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衷情·得二白雁,偶亡其一,感而歌之

《訴衷情·得二白雁,偶亡其一,感而歌之》是宋代張鎡創作的詩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訴衷情·得二白雁,偶亡其一,感而歌之
  • 作者:張鎡
  • 創作年代:宋代
  • 文學體裁:詞
筠籠白雁得時雙。一自戲回塘。冰魂問歸何處,明月影中藏。
苹蓼岸,鎮相將。忍思量。曉昏應是,夢繞江湖,怕見鴛鴦。
詞句注釋
筠籠:竹類編成的禽籠。
回塘:形狀不規則的水池。
冰魂:此指所失之雁的魂魄。
苹蓼岸:即塘邊生滿水草、浮萍等植物。
鎮相將:即整日相伴。
白話譯文
當初得到這白雁時,它們是裝在竹籠里的完整一對。如今再看它們,卻已失去其中一隻,獨留另一隻在池塘中自娛自樂。那離去的雁兒的魂魄會回到哪裡呢?也許它就在明月升起時留下的雁的影中吧。
曾經盡日相伴的塘岸,現在是長滿了水草,那離者只讓留者平添思念。從早到晚,每日每夜,不管是離者還是留者,肉體和夢都在曾經相伴的地方徘徊,只怕一時不巧,見到那交頸耳語的鴛鴦,勾起本就難抑的思量。
整體鑑賞
這是一篇較為冷門但足以驚人的詞作。
上片以作者自身的視角開啟,開頭即用“筠籠白雁得時雙”句嵌入回憶,平淡的語氣中隱約透露出一絲低落。隨即畫風一轉,情景就到了“一自戲回塘”,曾經的雙雁只剩下其中之一獨處塘中,上片始時在平淡中並不多的低落至此已逐漸成為主色,又用“自戲”二字刻畫出了一隻自娛自樂的雁的形象,點明原先的一對雁僅剩其一,使得回憶與現實之間驟然拔出落差,與後文的情感銜接時更為流暢。在這之後即是感情色彩強烈的一套自問自答,“冰魂問歸何處?”暗合此前的“失”,“明月影中藏”則既是現實中確有的景物,又是作者對白雁之魂歸宿的未確定的猜測,從中不難感受到作者對所失之雁的惜愛之情。
上片末句中的“月影”另可理解為:離開的雁的魂魄已化作月光陪伴留下的雁、離開的雁去向了明月等,但解作離開的雁的魂魄在留下的雁的影子中,則可使此境顯中出若有若無的離開的那隻雁、“我共影兒兩個”般的孤獨與相伴,讀者更能感受到雁的互相眷戀,也可使讀者在下片得到更好的情感體驗。
白雁似鴨類鵝,毛白若雪,姿態美好,多入古人文作中,本就稀少難得,得到能相歡的一對更是需要緣分之巧,“冰魂”本含對其內部品質的讚美之意,更兼是在明月下的粼波中,其外部的姿態之美和其所處的環境之美融為一體,得到升華,但此時的美不過是為失去的傷感添柴加火罷了。
下片以池中雁的視角開啟,“苹蓼岸,鎮相將。忍思量。”三句層層遞進,聲調短促而不失情感表現力。本該是睹物思“人”——見曾相伴之處,思曾相伴之“人”,卻以“忍思量”描摹情感的初生之態,究竟要想起來了還是會更加悲傷,而能做的只是無盡的逃避,即“夢繞江湖,怕見鴛鴦。”每日沉淪在夢中,重遊曾相伴的舊地,卻怕想起曾相伴的人,留者的生活與苟活也已不啻無異,而能致留者如此的,也只有難以言喻的深情了。
本文上片主入境,下片主賦情,先抑後揚,全篇的核心事件雖仍是“失雁”,卻全篇無一“失”字,足見作者的文字功底之深。本詞中既可感受到作者作為雁主人的感情,又可感受到留下的雁作為獨留者和雙雁互為伴侶的感情,另還有作者自身的身世之嘆;辭藻不極盡繁美,易通易入,詞中境美、情深,章法精巧,可玩之處頗多,不失為一佳作,在詞中可列於中上。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