通過尋找字句出處以確認影響關係、當代文藝學對於作家繼承與創新關係大而化之的解說等,在面對具體的文學史問題時缺少深刻的解釋力,這就更增加了此項課題研究的難度。由於個人學養、才力以及時間之不足,目前提交的是個人讀杜、研杜的一點心得而已,是筆者奉獻給詩人杜甫的一瓣心香。筆者殷切地期待著海內外專家學者的批評指正,筆者想這不僅對筆者個人是一種幫助和提高,也是深化筆者們共同深愛的詩人杜甫研究之需要吧。
《詩史運動與作家創造:杜甫與六朝詩歌關係研究》是以筆者的博士學位論文為基礎,並吸收評審和參加答辯會專家的意見增刪、修訂而成的。杜甫人格偉岸崇高,詩歌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五千年詩歌史、文化史上永遠之豐碑,然其生平坎坷,一生啼飢號寒,傷時憫亂,憂國憂民,筆者心深愛之。然而,愛好不等於能夠研究,更何況杜甫研究自古稱“學”,碩果纍纍,千家注杜,蔚為大觀。因此,筆者選擇杜甫作為研究對象尤其是博士論文題目,自然有不自量力、力不從心之感。但是,在中國詩史甚至中國古典詩歌理論研究中,如果避重就輕,繞開了杜甫,很多問題、很多現象很難得到清楚的解釋,因為杜甫詩歌確實是中國古代詩史發展的頂峰,是既“集大成”又“開詩世界”的重大轉關,是中國古典詩歌理論成就與特色的現實表現(最近出版的楊義先生的《李杜詩學》就是從中國古典詩歌理論的角度研究、總結李、杜詩歌成就的開創性著作);
目錄
序/張忠綱
引論:杜詩“集大成”說及其闡釋方法考論
第一章 六朝文學成就與初盛唐人的評價
第二節 “六朝”概念含義溯考
第三節 士族社會及其文化特徵
第四節 六朝審美文化之開拓
第五節 初盛唐人對六朝文學的反思及其貢獻
第六節 初盛唐審美文化之繼承性
“永懷不江左逸,多謝鄴中奇”與唐詩繁榮
第二章 “《文選》理”與杜甫的立場
第一節 《文選》在唐代傳播的詩學意義
第二節 杜甫接觸《文選》的途徑與意義
第三節 六朝詩之“弘麗”與“選體”
第四節 杜甫接受“選體”的背景與總體認識
第三章 杜甫與田園詩人陶淵明
第一節 陶淵明與晉宋之際詩風演變
第二節 陶淵明其人其詩被接受過程
第三節 陶、杜思想異同論
第四節 田園詩的超越性與現實性
第五節 從“文取指達”到“共推激”
第四章 杜甫與山水詩人謝靈運
第一節 謝靈運的詩史貢獻及其影響
第二節 杜、謝人格異同論
第三節 山水詩與行旅詩、抒情詩
第四節 典重的寫景與超越的思考
第五節 “有意作詩”與藝術精神的弘揚
第五章 杜甫與社會詩人鮑照
第一節 鮑照對於其時代的超越
第二節 杜甫處境變化及其與鮑照的共鳴
第三節 思想轉型與現實批判
第四節 “險俗”與“俊逸”
第六章 杜甫與永明體詩人謝跳
第一節 永明體與謝跳的詩史地位
第二節 杜甫的接受與“諷誦”之詩學意義
第三節 “綺麗”之美
第七章 杜甫與梁陳詩人“陰、何”
第一節 趨向近體的梁陳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